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21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聚焦“幼小科学衔接”,明确提出了3个“重点任务”、5项“主要举措”、3重“进度安排”及4个“组织实施”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突出“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两个环节。文章基于这一重要文件,探讨幼小科学衔接的具体实施策略。
关键词:儿童身心发展;入学准备;入学适应;幼小科学衔接
作者简介:郭鑫(1979—),女,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新洲幼儿园。
《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幼小衔接需要重视“科学”。幼儿教学要在精准理解“科学”,致力走近“科学”并有效保障“科学”的教育实践中,对“幼小科学衔接”产生更进一步、更深一层也更多一些的思考、尝试、验证及推进。据此,文章以苏州工业园区新洲幼儿园(以下简称“本园”)为例,基于儿童从幼儿园到小学阶段的全身心健康和谐发展需求,分析聚焦“科学”、着眼“衔接”的幼小科学衔接策略。
一、积极回应时代呼唤,推进幼小有效衔接
《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五大举措:幼儿园做好“入学准备”教育;小学实施“入学适应”教育;建立联合教研制度;完善家、园、校共育机制;加大综合治理力度。
2021年5月,江苏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指导意见》的通知,并重点提出5个具体要求:充分认识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精心部署,推动幼小衔接工作科学顺利实施;加快构建幼儿园和小学双向衔接机制;持续深化“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积极推动幼小衔接试点实验工作。
2021年9月,苏州市教育局面向社会发布《苏州市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并聚焦5个重点行动:幼小科学衔接课程教学改革行动;幼儿园小学联合教研行动;教师幼小衔接专业提升行动;家、园、校携手共育行动;违规办学行为综合治理行动。
综上所述,6个月内,从教育部到教育厅至教育局,文件跟进发布,这使我们清晰地认识到幼小衔接工作的健康有序实施,对落实《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精神,优化基础教育专业体系,提升基础教育改革品质意义重大;对扎实建立幼小科学衔接长效机制,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影响深远。而集全社会之力,科学推进幼小衔接工作,势在必行。
二、双向协同健全机制,保障幼小科学衔接
定方向,明目标。校园协同立足“双向”,幼小衔接旨向“科学”。本园经过深入系统的文件及理论文献学习,正式拉开双向科学衔接研究帷幕。
(一)双向协同,联合行动
为积极贯彻落实《指导意见》,2021年5月,本园与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结为“幼小科学衔接”研究联盟,并作为区域实施研究的先行者,于同年5月入选江苏省首批幼小衔接结对试点园和校。项目启动伊始,两校便迅速组建了幼小衔接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建立了由校/园长担任组长的班级、年级组及校/园三级“幼小衔接”专项工作组。工作组在认真学习《指导意见》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学校及幼儿园班子成员在反复深入探讨下,共同研制了本試点组《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实施方案》及递进式联合教研机制,有效完成了顶层设计。
本园立足“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四个方面,积极培养幼儿入学应具备的各项实际能力。同时,本园着眼“身心适应、生活适应、社会适应和学习适应”四个方面,研究如何基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实现入学适应的顺利过渡。两校紧紧围绕“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问题,协同合作,科学探究。
