牛鹏辉
摘要:资产管理是影响企业经营运转和资产配置的有效因素,我国社会经济市场的不断发展为企业的改革与创新带来很多挑战与机遇。企业为了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崭露头角,势必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升企业资产管理的能力,只有将资产的作用和价值发挥出来,企业才能在市场中迸发出活力。文章以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为对象,对国有资产的概念及管理的重要性进行简述,分析当前企业资产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如资产管理意识淡薄、制度不健全、监督不到位等,提出了优化资产管理的对策,如加强员工思想建设、构建健全的资产管理体系、合理运用资产及提高资产管理信息化程度,以期为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提供助力。
关键词:国有企业;资产管理;问题;措施
近些年,虽然我国国有企业发展不断与国际接轨,但是现行的国有资产管理法规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加上有些国有企业的内部管理体系没有跟上时代进步和现代企业发展的步伐,制约了国有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为此,国有企业要不断优化、完善与资产管理相关的管理标准和工作流程。
一、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概述
(一)国有资产管理的概念
国有资产是指国家所拥有财产及财产权利的总称,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国有资产一般是指盈利性的国有资产,隶属于国家,为国家提供一定效益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广义的国有资产是指国家依据法律规定或凭借合法权利获取各种类型的财产和财产权利,包括国家以各种形式进行投资的活动等。国有资产管理是以实现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为基本目标,对所有权属于国家的各类资产进行一系列调控、监管及指挥等活动的总称,国有资产管理是国家对国有资产的使用、处置、占有及收益等进行统筹管理,实现国有资产价值的提升。
(二)资产管理对国有企业运营发展的重要性
从当下的外部市场环境来看,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各领域企业的资产规模均处于日益增长的阶段。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社会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资产管理不到位,势必会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是推动国有企业管理机制革新的关键。资产管理水平的高低,会反映出不同的财务内控效果,进而对企业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造成影响。国有企业加强资产管理的必要性体现为以下几点:第一,提升资产的功能性。在资产管理中,国有企业通过对资产进行优化整合、统筹谋划,有利于优化资产配置,促使闲置的资产继续发挥它应有的价值和功能;第二,提高资产的使用率,通过挖掘闲置资产的功能与价值,变废为宝,提高资产的流动率,与此同时,资产的分配、调用将更加合理,物尽其用,使用效率更高;第三,有助于落实管理责任。通过宣传资产管理的重要性,提升员工维护固定资产的责任感,资产的使用及管理责任得以落实,维护及保养得以保证,以此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达到固定资产保值增值的效果;第四,有助于推动国有企业管理增质提效。通过规范管理企业现有的资产,落实各项资产管理制度,切实有效地提高资产管理的质效,降低财产流失的可能,提高国有企业管理效率。
二、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有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目前,国有经济管理体制已经基本建立,我国国有资产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但是国有企业在管理资产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造成部分国有资产流失。
(一)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大多数国有企业管理者更加关注经营效益,如销售量、毛利、利润等经营指标,对于资产管理这种见效较慢的活动缺乏足够的重视。具体表现在:有些企业在設置考核指标时,没有将资产管理成效纳入考核体系中。资产管理游离在绩效考核系统之外,与日常工作的关联性大幅度缩减,这样就会造成职能部门及员工对资产管理工作产生一种错觉,觉得这是一项可有可无的工作,导致资产管理成效大打折扣。这种现象追究根源是企业内部人员对资产管理重要性认识不足,对资产管理工作的理解产生了偏差,才会导致企业日常运营发展过程中,不重视管理流程、不执行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维护保养不到位、重复购置及设备循环效益低、闲置资产过多等现象频繁出现。为了避免上述问题,国有企业应提高资产管理意识,以保证资产管理质量。
