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探究

2022-05-30 17:38:00王丽蓉黄松青
小学阅读指南·教研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文本课文文章

王丽蓉 黄松青

语文是小学阶段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在阅读课堂中,可以最快速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积累更多的知识。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需要意识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教学的过程里,要引发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以及在这个过程当中更好地对自己所学知识进行运用。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回忆以及复习,同时可以很好地引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思考,通过对知识的提取和运用,将这部分知识更好地运用到实践当中。在提问的过程里,教师可以更好地去发现学生的不足,并且针对学生的不足开展相对应的教学,更好地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现阶段应该往哪方面进行努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让学生的学习能够有个明确的方向。

一、适度提开展提问,在思考中提升阅读能力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教师在开展课堂提问的时候,也需要根据教学情况来调整问题的难易程度。问题如果比较容易,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无法在思考的过程中得到锻炼,而问题如果太难,又会打击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当下,很多教师在开展提问教学的时候,还只是比较笼统、刻板地将统一的问题抛给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到问题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就很难提高语文课堂提问教学的有效性。对此,教师需要明确问题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了解和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可以带着疑问,主动对阅读内容进行学习,丰富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隐藏的问题。教师在提问的时候需要逐渐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诱导,让学生可以思考阅读中的内容,再对阅读产生自己的理解。

例如,教师在执教《少年闰土》一文时,在“我”和闰土对话的章节中,作者首先设定了疑问:你认为闰土是什么样的人?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要么简单要么模糊,很难与课文相关联地思考。所以,作者重置了问题:请看闰土说的几件事。如果你是闰土,你会怎么和“我”说话? 这两个问题与文本的内容密切相关,一步一步地,学生的思维突然活跃起来,在热烈的讨论中,闰土的形象从模糊变为明确。

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来对闰土的形象进行描述,并且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分享自己对于闰土这个角色的认识,这样学生在这个问题当中就可以充分地去调动自身的思维。

二、适时开展提问,在思考中提升阅读能力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一种教师在教学中的态度,即是要求教师在学生对阅读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但是碍于自身的表达水平有限,无法说出来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这正如“好雨知时节”,只有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给予学生帮助,才可以最大化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只想将知识快速地传递给学生,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没有经过足够的思考,个人能力的提升非常有限,同时也没有养成自己的学习习惯。对此,教师需要根据不同文体和实际的教学情况,在对学生提问的时候,需要注意问题的先后顺序,通过循序渐进的提问,让学生可以对阅读的内容、作者的思路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在学生思考出现屏障的时候,教师适时的提问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可以在阅读学习中占据主动的地位。

例如,教师在开展《穷人》时,遵循小说的三个要素,连续提出了三个疑问:快速浏览课文看这篇小说讲的是什么故事?这篇文章关于环境记述的语言是什么?当桑娜面对这种情况时,她的内心是什么感觉?这些提问的设定应该从最具吸引力的故事线开始,按照读者对阅读的期待,让学生充满好奇心地整理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环境的记述与角色的心理相对应,让学生们一步一步地明确桑娜的形象,进一步接近阅读中所描写的内容。在学生对这篇课文当中的角色形象,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以后,教师可以再次对学生进行提问,询问学生自己对于这个角色的认识以及看法等等。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讲述自己从这个角色中得到了什么启发,自己可以从角色身上学习到什么样的品质,同时,自己在之后的生活中应该怎么做。在通过循序渐进的提问,让学生可以对人物的形象特点有更加鲜明的认识,并且了解角色在阅读中的作用,实现对学生感化和影响的目的。

同时,教师还需对阅读的学习情况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只有充分地认识到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才可以在正确的时间开展提问,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使学生可以在阅读中收获更多的知识,对自身的不足进行完善。

三、适量开展提问,在思考中提升阅读能力

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时候,如果将大部分的时间都用来提问,那么学生的学习就会变得非常的紧凑,学习的热情也会下降。因此,教师需要认识到提问需要适量,不是问题越多,学生就可以收获更多的知识。在题海中,学生很容易迷失方向,不仅学习的动力会下降,甚至还会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受影响,减少和教师之间的互动。教师要认识到适量的提问才是最适合学生的提问方式,根据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对学生还不够了解的内容进行提问,可以最大化地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可以对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和理解,使学习的有效性最大化。适量的提问,首先可以让学生对这篇阅读的认识能够更加集中,其次还可以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花费更多的时间对重要的知识进行分析。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而不是教师看到一个什么内容,不了解学生是否掌握的情况下就对学生进行提问。

例如,教师在开展《母亲的鼓励》这篇文章的时候,可以紧扣一个问题即“文章中,写了母亲给孩子多少次鼓励?”让学生边读边答,然后用填空的形式进行复述,这样学生才能清楚完整地掌握文章的内容。学生在反复阅读以后可以对问题进行回答,并且讲述自己的思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和教师有一个思维上的沟通和交流。教师在提问结束以后可以將更多的时间教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发现自己在阅读过程当中还存在哪些问题,然后可以通过相互之间进行提问,回答的方法来对自己的问题进行探究。通过适量的提问,对学生进行一个主观思维上的引导,然后将更多时间交给学生自己,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的情况进行主动地探究和思考,从而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以及对于文章的阅读方式。

可见,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要好好衡量,适当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问题的探究中,才能将阅读效果提升到“最好”的水平。