(二)创新机制,联合教研
两校在联合制订双向共研模式的基础上,同步建立了由幼儿园与小学教师共同组成的专题教研小组,双方分管校长、园长定期组织召开校际幼小科学衔接专题工作会议,在不断优化调整方案的实施适宜性的同时,提高双方“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的科学有效性,并逐步形成可供参考的路径、策略及内容。同时,两校也定期开展基于问题的专题教研活动,合力探索项目在课程、教学、管理、教研等方面的研究性问题,在加强业务指导的同时,及时解决教师在项目推进中面临的问题与困惑。
自项目研究启动以来,本园分管不同校区的两位业务园长分别到小学参与了面向一线教师的两次幼小衔接主题交流研讨活动;小学则先后组织三批教师到本园参与了为期三个半日的沉浸式跟岗研学活动。研学中,幼儿园的教师们认真、科学组织幼儿一日活动,灵活、有效开展师幼互动;小学的教师们则认真填写幼儿一日观察表,积极参与每日的观摩和联合研讨。双方教师在互学互通中,对“幼小科学衔接”及“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有了深刻的认识。
为落实《实施方案》,两校分别集教科研合力,科学制订衔接内容进度表。
本园在课程游戏化精神的引领下,将“幼小科学衔接”工作作为园部教研的重点内容之一。首先通过系列学思研训,帮助全体教师达成理论与实践共识。其次,各年级组科学规划班级主题活动,将幼小科学衔接有机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其中,大班年级组教师重点围绕社会交往、自我调控、规则意识、专注坚持等关键品质,通过日常课程审议及专题小教研,组织幼儿多元参与参观小学、观摩小学课堂、与小学生对话、与小学老师面对面、制作我的小学入学清单、模拟小学“课间十分钟”及增设模拟小学学习情境的活动区域等研学活动,精准实施“入学准备”教育。
小学则通过学习空间重构、全面启动衔接课程、强化体验探究式学习、丰富儿童闲暇时光、创新优化教育评价等方式,聚焦措施优化,创新探究路径。所以,一年级学生的教室里挂出了可爱的装饰物;原来“秧田式”的座位排列变成了“o”字形对坐,拿走讲台上的桌子,扩大了室内活动空间;中午贴心地增加了午休时间。学生在参与“认识校园”“吃饭有讲究”“我的生活我做主”等衔接课程的过程中,学习取餐送餐、整理书包和文具盒、叠雨衣等本领。教师的教学设计及学生的学习活动愈加注重游戏化、生活化、项目化。小组比赛、班级优化大师、小海豚日记、口语大闯关等乐学活动亦相继开展。保障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入学适应教育扎实有效,幼小双向科学衔接落在实处。
三、多维联动优化路径,促进幼小扎实衔接
(一)专业研训,旨向鲜明
研究至今,项目组学校先后邀请江苏省规划办研究员宗锦莲博士、南京师范大学郭良菁教授、苏州大学廖渝教授等专家指导项目研究;校/园双方亦多次开展幼小衔接专题研讨会,详细解读国家大政方针及各级文件精神;幼儿园大班组教师开展了“每周一研”活动,小学一年级组教师在去年9月进行了“每日一会”幼小科学衔接专题教研活动。教师们在学习思考幼小衔接的同时科学理解幼小衔接,并积极落实幼小科学衔接。
(二)积极宣教,家校联通
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是幼小衔接工作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本园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家长对幼小衔接的困惑及建议,并据此组织家园活动,如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邀请一年级教师入园开展专题讲座、邀请专家进行“入学心理准备”沙龙访谈、为家长推送小学宣传视频、主题化召开班级家长会等,向家长宣传幼小双向衔接的科学理念和具体措施。这能够帮助家长认识到过度强化知识准备的危害,逐渐形成幼小科学衔接观及多元评价与期望体系,营造良好的家教氛围。小学更是通过新生家长会、写信传理念、家访百分百等方式,引导家长梳理科学的幼小衔接观,真正实现家校携手共育。
四、深入探究持续思辨,助力幼小优质衔接
本项目自2021年5月启动以来,项目组校、园双方在做如上尝试性探究的基础上,持续研学,递进构思,并在后续科学思辨中逐项验证实践。
(一)聚焦问题,明确方向
立足《指导意见》,聚焦小学“入学适应”的4部分42条,及幼儿园“入学准备”的4部分39条。双方应如何着眼育人理念,基于校园里、家庭中及社会上的系列课程开发,使幼儿园向前走一步,小学也回头伸把手,在共识科学教育思想、探究科学教育方法、关切师生科学发展的基础上,保障幼小切实无缝优质衔接,已成为当前的关键问题,亟待有效解决。
(二)关注全系列,多向巧联合
