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以及良好习惯的养成具有循序渐进的特点,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身边微小的事物以及微小的行动来培养良好的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文章就“微行动养根”理念下的小学德育活动课程化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微行动养根”;小学;德育活动;课程化;实践
【基金项目】本文系酒泉市教育科学规划2020年度课题“基于‘微行动养根下的小学德育活动课程化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立项号:JQ[2020]GHB130)阶段性研究报告。
作者简介:杨彩霞(1975—),女,甘肃省酒泉市玉门油田小学。
在实际落实校园德育工作的过程中,活动是最为重要的载体。从学生的角度来讲,他们的品格、情感、认知以及意志都是在活动以及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的,更是在活动以及实践的过程中实现发展并最终走向完善的。从现代社会的情况来看,社会价值观越来越趋于多元化。因此,学校则更应该不断提升德育教学活动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使德育工作的开展能够具有更强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一、从德育课程顶层设计的角度入手
要想真正落实“微行动养根”的相关理念,学校在实际推动德育活动课程化的过程中,就要将办学理念与德育活动的课程理念进行有机结合。在实际开展小学德育活动课程的过程中,办学理念的引领必不可少。对一所学校来说,只有将课程置于本体的地位,以课程为依托,学校的办学理念才能真正被落到实处,学校的特色才能真正得到有效彰显,进而逐渐实现校园文化的发展。学校要以办学主张为依托,通过高质量的教育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使德育教育的理念能够紧紧跟随学校的办学理念,从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环境,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从本质上看,小学德育活动课程的主要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在学习中收获幸福的感受。因此,学校可以根据本校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年级特色活动课程的开发以及设计,使学生在接受基础教育的过程中,每个学年都能够经历一次让自己印象深刻的活动课程,以此让学生能够真正在学校课程的引导下体验到幸福的感觉,并且能够具备分享幸福、创造幸福、奉献幸福以及传递幸福的能力。学生的幸福感往往来源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教师要以“微行动养根”的相关理念为指导,使学生能够从日常每一个微小的活动中达到“养根”的目的。
例如,教师要想真正落实“微行动养根”,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就要从课程顶层设计入手,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幸福感来源于哪些方面?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会给身边的其他人带来怎样的影响?而身边其他人的言行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影响?通过一系列问题的引导,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认识到要想真正收获幸福,规则意识必不可少。深化了这一意识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够主动思考自己的不良行为会给身边人和周围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主动规范自己的行为。
二、加大对于习惯养成课程的开发力度
从小学阶段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来看,养成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过程中也需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是学生拥有幸福人生的前提条件。
但是,从当前学校教育体系的角度来分析,大部分学校对学生好习惯养成的教育尚未形成系统的体系,也没有形成合力,这导致学校虽然耗费了大量的精力以及时间,但是却没有收到良好的成效。对此,在“微行动养根”教育目标的指导下,部分学校进行了如下尝试。
例如,有的学校在進行好习惯养成教育课程开发的过程中,遵循了深层序列化的基本原则,对各年级课程都进行了合理有效的整合。在学生方面,严格遵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基本原则,要求每个年级段的学生都形成2个好的生活习惯以及2个好的学习习惯,如此学生在小学六年的学习实践中就能够养成24个好习惯。此外,学校还进行了课程纲要的制订以及校本教材的编写,通过对教师进行培训,严格落实教学管理,使课程的实施具有了更强的活动性、实践性、全面性以及生活性特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到在生活以及学习的过程中何事可为,何事不可为。最终,学校通过对学生日常生活以及学习过程中的微习惯进行合理有效的培养,达到扶正养根的教育效果。
三、积极组织“微行动养根”主题班队活动课程
要想真正实现小学德育活动课程化,班队活动是十分重要的一环。虽然很多小学都将班队活动列入了课程表,但是有人却形象地将这门课程总结为三无课程。所谓三无课程,主要是指没有课程评价、没有教材以及没有课程标准的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班级在组织班队活动的过程中普遍存在随意性大的问题,其他学科教师经常挤占班队活动课程的时间,有的班级虽然严格落实了班队活动课程,但是部分教师却将班队活动课程上成了思想教育会以及批评会,导致班队活动课程的育人功能被大大削弱。而要想使德育工作有效开展,达成“微行动养根”的目的,学校就需要充分发挥班主任以及年段长的作用,对年级班队活动课程进行有效开发和实施,使班队活动课程的开展能够更多地体现规范化以及科学化的特点。
例如,某校有班级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了烹饪课程的开发,将班级的班队活动课程转化成了烹饪课程,学生每周都有固定的时间学习烹饪的相关知识。课程学习的内容不仅包括烹饪操作的相关技巧,也包括饮食文化的欣赏,还有美食的品尝课程、厨房卫生清洁的课程等,授课教师包括家长志愿者以及班主任。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对课程的实施成效进行检验,另一方面也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此,该班级每学期都会安排时间组织厨王争霸赛活动,方案的制订、前期的活动准备以及厨房的评选都是由家委会成员和学生共同完成的,这能够使家长和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这样的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化特点,是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的一项重要手段。学生若是在每一次参与劳动的过程中都能感受到快乐,就能够逐渐养成劳动光荣的意识,从而达成德育的目标。
