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德
语文作业就是对课堂讲授知识的巩固与延伸,将知识化为己有的重要途径,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其综合水平。有效的语文作业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增强其知识储备,还是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语文知识的良好途径,但当前我国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仍在延续以往的观念,作业类型太过单一,内容重复性多,大都是统一布置,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以下就小学语文作业有效性进行探讨,希望对提高作业的价值有积极作用。
一、农村小学语文作业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一)学生因素
1. 学习目的认识不足。由于年龄的特点,小学生的自控能力比较差,再加上多数学生生活在农村,对学习目的的认识不足,他们对优异成绩的渴望不够强烈,没有充分意识到作业的重要性,之所以农村小学语文作业有效性较低,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不重视语文作业。2. 语文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相较于城市学生而言,农村小学生的语文基础较为薄弱,主要表现在阅读和识字写字两个方面。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识字写字水平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离不开日常生活中的积累。农村小学生能够接触到的新鲜事物、课外资源都远远少于城市的小学生,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小学生的思维训练和智力开发。3. 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不良的学习习惯会对学生的课堂效率和成绩产生严重不利影响。有些农村小学生对语文作业存在排斥心理和畏难情绪,遇到语文作业就应付了事,导致语文作业的质量较低。
(二)家庭因素
1. 家长对语文作业的监管不到位。农村小学生的家长虽然内心比较支持教师布置作业,但是对语文作业的重视程度不够,对语文作业的监管不到位。一方面由于农村小学生的家长工作比较辛苦,他们没有多余的时间分配到孩子作业监管上面,另一方面有些农村小学生家长认为孩子的作业应该由教师全权负责,孩子作业完成情况与自己没有关系。家长对作业不够重视对农村小学生语文作业的完成质量也造成了很大影响。2. 家长水平有限。多数农村小学生的家长自身的文化水平有限,在辅导孩子语文作业方面存在力不从心的问题。很多学生家长愿意参与到孩子语文作业中来,给予孩子有效的辅导,但是囿于自身的知识水平有限以及对知识的遗忘,在辅导孩子上面爱莫能助。3. 缺少对学生的监护。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薄弱,有些学生家长为了能够多挣些钱,为孩子创造更好的条件,选择外出务工,对孩子缺乏监护,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成绩,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思想品质的形成。留守儿童的学习往往是其爷爷奶奶负责的,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利于学生语文作业质量和效率。
(三)教师因素
1. 作业形式单一,内容乏味。由于农村的学习资源条件有限,小学语文教师想要尝试布置新型作业时往往实践起来比较困难,比如让学生去社区采访、搜集图片、去图书馆查阅资料等等,这些在农村是无法实现的。其他类型的语文作业往往需要家长的配合完成,正如上文所言,农村小学生的家长由于多方面的因素,无法参与到孩子的作业中,因此,当语文作业布置下去后,能够完成的学生是很少的,导致语文作业布置的目的无法达到。此外,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大多数语文教师比较重视以教材知识为主的书面作业,对其他类型的语文作业了解程度不够,难以达到语文作业布置的目的。2. 对作业反馈不及时。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对作业反馈不及时不仅会导致学生的错误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同时还弱化了学生对正确知识的理解,使得学生无法通过作业完全掌握当天所学知识,作业的价值得不到体现,长此以往,会对学生的语文成绩造成不良影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评价学生作业时往往采用全批全改的方式,这种单一、古板的评价方式不够全面,拿到批改后作业的学生往往就只是单纯地看一下自己的作业是否正确,无法起到矫正的作用,更无法达到激励学生的作用,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还有个别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对作业不进行反馈,让小组长检查而已,不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成绩。3. 教学理念传统。有调查数据表明,农村小学的教师年龄偏大,他们的教学理念比较传统。农村小学的教师通常都是当地人,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凭借自己的教学经验。这些年龄偏大的小学教师,不愿意去接受新思想,无法满足新课改教育教学的要求。4. 缺乏相应的理论培训。教育理念是教学的根本,农村小学教师的理论培训比较缺乏,在布置作业时缺乏思考,无法达到作业应有的效果。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以书面作业为主,这些作业都与考试紧密联系在一起,再加上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日常工作时间比较紧张,需要研究的领域也比较多,缺乏对作业的研究。
(四)社会因素
虽然教育部在12年前就明确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考核学校教学质量时不得过度强调升学率,然而,实际上部分学生家长还是将升学率的高低作为评价学校好坏的唯一指标。同时,学校的招生问题和教师的排名问题也与升学率紧密相关,如果学生的成绩较差,家长就会对学校和教师持否定态度,不愿意将孩子送到学校,这样就会造成大量生源的流失,长此以往,学校必然会面临无人可教的境地,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围绕教学内容也是在所难免的。
二、提高农村小学语文作业有效性的措施
(一)教师对自身的改进措施
1.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小学语文作业有效性的根本就在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掌握教师所讲授的知识,那么语文作业的有效性就成为妄想,因此,提高小学语文作业有效性首先就是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全面的掌握课堂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在教学中侧重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所讲授的知识,这样学生作业的质量才会提高,降低作业错误率。其次,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要具有一定的预见性,也就是说教师要能够预见学生作业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围绕这些错误当作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充分掌握教材内容,备好课程。2. 作业设计要做到少而精。由于年龄的特点,小学生都比较爱玩儿,注意力保持时间比较短,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做到少而精。首先,语文作业布置要具有针对性,也就是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分析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掌握程度,认真研究怎样布置作业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其次,语文作业布置要具有层次性,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语文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作业的层次性,也就是说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掌握程度,布置合适的作业,满足每位学生的需求,让学生能够在作业完成中感受到挑战自我的成功感。再次,阶梯性。小学语文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阶梯性的安排布置,逐步增加作业的广度和难度,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成绩。