(二)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有些企业管理层没有意识到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在制定资产管理制度时,难免会考虑不周全。不健全的管理制度不仅无法为资产管理提供管理准则和引导,同时极易造成管理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如不能全面监督采购部门和财务部门的日常行为,出现账实不符、重采购轻管理等现象;或者业务部门控制力和执行力不足,资产闲置、资产流失现象较为严重。另外,部门之间如果没有实现有效的配合与协作,同样影响企业资产管理的质效。究其缘由,资产管理成效与企业资产管理制度的健全性有密切的关系。管理制度为资产管理工作制订了可遵循的详细规范,制订了严格的管控标准,对于提升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反之,管理制度不健全将影响企业内部资产的分配及运营,进而影响企业运转,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今天,缺乏健全的资产管理制度,无论对资产购置,还是出售,都存在滞后、被动的局面,不适应发展改革的新要求。
(三)监管不到位,浪费严重
对国有企业监管不到位,造成大量国有资产流失、浪费、闲置等。监管不到位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过度关注资产购置,忽视后续维护及使用的监管。资产进入国有企业后,后续的维护及使用也会产生一部分支出,会增加企业成本。同时维护与使用关系着资产的使用寿命,这部分监管缺失,会难以控制资产流失,造成企业成本增加。二是缺乏对资产处置的监管,导致资产处置随意性较大。部分资产在处置时,不符合管理规定,不符合处置标准,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有部分资产处置过程不透明,未进行资产剩余价值评估,导致低价出售。三是闲置资产监管不足。由于前置性不足,部分资产购置后,不符合使用需求,或者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环保不达标、技术升级、国家政策等原因无法使用。
出现监管不到位的具体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出资人对企业高层监管不严,如没有对在任期间的高层进行审计和激励约束,造成高层工作期间责任心不强,管理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内部监管没有对资产的购置、养护、报废处理、管理等环节进行有效监管,造成闲置的资产不能物尽其用、报废的资产没有进行相应的账面处理,在这种情况下,不仅给企业增加管理难度,还给企业正常运营增加了负担和风险。另外,监管不到位,国有资产浪费等现象时有发生,与员工缺乏主人翁精神也有关系,国有企业在加强内部监督力度的同时,也要树立员工主人翁的意识。
(四)信息化建设落后
现阶段多数国有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已经能够借助完善的信息化平台,完成高质量的财务管理工作。但在资产管理层面缺乏专门的资产管理和信息化建设。完善的信息化平台是企业资产管理的有效辅助,能够避免资产账目不准确的问题,有助于减少国有企业资产流失降低资产运营风险。缺乏资产管理信息化平台,企业管理者难以通过清晰的资产数据优化资产配置,这将会严重干扰资产管理工作,不利于改善资产运用效率。与此同时,资产管理由于缺少信息化建设的辅助,容易与企业内部财务管理脱节,难以形成稳固的内控体系,可能引发一系列的管理问题,对企业运营产生负面影响。
三、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对策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推进,资产管理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改革永远在路上,新形势下的资产管理对国有企业意识、制度、监管及信息化等方面具有较高的要求。为此,提出以下几种有效措施,以确保国有企业的资产不断壮大。
(一)提高企业资产管理意识
意识决定行动,没有意识,再好的制度和机制都是虚有其表。国有企业要提高内部人员的资产管理意识,应在员工思想层面树立正确的资产管理观念,这样才有可能筑牢意识防线,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首先,国有企业可聘请资深专家进行案例讲解、举办业务培训,提高员工对资产管理的认知和重视程度。其次,国有企业将资产管理成效纳入员工绩效考核指标,调动员工实施管理的能动性和积极性。与此同时,企业应该明确资产管理的目标,实现企业管理效益的最大化。企业管理者需要有计划、有策略地制订阶段性的管理目标,并通过持续优化资产结构,闲置、将要流失的资产向增值、保值过渡,提高资产的创收效益。
(二)建立健全资产管理体系
首先,持续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对任何一家企业而言,制度的有效性是维持企业正常运营和发展的先决条件。为了使资产管理更加规范和严谨,国有企业必须要基于合理合法的原则,并结合行业特点优化现有的资产管理制度,使其成为企业长效发展的有力保障。其次,明确有关部门的工作任务和责任,尽可能避免管理混乱等现象。通过明确指定资产使用部门和管理部门的职责,如明确规定财务部门负责资产价值管理,财务部门要对流动资产、固定资产、现有存货等价值的减少、增加、转移等各种变动形式进行账务处理,确保账实一致。倘若出现什么纰漏,可直接对财务部门的负责人进行问责,提高资产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强化负责人的责任感,确保管理的有效性。最后,做好财产清查工作。国有企业可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中抽调骨干人员组建资产清查小组,并由该小组负责企业每年至少一次的资产清查工作,各部门是否严格遵守国家及企业制定的相关制度、流程、办法等,對发现的问题是否及时查明缘由并予以修正,企业是否按照绩效考核机制对各部门、各员工进行资产管理考核等,以此督促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加强内部监督管理,合理运用资产
