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当前的国际贸易竞争形式中,技术创新对企业国际贸易竞争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从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乃至售后的过程中技术创新都会赋予企业独特的市场竞争力。在国际贸易竞争中,随着市场环境的放大,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更是随之凸显。本文将从“制造业国际贸易竞争力”、“技术创新对制造业国际贸易竞争力的影响”、“技术创新推动制造业发展的措施与建议”三个角度,来论证技术创新与竞争力的关系,并放在国际贸易环境中验证技术创新对制造业企业的影响。
关键词:技术创新;制造业;国际贸易;竞争力;影响
前言:对国家经济发展来说,产业和贸易分别位于天平的两端,而填补中间位置空缺的,正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属于经济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它关系到了产业的发展升级以及国际之间贸易的竞争力优势。当下我国正处于技术创新的转型发展期,发展速度快,但是较为莽撞,没有非常明确且一致的发展目标。多产业并行式发展是当下主要的发展格局。对制造业来说,本身具备技术密集、劳动密集和资本密集的特点,自然首先成为了技术创新的发展沃土。技术创新的层次比较复杂,因为它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发展,还涉及到了产业的升级、驱动力量的发展以及诱导效应的产生。每一个层次都代表了一个发展阶段,每一个发展阶段对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都存在区别。本研究将集中剖析技术创新与制造业国际贸易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强调技术创新对竞争力发展的影响,并对未来产业发展给出部分力所能及的建议。
一、制造业国际贸易竞争力因素分析
1.显示性比较优势
显示性比较优势有固定的指数计算方法,通常其测算的方式是利用某国在某一商品领域的出口额除以该国的总出口额得出占比,再利用该商品在国际市场范围内的世界出口额除以世界出口贸易的总额得出占比。二者相除就得出了显示性比较优势。实际上显示性比较优势的概念很好理解,因为不同行业或不同的细分行业之间,在出口程度和能力方面会有很大的差别。对自己的优势出口行业进行显示性比较测算,就能够得出当下本国在该行业的出口行为占据了怎样的国际市场优势。我国在12个制造业的细分行业进行了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刚步入两千年纪元时,我国在食品、饮品和烟草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很弱,并且这种凌弱的趋势很多年时间都没有得到缓解,一直呈下降的趋势,指数也在逐年下降。而最为强劲的服装制造业和纺织行业国际竞争力很强,指数也在逐年攀升。一直到2015年之后,攀升的趋势有所下降,但是仍然维持在了2.5以上。医药制造业一贯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很弱,指数常年低于0.8,不具備竞争的优势。与之相同的还有橡胶和塑料制品行业。非金属矿物制品和金属矿物制品行业出现了两极分化,二者虽然具备很强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但是非金属矿物制品近两年来的发展势头迅猛,整体竞争力趋势要大于金属制品。我国在显示性比较优势上表现较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还有电气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其他的行业国际市场竞争力弱,角色并不突出。
2.贸易竞争指数
贸易竞争力指数是真正能够反映产业竞争力情况的数据,它代表的是国家层面贸易差额占据贸易总额的比重。贸易额是竞争力优势的集中呈现,所以不同行业之间的贸易额差距非常之大。根据制造业细分行业的贸易竞争指数数据分析,中国制造业在食品、饮料与烟草行业、纺织与服装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行业、金属制品行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贸易竞争指数很高,竞争优势非常强。而部分竞争优势不太突出,但是逐年递增的行业有化学原料及其制品、普通机械制造业、医学制造业。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优势正在慢慢地消失,电气器械及器材制造业的竞争水平一直较弱,非金属矿物制品的竞争力很弱。
总的来看,我国国际贸易竞争力优势大且显示性优势明显的行业全部集中在纺织与服装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行业、橡胶和塑料制品行业。从行业储备与发展效益方向来看,制造业内部发展趋势非常不统一,细分行业的发展差异较大,很多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和高新产业我国都不具有发展优势或国际竞争力优势,反而是在一些中低端技术产业上发展竞争优势较为强劲。这昭示了我国制造业的整体发展趋势和发展姿态,中国不仅需要对高端制造业出口贸易进行集中发展,还要尽量创新高端制造技术,提升自己的产品竞争力。
二、技术创新对制造业国际贸易竞争力的影响
1.提升国际竞争力