还有,适量性。小学语文教师布置作业时要考虑学生的完成时间,尽可能地做到适量,作业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 高年级小学生自己出作业题目。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能力,不要担心学生无法自己编制作业,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参与到作业布置中来。起初阶段,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编写作业题目,当学生可以掌握作业题目编写的方法和思路后,就鼓励学生自己出题目,并让学生评价自己编制的题目,选取编写质量比较好的作业题目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交流。4. 及时反馈作业批改。教师要对新课作业进行全批,从而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课堂教学,从而保证作业的有效性。课堂作业鼓励让学生自己批,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主持本小组内的学生交换批改课堂作业,并进行沟通交流,最后由小组长作为代表发言讨论。5. 让学生养成每次作业后的反思。小學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个错题本,将每次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记录在错题本上,然后指导学生当天晚上对照自己的错题本反思当天出现的错误,然后每周进行一次小结性的反思,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反思的习惯,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成长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教师对学生的培养策略
1. 提高认识。目前很多农村小学生不理解学习的目的,他们的学习是被动的、盲目的,这类学生是在家长和教师的压力下在学习。因此,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让其明白学习的目的,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作业中来,高质量地完成作业。2. 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农村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学习习惯不良,对语文作业的有效性产生了不良影响,同时也影响了学生人格的形成。小学生都喜欢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夸奖,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在班级内为学生树立榜样,激发学生的动力。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好的书籍或故事,比如书籍《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故事《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等,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故事中的人物,然后从故事主人公的身上学习更多的能力,激发自身学习的激情和主动性。然后,在班级中树立榜样,为学生树立“作业之星”,让学生认识到努力完成作业就可以获得奖状,以此来激励学生高质量地完成作业。最后,让学生以自己为榜样,当学生通过一段时间努力后,作业方面取得较大进步时,教师要及时对进步大的学生进行赞扬和鼓励,让他们以自己为榜样,一旦学生的学习动力充足后,其语文作业上存在的问题就会很快消失。3. 培养良好习惯。习惯形成性格,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农村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对此,教师要耐心地劝导和指引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思想上意识到作业的重要性,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够做到积极、主动地完成家庭作业。 其次,教师要抽出一定的时间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计划,指导学生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作业时间以及完成作业的方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业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巩固课堂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有效性的评价不只是作业的错与对,还与学生的方法、思想和态度有关,因此,当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要从思想和行为上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养成良好学习的习惯。
(三)教师和家庭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
1. 尊重学生家长。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和家长都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两者都是为了让孩子变好,当学生的成绩不理想或作业质量不高时,不要出现家长埋怨教师,教师责怪家长的现象,如果家长和教师之间的关系不佳,会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造成严重不利影响。教师应该及时将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告知家长,与家长一起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首先,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家长,与家长平等对话,听取家长的意见,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让家长主动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来。其次,教师要树立合作意识,在处理问题时要亲切地与家长沟通交流,通过合作完美地解决学生语文作业中存在的问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小学语文教师要做出表率,尊重学生家长,与家长合作处理好学生的作业问题,这样教育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2. 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让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教师负责学生的在校时间,家长负责学生的在家时间,二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小学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和思想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其生理、心理发展变化较快,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共同制定教育方案,及时将学生的不良习惯进行消除。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其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作为教师和家长,要给予孩子更高的关注,引导和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会使得孩子终身受益。良好的教育必然是家长和学校共同努力的结果,学生家长也应该积极主动地与学校联系,及时向教师反馈孩子在家的学习情况,然后根据孩子的情况配合教师制定适宜的教育方案。总之,与家长的沟通交流是一项多层面、全方位的系统性、复杂性的工作,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交流,更好地了解家长的想法,在学生教育方面形成共识,那么小学语文作业有效性必然会提高。
结束语
总之,想要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切实领悟作业布置的价值与意义,真实意识到有效性作业的作用,但也并非一蹴而就的事,要求教师投入较多的精力、时间,帮助学生養成良好的习惯、扎实的基础、认真的态度,努力将每一次作业都能够切实发挥其价值,相信只要努力,学生的成绩必定会大幅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