2022年2月10日,教育部基于健全教育评价制度及促进学前教育优质发展,面向全国印发了《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及附件《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以下简称《指标》)。《指标》指出,要注重幼小科学衔接,采取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做好身心、生活、社会和学习等多方面的准备,建立对小学的积极期待和向往。显然,儿童入学积极期待与向往的建立,有赖于幼小科学衔接的多重保障。而幼小科学衔接的路径研究及实施推进,则应覆盖幼儿在园三年的全过程。正如华东师范大学李召存教授所言:“从根本上说,以小班为起点贯穿整个学前三年教育的长程幼小衔接,与高质量学前教育下幼儿高质量发展的关系是一体两面的。”所以,未来如何聚焦四项准备,从小班开始科学推进各年龄段系列有针对性的衔接工作,及多向联合小学、社区等促进儿童身心发展,有效推动全系列科学衔接的探索与研究,应成为我们重点关注的问题。
(三)幼小双向齐发力,身心融合话衔接
保证幼小衔接的科学优质,需要幼儿园及小学聚焦“入学准备”与“入学适应”双向发力、多元融合,切实促进幼小科学无缝衔接。
幼儿园可依托项目研究、融合师幼发展,经“园、校、家、社”全方位发力,将幼小衔接理念及行动真正融入幼儿在园三年的全过程。既是“三年”,且是“全过程”,就需要我们系统、深入地展开基于幼儿不同年龄段的培养目标解读、实施路径设定及研究课程推进等实践探索。另外,幼儿园要关注幼儿“入学准备”中注意力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并立足一日生活,理清研透四项准备在各年龄段“来园活动、晨间体锻、集体谈话、区域及游戏、学习活动、餐点时间、阳光活动、午睡盥洗”等各环节的生活化融入、游戏化设计及课程化实施。
同时,小学要关注新入学孩子的身心实际需要。比如,我们面对从幼儿园刚进入小学的孩子,可考虑集体教学活动的时长为30分钟。在孩子们切实身心和谐融入小学生活节奏的基础上,按入学时长将每节课依次调整为35分钟、40分钟,最终达到45分钟。在临近期末的元旦,可以为一年级组的孩子们举行“我是光荣的小学生”成长礼。一年级的教室内可以结合课标及单元计划,有针对性地开设可促进孩子进行个别或小组化探究的学习性操作区域等,以直接经验学习促进书面知识学习。
总之,围绕“入学準备”和“入学适应”话衔接,始终是我们应明确的核心,也是保证幼小衔接科学性的关键所在。其中,“入学适应”较“入学准备”对儿童而言难度更高,挑战也更大。对此,虞永平教授明确表示:“所谓充分的入学适应,不只是追求最终儿童适应了小学学习这个结果,还应追求儿童对小学学习充满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得到充分激发,真正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的适应状态。”
结语
在后续的多维系列研究中,我们应坚持聚焦“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深度学研、逐项解惑,如基于教研探航——立足教育规律研究谈衔接,立足教育活动组织谈衔接,立足三年在园生活谈衔接等;基于师生/幼发展——立足教学相长谈衔接,立足儿童日常生活谈衔接,立足儿童能力培养谈衔接等;基于资源开发——立足社会生活发展谈衔接,立足学习资源拓展谈衔接,立足园、校、社多维联动谈衔接等。并据此关切儿童身心发展,多元思考,科学求证,审慎发表自身立足实践探究的专业主张。
深入做好幼小衔接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紧迫任务,对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和战略意义。我们试图立足项目研究,力求在小步快走、积极探寻的前提下,呈现基于幼儿园及小学两种模式下教育文明的专业表达,并据此进一步坚持理论引领实践,探寻科学路径,提炼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21(4):38-54.
张晖.科学评估 提升质量 面向未来:在实践中落实《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的精神[J].早期教育,2022(14):4-6.
李召存,李宛凝.以幼儿园小班为起点的长程幼小衔接:旨趣再认与可能策略[J].幼儿教育,2021(30):3-8.
林木.适应时代要求,把握青少年特点,做好教书育人工作:中国教育学会教书育人研讨会综述[J].中国教育学刊,1988(4):56-5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