从制造产业这一广大角度来看,技术创新作为产业发展的必要应用优势之一,对其竞争力升级一定有非常积极的引导作用。诸多的产业发展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创新产出和新技术的应用会直接地促进行业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并且创新程度越深,创新投入越大,相应的竞争力的发展趋势也会变化更加明显。制造业作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集聚产业,技术创新的优势体现在不同的层面也有不同程度的价值。首先很多创新技术的投入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的影响并非积极,因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相对较为基础,人工价值高的产业通常对创新效率问题较为排斥,所以技术创新常常意味着淘汰,给劳动密集型产业带来的负面影响比较多。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直接影响价值不大,大多是技术应用优势呈现之后资本优势才逐渐地显现。在技术密集型产业中的应用价值能够被最大化,作为最依赖技术的行业,技术密集型行业的生产效率和产业效能与技术的先进性直接相关,因此技术的创新能够直接影响产业效益的提升。
从地区发展角度来看,技术创新对竞争力趋势的影响并非全部都是积极的,这与地区本身的产业水平和聚集性有很大的关系,技术密集型产业聚集的地区,更加强调技术的创新价值,因此技术创新的效应也最为明显,而劳动密集型产业或者原始产业聚集的地区,技术创新的直接影响甚至是阻碍和负面的。
2.促进产业升级
产业升级是技术创新的间接成果。对制造业来说,技术创新的优势表现并不全面,所以并不是所有行业都可以通过创新技术的方式来完成产业的升级改造,进而提升自己的国际竞争力优势。仍然从行业发展和地区发展这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不同的产业类型因为对技术的应用深度和应用效率不同,所以产业的集聚性发展并不明显。从行业发展角度来看,产业的升级直接关联到资本的发展,所以当技术创新升级到了行业层面,就开始与资本产生直接的联系,因而产业升级在资本密集型产业中的体现最积极,因为产业升级所需的积累要少于其他两种产业模式。而在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体现并不明显的主要原因,一是技术的应用效率不高,二是技术创新的起始点和终端效益有很大区别。技术创新直接影响到了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但是还没到产业升级的层次。按照发展次序来讲,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影响效率最低,其次是技术密集型产业,最后是资本密集型产业。而从地区发展角度来看,又完全是另外一种思维模式。首先我国不同地区发展产业类型不同,其次是经济圈层划分不同。因此技术创新对产业升级的效率影响也存在较大的差距。
3.推动诱导技术的创新
从全部制造业产业角度进行总结,技术创新需要走过三个门槛,第一个门槛是单纯直接的技术创新。通常这类技术创新可以提供直接的生产能力,带动的是经济效益的发展。第二个门槛是产业对技术创新的需求,这一阶段可以看作是经济效益由量变发展为了质变,行业整体发展趋势有了明显的改变,也就是所谓的产业升级。第三个门槛就是诱导技术,作为技术应用和转型的最后一个关卡,诱导技术与创造业紧密相连,与贸易竞争力优势之间有着直接的关系。诱导创新是一种原动力,区别于最基础的技术创新。当技术拥有了诱导能力之后,便拥有了无限繁殖和发展的能力。可以无限期地引导技术进行发展和创新,所产生的诱导效应将直接作用于贸易竞争力之上,提升产业地位,呈现积极主动地促进关系。诱导效应的产生与技术创新是间接的关系,因为它直接作用于产业升级,而产业升级则直接受到技术创新的影响。但这也符合了技术创新对制造业影响的三个发展等级,分别对应技术本身、产业本身和竞争力本身。
4.综合影响力价值
技术创新无论是在哪个阶段,对制造业贸易竞争力都有全面综合的影响。从行业层面来讲,技术的创新可以优化产业基础层面的应用技术,这正好对应了我国中低层次产业的发展需要,这也是我国制造业优势不断扩大、竞争力不断提高的原因。从产业发展的层面来看,创新技术的积累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具备创新潜力的技术自然也具备基础发展实力,所以总的来看,只要保证了技术的创新实力,就能够间接地保证产业的升级实力,国际贸易的竞争力优势也会逐渐地积累并不断强化。技术的创新使制造业的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效率提高、产品的多样化程度提高。这些都是增强行业竞争力必备的基本条件,虽然创新技术对不同行业的影响力价值因行业而异,但这根本的原因是需求不同,发展方向不一致。但并不能完全代表创新技术对某一产业会造成负面的影响。所以从技术的实际使用效率方向来看,制造业也会根据行业需求来调整自己的创新格局。
三、技术创新推动制造业发展的措施与建议
1.加强政策支持
制造业从产业角度和地区角度来看,拥有完全不同的两种发展格局,因此总的来说,技术创新需要的是全面兼顾,政策的扶持非常重要。政策支持的目的是为了缓解我国不同地区制造业产业发展的不均衡情况。所以针对产业结构和贸易竞争力进行的政策创新也要因地制宜,根据区域特质和产业差异来分类执行。首先从创新产出和创新投入这两个方面,需要考虑使用不同政策进行扶持。首先创新产出的激励模式具有一定普适性,适合在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中使用。因为产出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产品和效益,效益作为创新技术最终成果的直接体现方式,更能够表明创新的价值和技术应用的时效性。政府可以对部分创新技术的产出给予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其次是投入激励,虽然当前投入激励模式的应用场景不多,但是仍然具备一定的发展价值。通常投入激励模式的架设较为集中,创新技术的种类较少,并且难以与常规技术进行衡量。所以对这些创新技术类型,需要考虑当前市场需求及未来发展潜力,综合各类影响因素之后进行实施。