四、针对课题提问,在思考中提升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开展阅读教学的时候,必须熟悉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在针对阅读内容进行提问的时候,引导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要信息,快速准确地阅读、思考和讨论。同时,教师提问也是为学生进行示范和指导。为了让学生能够遵守规则,需要注意,“提问和阅读指导”通常可以激发学生迫切阅读文本的愿望。在提问的过程中需要紧扣课题,通过对课题的提问来引导学生对这篇课文的主旨以及中心思想有一个更加清晰的了解和认识。

例如,在《松鼠》的教学中,主题是文章的写作对象。因此,在问题设定中,教师可以设计如下:“松鼠”是动物的名字,如果被要求用松鼠和其他动物的名字写文章的话,你会写什么?通过思考和回答,可以加深对文本风格的理解,激发对文本内容的推测,从而巧妙地将文章内容的学习和文章写作联系起来。另一个例子是《一夜的工作》,乍一看,它很普通,但却需要思考,谁开始了“一晚上的工作”?这个男人整晚是怎么工作的?作者会选择说明什么样的资料?这样的问题,学生从材料选择的角度来整理文本的主图,微妙地渗透到“以小见大”的文本材料选择特性中。文章的大部分主题都是创意较高的摘要,从主题说明开始绝对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捷径。例如,在研究《亡羊补牢》这篇文章时,首先向学生询问该文章标题的含义,然后指导学生思考标题与文章故事的关系,然后整理情节,让学生自己确认主题的含义,最后,以文章的标题再谈故事的主要内容,这样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的学习就会更加具有方向性,并且这样的提问教学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对阅读有一个自己的思维,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快速地对内容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和认识。在针对课题进行提问以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对整篇课文的内容进行学习,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也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对这篇课文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

五、针对重难点提问,在思考中提升阅读能力

课堂提问切忌烦琐,教师在提问的时候必须抓住重点、难点,根据这些内容精心设计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针对重难点进行提问,首先可以大幅度减少问题的数量。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减少一定的负担。同时针对重难点进行提问,还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能够更具有集中性,对一些更加重要的知识点进行探究和认识。并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更好地去把握这篇文章的主旨以及中心。

例如,在教学《凡卡》的时候,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主要思想,作者会问:凡卡爷爷会收到信吗?如果是那样的话,他会在收到信后接凡卡吗?有说“是”的学生,也有说“不知道”的学生,不能统一。关于这一点,作者要求学生从文本中找出对应的内容。 通过分析单词和短语,学生们最终明白在那个特定的时间里,粉丝们无法消除他们的不幸命运。有些文章和段落太深了,学生无法理解。如果教师能把握那样的困难,制造合理的疑问,那将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理解文章的中心。《中彩那天》的文章“人只要有骨气,就会拥有很多财富”这句话中含有哲学,但学生很难理解。因此,教师需要学习结合文章的内容提问。父亲为什么把车还给库伯?首先,你可以找到父亲离开车的理由,讨论退车的理由,了解父亲的内在纠结和最终做出的道德选择。通过提出、讨论和解答主要问题,可以深入阅读文本,以了解整个文本和写作的意图。

教师在针对重难点进行提问的时候,需要对学生的阅读情况有一个准确的分析,针对学生的不足开展提问,让学生可以去解决自己在阅读中的薄弱之处,对知识进行更好地把握。

六、针对细节提问,在思考中提升阅读能力

学生要想从怀疑中进步,就必须发现问题,把握普通人容易忽视的文本矛盾和对立,并通过提问引发学生思考。语文教科书上乍一看有很多矛盾的地方,把握这些矛盾和提问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师针对这些矛盾或者是细节的内容进行提问,可以将这篇课文当中作者所蕴含的情绪更好地传递给学生。这些细节的描写更能够体现作者当时的心情,而教师针对这些内容进行提问,也可以去引导学生更好地对作者的情感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并且逐渐提高学生对于阅读的感知,在阅读文章的过程里也会逐渐学会从细小的地方入手,更好地对阅读中表达内容有清晰的认识。针对细节进行提问,还可以很好地去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

例如,在《慈母情深》中,“母亲”反复出现,所有这些都被放在“背直起来了……”的后面。考慮到这个特殊的表现,作者设计了这个问题:如果这一段被改成“我妈妈,挺直背,转身,一对疲惫的眼睛惊讶地看着我……”,那会读得更顺畅。你能建议作者这样修改吗?经过思考和讨论,学生们明白,作者故意用这种乍一看就冗长的语言形式来表达他对母亲的深厚感情。不能删除“了”一词。它不仅反映了母亲的疲累,还包括了知道眼前痛苦的人实际上是自己母亲时“我”的心理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这篇课文的例子,将这种细节学习放在其他的阅读当中来进行运用和分析,学生自己选择一些其他的阅读内容,通过细节来对这篇阅读中所蕴含的情感更加深刻的认识,逐渐培养学生细致的洞察力。

在细节的提问当中,教师需要通过本文中非常具有针对性的细节,帮助学生对阅读进行辅助式理解,这样学生的阅读学习就可以变得更加有效。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教师通过适当的提问,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阅读中占据主动地位,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在阅读中的实际表现,通过适度、适时、适量的提问,让学生对自己的阅读有目的性地进行学习和思考。而同时,教师还需要针对教学的内容,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提问进行调整,让学生可以在问题中,发掘自身的不足,在之后的阅读中,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的提升。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在教学中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

猜你喜欢
文本课文文章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 09:28:54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学生天地(2019年33期)2019-08-25 08:56:16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电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06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背课文
新少年(2017年3期)2017-03-23 12:46:52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现代企业(2015年6期)2015-02-28 18:5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