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供应链金融经济效益分析及风险控制

2022-05-30 10:48杨家佳
中国集体经济 2022年20期
关键词:风险控制经济效益

杨家佳

摘要:农业供应链金融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扶贫工作提供了新思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文章分析了农业供应链金融产生的经济效益与面临的主要风险:农村合作社和农户的信用风险、核心企业的道德风险和农业供应链金融的操作风险。并针对以上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风险控制建议,以此希望农业供应链参与成员提高效益。

关键词:农业供应链金融;农村合作社和农户;经济效益;风险控制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该战略是“三农”问题的总抓手,是推进脱贫攻坚,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的重要举措。农业农村全产业链的培育和完善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步,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推动农村产业升级,提高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抓手。目前,我国农业生产领域还主要以小规模农村合作社和农户为主。这种生产方式特点是分散化,且收入不高。并且农村合作社和农户由于缺失信用记录,缺乏传统抵押物,金融机构基于风控无法对其进行授信,阻碍了农业产业化、效益化发展。农业供应链金融将供应链中核心企业的资信与农村合作社、农户绑在一起,不仅缓解了农村合作社、农户的资金压力,还实现了农业的转型升级,提升了农业供应链整体经济效益。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下,农业供应链金融实践在近几年越来越广泛,但是对金融机构来说,农业供应链金融风险管控是进一步推进该业务的主要难题,是供应链健康运作的关键。因此,深入分析农业供应链金融的风险,优化传统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机制对推动我国农业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和效益提升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文献回顾

近年来,金融赋能供应链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效,推动着企业、行业、产业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供应链和金融有效整合解决了供应链成员间的资金矛盾和资金使用效率问题,对各参与方带来了经济效益。供应链金融是金融机构基于供应链的真实贸易,借助于核心企业信用担保,以贸易行为所产生的未来现金流作为偿还借款来源,进行的封闭式运作的金融业务(胡跃飞等,2009)。农业供应链金融(ASCF)将供应链金融和农业有机融合起来,农业供应链金融服务相较于传统农村金融具有供应链资金自偿性、封闭性和核心企业信用担保等优势,可以充分发挥核心企业的信息传递和主导作用,改变了传统金融一对一的授信模式,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核心企业这座桥梁来掌握更完善的农村合作社和农户信息,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性,提高融资者的信用等级(彭路,2015)。在经济效益方面,农业供应链金融可以增加农户的收益,实现“造血式”扶贫(申云等,2019)。然而对于出借人,有研究表明农业供应链金融是有利可图的(Milder,2008)。在风险管理方面,农业供应链融资存在以下特点:第一,农业融资具有小额、分散、短期等特点,所以在交易成本和信息获取方面存在很大的挑战(蒋伯亨等,2021)。第二,我国农村整体的信用体系建设还不完善,信用记录缺失,金融机构很难建立风控模型,控制风险(张颖,2021)。第三缺乏传统的抵押物,容易引起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等问题(尹志超等,2011)。所以农业供应链金融和其他领域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控制机制有本质区别。鉴于此,有部分学者针对农业供应链金融风险管控提出一些改进方法。农业保险风险补偿机制可以通过降低不可抗力因素(如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来减少农户的违约率,大数据等科学技术的应用可以使业务操作流程更加透明,更加高效(王慧清,2021)。供应链成员之间相互监督相比于金融机构自行监督可以更有效地化解道德风险(申云等,2018)。为推动农业供应链金融进一步发展,有必要全面深入探讨其面临的风险,并提出有效应对风险的解决方案。

三、农业供应链金融的经济效益分析

(一)农村合作社和农户方面

小规模合作社和农户经营是我国农业经营主体,这决定了土地经营具有分散化的特点,严重影响了农业供应链生产环节的效益。随着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相关政策的实施,农业生产环节的产量和规模逐渐扩大。但是,资金约束是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首要因素。由于我国农产品市场流通制度不完善、信息不对称、产销组织化程度偏低以及缺乏合格质押物等问题,农村合作社和农户很难从金融机构获得所需的生产资金。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出现,农村合作社和农户的资金问题得到了解决,扩大了生产规模,推动了产业链的形成,极大地提高了农民收入。其次,农业供应链金融为核心企业和农村合作社、农户两者之间建立了稳定的合作贸易关系,既保障了农产品的销量又将销售价格提前锁定,减少了双方交易的不确定性。此外,农业供应链金融可以通过产业化发展、融资支持等机制实现扶贫功能,增加农村合作社和农户的财产性收益,助力国家脱贫攻坚战的胜利。