四、以社会实践活动课程为依托
要想真正推进小学德育活动的课程化,社会实践活动则是一个重要的落脚点。学校需要有计划地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以此来达到强化道德教育的目的。而为了使所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不形同虚设,最为有效的一种方式就是构建社会化的实践活动课程,使学生充分融入社会,有效强化其服务社会的意识。
例如,学校在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中,就可以合理利用周边资源,如与当地的消防支队以及武警支队等单位合作,开展“我是小军人”主题课程;也可以与当地的博物馆、艺术馆、图书馆以及科技馆合作,组织科技活动课程、民俗活动课程以及艺术活动课程等;还可以与当地著名企业合作,带领学生走进大型的国企以及私企,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而伴随着每一次活动的参与,学生的知识储备以及生活经验储备也会越来越丰富,久而久之他们对于未来自己的发展方向也会越来越明确。
在实际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确保达成以下五个方面的目标:第一,要使每一位学生充分融入集体生活;第二,要对学生的意志进行磨炼,促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抗压能力以及抗挫折能力;第三,要使学生具有坚定的信念以及意志;第四,要培养学生合理安排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旅游、购物等活动的组织协调能力。第五,要对学生的公民素養进行培养,在充分发挥活动建议、课程内容以及课程目标指导作用的基础之上,将学生划分成若干个社会实践活动小分队,让小分队深入各个机构参与实践活动,并给予学生正面引导,促使学生能够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
五、加大对校园节日文化课程的开发力度
对于学生来说,学校特有的节日总有非凡的意义,学校可以以校园节日文化为依托进行课程的开发,这也是高质量落实学校德育工作,达成“微行动养根”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
例如,每年的3月份春暖花开,学生户外活动的时间也开始增多,因此学校可以将3月定为社会责任担当月。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使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多多受益,同时阅读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对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有重要意义,因此,学校可以在每年4月组织一系列的读书节活动。6月1日为儿童节,学校则可以组织一系列相关的庆祝活动。9月有教师节,学校可以组织一系列的感恩活动,并将9月定为感恩活动月。11月天气开始转冷,学生的日常活动开始减少,学校则可以利用这一契机组织体育节的相关活动,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运动量。12月,学校可以组织英语节的相关活动,结合校园节日文化进行德育活动课程的打造,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德育活动对于学生的吸引力,还能有效促进学生活动参与度以及兴趣度的提升,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课程知识的过程中更多地感受校园文化所具有的魅力。
六、做好家校合作课程的开发
在实际落实小学德育活动课程的过程中,学校还要做好家校合作课程的开展,加大对家庭教育资源的挖掘力度;要构建完善的家校联动网络,使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学生的家长往往来自各个不同的行业,他们的特长以及优势也各有不同。学校对家校合作课程进行开发,不仅能够使教育渠道得到有效拓宽,还能使家长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学校教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充分发挥家长的示范引领作用。
例如,有的学校在开展“微行动养根”小学德育活动课程化建设的过程中,就结合了家长的不同特长开设了百家讲坛课程活动,邀请家长进入课堂中担任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或为学生介绍一些日常生活中进行自我保护的技巧,或为学生介绍家乡所特有的习俗,或为学生介绍理财小窍门。还有家长带领学生进行了手工小活动,新鲜的课堂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获得了全新的体验,进而使学校教育的不足得到了有效弥补,使学校德育活动的课程得到了有效丰富。从表面上来看,这些只是一些微小的教育教学活动,但是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而言,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七、将德育课程的开展情况纳入教师绩效考核
在小学德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学校中的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成为德育工作者。学校可将教师德育工作的开展质量与教师的年度考核结果挂钩,重视提升教师的策划组织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以实现德育课程的目标。
例如,每学期的期末阶段,学校可以依照相应的考核标准对一学期内教师德育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考核内容不仅包括教师德育工作的推进情况,也包括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以及良好道德素养的养成情况。学校要对考核结果优秀的教师给予相应的奖励以及表扬,为“微行动养根”德育课程的构建打下良好的基础,最终使学生能够真正在学校设置的德育活动课程中受益。
结语
综上所述,“微行动养根”是新时期重要的德育课程理念,其主要强调从细微之处入手,使学生能够拥有正直的人格、高尚的道德素养、良好的学习以及生活习惯。但是从以往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情况来看,缺乏连续性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只有实现德育活动的课程化,构建具有整体性和层次性的课程体系,德育活动才能常态化开展,进而实现德育活动长效机制的构建,为德育活动育人价值的充分发挥打下良好基础,从而推动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袁弘.区域中小学德育活动课程化的实践探索[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8,34(01):64-65.
[2]胡书琴,谭新艳.打造温暖生命的德育活动课程:伍家岗区实验小学“卓雅”德育活动课程实践探索[J].基础教育课程,2017(Z1):64-6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