我国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不同,对贸易竞争力发展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在我国中东部地区,可以使用投入创新和产出创新两种激励模式,因为该地区的产业发展比较活跃,技术创新效率较高。而相对的在西部地区,可能创新投入的产出效果不是很好,因为没有太过丰富的技术创新技术,因此有针对性地给予创新产出激励政策扶持,得到的效果可能更为突出。
2.优化创新投入比例
制造业产业升级和贸易竞争力升级属于直接影响关系,产业升级能够进一步带动贸易竞争力升级。但是考虑到制造行业发展与产出之间的不平衡关系,在创新技术发展,引导行业升级的过程中,也需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内容太多,并且我国在整体制造业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的发展不平衡情况太过显著,这种问题在短时间内无法得到解决,因为有部分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非常薄弱,并且因为我国此前没有太多的创新激励机制扶持,所以形成了一定的惡性循环,需要长时间的引导和基础建设。对于这一情况,优化创新投入的比例显得格外重要。优化比例就是要在制造业本身有强劲优势的细分行业扩大这一优势,包括但不限于针对性的激励政策扶持、强调技术创新区间、开辟多条技术创新通道等。但同时也不能让劣势的行业进一步扩大劣势,而是要在当前基础之上尽量维持现状,并体现较少的发展趋势。为此可以使用传导机制作为推动效应,强调产业之间的对抗与竞争,先在行业发展环境中渲染一种创新氛围,从基础开始渲染一种创新的趋势,不断强化和塑造创新技术的重要性。技术的创新与国际之间贸易竞争力优势始终是一种间接影响的关系,因此单纯性想要依靠技术创新来推动行业发展或者提升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优势是不可行的,需要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先考虑到行业发展和地区发展之间的差距,之后再进一步地缓慢改善贸易竞争颓势。技术的创新可以带动行业效益的提升,也可以带动综合影响力的提升,这都是增强贸易竞争力优势的推动性力量。
3.重视品牌竞争力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品牌的建设,大型品牌几乎可以作为一个产业的代名词。因此在产业国际竞争力优势发展的过程中,取长补短,集中精锐,强调品牌竞争力优势非常关键。技术创新与品牌建设之间的关系明显要亲密于和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因为品牌作为资本和技术合二为一的产业代名词,很多品牌的技术创新趋势非常好,并且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非常大。在有国家基础政策扶持的条件下,再有针对性地加强品牌的技术创新能力,那么事情将事半功倍。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品品牌,以此来作为突破市场的匕首。产品可以作为企业立足国际市场的招牌,一旦品牌效应形成之后,短时间之内产业的发展都会呈现积极态势,所以影响力塑造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甚至某一产业的发展积极性。也会进一步影响到产品的标准和技术的应用标准。当一个品牌进入到国际市场之后,所面临的就是众多国家的制度审判,不同的国家对于产品质量有不同的要求。同时满足这些要求,才能在国际市场上顺利流通。为此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树立具有国际意识的品牌,不能将品牌产品或者品牌立意只局限于中国一个地区,而是要在发展和流通的过程中按照国际标准要求自己。包括技术的创新也要考虑国际发展质量和标准的要求,从国际竞争力优势的角度来思考技术创新所需的条件。这样双向影响之下,依靠技术创新能够为品牌提供需要的国际竞争优势,而通过国际竞争,又能够不断为技术的创新提出新的要求和方向,引导技术完成升级。这一系列的影响都是满足产业国际之间发展的必要因素,同时也是贯彻技术创新对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的关键。
四、结束语
本研究从产业和地区两个方面叙述了技术创新对产业升级以及国际竞争力之间的影响。从其影响范围和影响模式可以发现,技术创新是所有产业发展的基础,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产业都需要统一模板下的创新技术,为了更好地满足我国制造业的发展需求,提升其国际竞争力,应当从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角度入手进行进一步分析。
参考文献:
[1]张志强,张玺.我国高新技术细分行业技术创新驱动出口贸易发展效率异质性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7):118-123.
[2]张宇杰,孙圣兰.基于VAR模型的广东省医药制造业出口贸易关系实证研究[J].中国药房,2021,32(6):647-652.
作者简介:毛薇兰(1986- ),女,汉族,江苏苏州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