(二)核心企业方面

农业供应链金融以核心企业强大的资信作为保障条件,降低了整条供应链的风险,农村合作社和农户有了担保,使金融机构愿意为其提供资金支持。核心企业不需要通过内部融资保证供应链的正常运行,因此减轻了自身的资金压力,使供应链资金流更加有规律。核心企业与农村合作社、农户的合作关系更加紧密,这样不仅可以确保农产品的收购数量,为核心企业提供稳定的原材料供给,还能压缩原材料的收购成本。在农业供应链金融模式下,核心企业增强了自身的实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提升了自身竞争力,扩大了行业影响力,提升了经济效益。

(三)金融机构方面

金融机构作为农业供应链金融的资金出借方,其自身的获益决定了是否参与进来,推动我国农业发展。从收入方面来看,业务范围的拓展增加了金融机构的贷款收入和中间业务收入。由于農产品本身风险较高和风控难度大,导致金融机构在农产品领域的业务较少。然而通过引入农业供应链金融,核心企业的资信担保降低了整个链条风险,全封闭式的资金运作也能有效防范农产品市场的风险。此外,金融机构还可以为供应链运作提供新思想和新技术。因此,农业供应链金融的优势降低了金融机构的融资成本,使其获得更多的贷款业务收入。金融机构为农村合作社和农户提供农业供应链金融服务时,除了贷款收入还可以收取贴现费用、手续费和结算费用等一系列中间业务收入。从开发客户方面来看,农业供应链金融不仅针对农村合作社和农户,还可为加工商、批发商、零售商和物流企业等参与主体提供服务开发培养出一批优质客户群体,相较于单个企业来说,提高了积累客户的效率。从信息方面来看,核心企业对供应链上的合作方更加了解,可以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加详细的借款人信息,降低信用风险,了解客户需求,为客户设计制定更好的金融服务方案。此外金融机构通过农业供应链金融方式扶持了农业发展,为精准扶贫政策的推进贡献了一份力量,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履行了社会责任,提升了社会形象。

四、农业供应链金融的风险分析

(一)农村合作社和农户的信用风险

作为农业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方,农村合作社和农户能否到期还本付息决定着农业供应链金融是否能够良性运营。信用风险是指农村合作社和农户由于主观因素违约造成的供应链金融风险。在我国农业领域,农村合作社和农户依然是占比最大的上游端种植户,普遍受教育程度较低,合作意识较为薄弱,所以可能在市场价格高于契约价格情况下违约将农产品转售到市场,由此导致供应链断裂。其次,可能由于外部环境风险导致农村合作社和农户不能履约。外部环境风险指的是由于外部环境不可抗力因素造成产品损害的风险。比如重大自然灾害、国家政策变化以及疫情等引起的农作物减收的风险因素。供应链本身具有风险传导的作用,农村合作社和农户一旦违约,风险将影响整个供应链,甚至冲击宏观经济。

(二)核心企业的道德风险

从掌握信息程度的角度来看,核心企业是信息强势方,农村合作社和农户是信息弱势方。农业供应链金融的良好运作在于供应链上的各参与主体以整体效益最大化为目标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但某一参与方难免会在自身利益和整体利益出现矛盾的时候,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会存在损害信息弱势方(农村合作社和农户)的利益的道德风险行为。例如隐瞒一些非常重要的销售信息或者在核心企業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时无法履行双方合约,农村合作社和农户无法偿还商业银行的融资款,使得农业供应链金融产生极大的利益损失,影响农业供应链长期稳定发展。

(三)农业供应链金融的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指的是银行由于内部控制失灵,人为操作不规范等因素产生损失的不确定性。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发展越来越快的背景下,农业供应链金融服务具有的自偿性技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损失的产生,但也造成风险转换,一定的信用风险转换成操作风险。所以在农业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操作实践中,考虑到农业领域的特殊性,银行对供应链融资方的授信和现金流管理需要更严格的内部操作流程。