加强内部监督管理,盘活存量资产,国有企业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严格遵守出资人制定的相关资产管理制度与规章。国有企业出资人代表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对所出资国有企业享有一定权利,包括高层管理者人事任免权、重大决策权、资产收益权等。为了实现合作共赢,出资人理应对国有企业的资产尤其是大型机械设备采购预算、报废申请等工作进行严格把关,同时也要对资产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违规行为进行预防,通过实时监控,一旦发现苗头,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制止,这样才能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浪费等现象发生,倘若企业发生重大经济犯罪事件,企业应诉诸法律,依法移交相关部门处理。其次,强化企业内部监督管理机制。国有企业的监事会、监管部门等职责部门应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履行职责,从物资采购到报废实施全过程动态监管,即监督事前资产采购预算和资产报废的审批流程,监督事中资产购置和安装调试,以及监督事后资产使用、保养、维修、报废处理等情况。企业内部资产的购置、调拨均需通过严格的审批流程,保证资产分配的合理性。审批过程中各类票据要保证传递时效,各部门要及时沟通,更新档案信息,及时进行账面处理,避免出现账实不符的现象。资产购置时,首先针对购置方案进行审核,以便采用最优方案,避免造成维护使用成本的增加。针对资产处置工作,不仅要判断资产的法定折旧年限,还需进行实物判别,根据资产的可用情况设置判定标准,科学判断资产处置情况。尽可能维修,延长资产使用年限,避免资源浪费。此外,针对符合报废条件的资产,需进行专业估价。同时,应通过多渠道公告,实行竞拍,尽最大可能提升资产处置效益。最后,国有企业应启动全员监督模式,将每项资产细化到个人,坚持“谁使用、谁负责”原则,这样才能调动全体员工的监督意识,从而有效地保护资产,延长资产使用寿命,做到资产保值增值。
(四)构建有效的信息化数据平台
为了有效管理企业资产,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效果,企业还应该加强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为资产管理提供技术支撑。首先,国有企业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技术搭建数据整合分析系统平台,通过该平台将企业内部各项资产信息进行整合与分析,便于高层管理者掌握现有资产存量情况,为企业战略发展提供更加全面的数据和信息支持。其次,加强资产的流程体系建设,国有企业通过加强资产购置,及时更新资产库存、资产再使用和资产流动去向的数据信息,确保线上线下信息和账面数据真实有效,为资产一体化管理夯实基础。最后,加强信息系统之间的联动性,深化信息化建设。国有企业既要注重资产管理系统和财务系统之间的联系,也要着力推进系统之间的对接工作,做到在提升管理效率的同时,强化资产管理建设,实现系统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协助,发挥管理合力的最大化。
四、结语
资产管理是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手段,不仅能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增强企业资产实力,还有效保证了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因此需要企业根据管理现状,对资产管理相关标准和工作流程进行持续优化与完善,以达到管理的目标。然而,在国有企业实际管理过程中,资产购置、使用、管理及养护、报废处理等环节存在一定的弊端。本文主要从资产管理意识不足、制度体系不健全、监督力度不强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如提高企业资产管理意识、构建健全的资产管理体系、加强内部监督管理、构建有效的信息化数据平台。
参考文献:
[1]常美珍.关于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思考[J].中国市场,2019(24):93-94.
[2]李方玲.关于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思考[J].中国市场,2019(24):77-78.
[3]陈晓澍.关于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思考[J].中国市场,2019(25):83-84.
[4]于建华.关于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思考[J].中国商论,2020(10):119-120.
[5]刘道心.关于加强企业资产管理的思考[J].财会学习,2018(35):160+162.
【作者单位:山西汾西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营运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