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思政课堂对小学生思想素质教育的影响探究

2022-05-30 13:40林凌燕
教育界·A 2022年22期
关键词:思政课堂小学策略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思政素质教育逐渐受到更多的重视。文章基于思想素质教育视角,针对小学思政课堂展开了全面的分析,先是分析当前小学思政教育的现状,接着阐述小学思政课程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意义,最后提出小学思政课程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思政课堂;小学;思想素质教育;策略

【基金项目】本文系泉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第一批)立项课题“新时代背景下党史教育融入小学思政课的有效路径探究”(立项批准号:QG1451-21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林凌燕(1978—),女,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桃城镇中心小学。

思政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素养及品德的重要途径,需要学校和教师给予高度的重视。当前,小学思政课堂正在进行不断地改进与完善,众教师结合新时代教育理念及育人目标,为促进小学生思想素质教育水平的提升,踏上了探索思政教学手段革新的征途。

一、当前小学思政教学现状

(一)新教材实施后学生各方面能力提升不均衡

随着教改的推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进行了优化和调整,其教学目标主要为培养学生基础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能,使学生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习惯,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体验学校生活并经历提出、探究或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等。学生在校时间较长,一天内大部分活动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因此对校园环境比较熟悉,而学校开展的活动都是根据学生特点而组织的,大部分学生在学校的体验较为丰富有趣。

然而新教材实施后,学生各方面能力提升不均衡。对于这种情况,如果教师依然运用灌输式教学法,一味地向学生讲解理论知识,则不利于学生理解,学生长期处于机械式的学习模式当中,学习兴趣也很难得以持续。因此,积极引入生活化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式,才能够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联系到实际生活当中,使学生在理论指导和实践下实现全方位的能力提升。

(二)师资力量不足,教师素养有待提升

师资力量薄弱、教师专业性不足是小学思政教育中的重点问题。根据调查研究可知,很多学校会选择让其他科目教师兼任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这样一来,一个教师需要教授两门学科,管理多个班级,会导致精力分散,无法实现思政教育效益的最大化。另外,学校对思政课程不够重视,对思政课程教师的培训投入不足,也会导致很多思政教师的专业能力得不到提升。尤其是一些年龄较大的教师,他们缺乏研学新课程标准及新型教学理念的意识,较少利用先进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思政教育的革新。

(三)缺乏家长的支持

家庭教育对于学生来说也十分重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可以形成互补,相互弥补两者之间的不足,因此思政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但是,很多家长对孩子思想品德及法治意识的培养意识不足。

一方面,在应试教育背景下,部分家长过于重视孩子的成绩,只是一味地督促孩子学习文化知识,却忽视了思想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一些家长忙于工作,很少关心孩子的学习问题,只是单纯地将孩子抛给教师去教育,导致学校难以落实家校合作工作,无法发挥出家庭教育的价值。

二、小学思政课程教学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新教学理念最主要的标志就是以学生为本,这是实现思政教育向先进性方向发展的主要手段。因此,在小学思政教育中,无论是在教学设计工作方面,还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发展。在思政课堂上,教师应多开展一些自主性、探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自行思考和探索问题,将先进理论转化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二)循序渐进原则

要想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素质,教师不能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展渗透式教学活动。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及生活状态给予一定的关注。由于小学生正处于快速成长的时期,教师更应该结合小學生的基本特征,对学生进行长期的观察和评价,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通过长时间的引导和思政教育的熏陶,学生的思想观念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积极影响,从而逐渐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

(三)差异性原则

众所周知,一个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能力等都存在不同的差异,尤其是小学生,其性格特征上的差异更为明显,这些内在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基于此,教师需要清楚地认识到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教学活动的影响。对此,教师应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及教学活动,并且采用不同的标准去评价学生,使每一位学生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四)情感性原则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思维能力有限,因此较难理解和把握思政教育中的抽象理论知识,这就需要教师从另一个角度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可以在思政教育中融入情感元素,创设情感情境,结合真实案例或故事触动学生的内心,以历史人物高尚的精神品质感染学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新颖的教学方式,如写作、演讲等,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帮助他们理解所学内容。

(五)时代性原则

思政教育活动应该跟随时代的脚步,尤其是道德与法治课程,该学科实践性强,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生存技能。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将教材中的内容与现代社会的新元素相结合,这样才能以先进性思想培养和指导学生,使学生紧随时代发展要求,实现全面发展。在教学课堂中,教师不能只向学生教授教材内容,也要从现实生活中寻找新的事件和素材,拉近思政知识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距离,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三、小学思政课程的教学意义