五、农业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控制

(一)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提高参与成员的素质

信用风险是农业供应链金融的首要风险,必须做好此类风险的防控工作。应该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提高供应链参与主体的素质,严格履行订单合约和信贷合同,维护好整个供应链的信用,避免信用风险导致供应链断裂。对于外部环境所造成的不能履约问题,可以借助于核心企业的担保和政府兜底,将保险公司纳入到供应链,为农村合作社和农户提供农产品重大自然灾害保险、价格保险等一系列相关保险。但由于我国农村对保险认识不足,应注重民众保险意识的培养,并建立完善的农村保险体系,以减少信用风险导致的损失。

(二)协调共建信息共享平台,提升信息的对称性和真实性

信息的不对称性和失真阻碍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为此供应链成员应该协调共建信息共享平台,提高信息的对称性和真实性。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供应链金融可以借助于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技术手段,通过将农业供应链金融场景化和数字化,借助核心企业的信息传递功能,帮助金融机构整合农村合作社和农户的各种软信息,搭建信息共享渠道,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减少道德风险引发的合约执行和经营风险等问题。

(三)搭建集中操作平台,保证操作规范性

金融机构应该将全供应链金融服务有机整合起来,在业务操作过程中,分层次地搭建地区或城市的集中操作平台,以实现不同客户统一操作界面,推动产品更加标准化,保证操作规范化,有利于整体控制风险。分层次管理还利于实施风险责任制,减少风险发生。此外,应该明确农业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准入条件,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为不同的农业供应链设计定制适合的农业供应链金融产品,加强农业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流程管理,定期组织内部操作人员培训,提高农业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熟悉度和操作水平,避免操作风险的发生。

六、结语

农业供应链金融助力农业农村发展的效果十分明显,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农业供应链金融产生的经济效益,发现不管是对借款人(农村合作社和农户)、出借人(金融机构)还是核心企业(龙头企业)都有很大的效益提升。为了进一步提高供应链参与成员的效益,本文分析了农业供应链的风险点。发现我国农业供应链金融主要面临农村合作社和农户的信用风险、核心企业的道德风险和农业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操作风险三种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管控建议,为优化农业供应链金融提供参考,以此提高供应链成员的效益。在经营集约化和农业产业化、规模化趋势下,农业供应链金融将在推动农村经济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1]孙福兵,宋福根. 基于场景化、数字化的农业信贷风险控制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19(03):249-253.

[2]申云,李京蓉.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供应链金融信贷风险防控机制研究[J].金融与经济,2019(02):46-53.

[3]胡跃飞,黄少卿.供应链金融:背景、创新与概念界定[J].金融研究,2009(8):194-206.

[4]彭路.农业供应链金融风险的主要特征与风险防范的基本原则[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5,36(06):20-24.

[5]申云,李京蓉,杨晶.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供应链金融信贷减贫机制研究——基于社员农户脱贫能力的视角.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2):50-60+196.

[6]Milder,B. Closing the Gap:Reaching the Missing Middle and Rural Poor through Value Chain Finance[J].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Microfinance,2008(19):301-316.

[7]蒋伯亨,温涛.农业供应链金融(ASCF)研究进展[J].农业经济问题,2021(02):84-97.

[8]张颖.农业供应链金融发展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现代金融,2021(02):49-50.

[9]尹志超,甘犁.信息不对称、企业异质性与信贷风险[J].经济研究,2011(09):121-132.

[10]王惠清.基于电商平台的农业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研究[J].中国市场,2021(11):149-151.

[11]申云,张尊帅,李京蓉.农业供应链金融信贷风险防范研究:综述与展望[J].世界农业,2018(09):39-44.

(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猜你喜欢
风险控制经济效益
造价人员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如何发挥积极作用
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益的探讨
如何提高农村合作社的经济效益
新形势下经济效益审计的新措施
休闲产业的经济效益分析
试析基于现代风险导向的互联网金融审计
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探讨
论增强企业经营管理的风险意识
医院财务管理风险及改进措施分析
对提高煤矿经济效益措施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