(一)增强学生的道德观念

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德育知识,对提升小学生道德意识,培养其良好道德品质具有积极意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理论知识和生活实例来引导学生,促使学生在德育思想的指导下,自觉规范自身行为,如助人为乐、保护环境、文明礼貌等。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增多,不仅注重专业能力和工作能力的培养,还更加重视道德素养的培养。而小学生正处在提升认知能力的关键阶段,可塑性很强,从小接受德育教育,可以更好地增强小学生的道德观念,利于未来发展。

(二)帮助学生树立法治观念

思政教师需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传授法律知识。小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较少,对于社会中的公共事物认识不深刻,法律意识也十分淡薄。因此,教师要进行社会主义法治教育,向学生普及法律知识,让学生提前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积极利用法律维护自身的权益,同时也要遵守法律法规,不侵害他人权益,树立法律意识。学生较早地接触到法治教育,树立法治观念,那么在步入社会之后,他们也能够自觉遵纪守法,懂得用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以及保护自己的权益。

(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在思政课堂上,教师坚持新时代育人目标,利用有效手段开展思政教育,能够让学生在掌握好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己,加深对世界的认识,提升辨别是非的能力。另外,教师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理想和人生目标,能够坚定学生的信念,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在一系列引导下,学生的思想观念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在思政课堂中开展小学生思想素质教育的策略分析

(一)更新教学理念,加强师资培训

首先,教师应该仔细钻研新课程标准,了解新时期思政教育要求,树立正确的育人目标。其次,教师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摒弃以往的单一理论型教学,在教学中多引入实际生活素材,适当地开展实践活动,拉近学生与生活的距离,只有这样才能将思政教育更好地落实到实际生活当中。

另外,学校也应加大培养师资的力度,向教师提供思想教育与实践培训,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培训平台,提升其专业水平。同时还可以派遣教师定期外出学习,借鉴先进的教学经验,然后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形成一套适合本校发展的思政教学模式。

(二)创设真实情境,丰富学生体验

思政教育具有很强的生活性和实践性,单纯地讲解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认知能力有限,社会经验少,要想让学生能够真正地理解思政知识的内涵,教师就应创设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情境,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感,从而促使学生能够在教学情境的熏陶和正确思想观念的指导下,提升自身解决问题及辨别是非的能力。

例如,在教學“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这一课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在课堂上播放一段关于甲午战争的影视片段,以直观的形式渲染气氛,创设教学情境,然后再进行问题导入,“同学们,看了这个短剧你们有什么想法吗?你们认为视频中的中国英雄们具有什么样的品质?”之后,教师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上面的问题进行探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被带入更加真实的情境当中,结合教学内容及教师的问题进行自主思考,在丰富课堂体验的同时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三)拓展生活课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传统的思政教育大多开展于教室内,实践活动少之又少,如此一来,学生们只是接收到了思想层面上的教育,而缺乏实践能力的锻炼。基于此,教师应转变教学方式,积极利用课外资源,建立开放性思政课堂,突破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的限制。思政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实践于生活,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开设生活课堂,利用有效手段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知并深化思政知识。

例如,在学习完“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这一板块的内容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红色遗址,以真实的情境触动学生的心灵。另外,教师还可以布置实践作业,让学生回到家中通过查询课外书或是搜集网络资源的方式,选取并深入了解自己感兴趣的抗日历史故事,做好充足准备,在下一节课堂上进行演讲。

另外,为能够根据作业反馈了解学生的情况,教师可以积极与家长建立联系,建立家长交流群,将家庭作业的内容发送到群中,然后让家长根据孩子的完成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养成自主探索知识的意识。

(四)尊重学生主体性,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新课标强调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要想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素养,教师就应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促进学生养成自主思考的意识。因此,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模式,增加互动环节,增进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积极引导学生思考,为学生在课堂上发散思维、积极参与提供充足的时间与空间。

例如,在教学“中国有了共产党”这部分内容时,教师组织班级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结合自学时了解到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长征等革命历史,分享自己的观点,最后再做总结。教师需要以提问的方式了解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们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都得到了培养。

参考文献

[1]乔小艳.如何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效[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1(11):64.

猜你喜欢
思政课堂小学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基于信息权利视域的思政课堂慕课教学模式
现代慈善公益理念引入高校思政课堂的必要性
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课堂教学现状及完善对策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