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项目式阅读教学的实施困境与突破

2022-05-30 12:39:49蔡春丽
教育界·A 2022年22期
关键词:突破小学语文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采取项目式阅读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强化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但是项目式阅读教学需要的时间较多,再加上教学任务较繁重、教学难度较大,因此实施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顺利推进项目式阅读教学,提高学生参与项目式阅读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项目式阅读;实施困境;突破

作者简介:蔡春丽(1975—),女,浙江省诸暨市大唐街道草塔小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开展项目式阅读教学,可以让学生对阅读文本进行深入思考,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从而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在具体的实践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选择适合学生身心发展及能够让学生感兴趣的阅读素材,通过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准确把握阅读素材中的关键内容,提炼中心思想,形成自己的阅读感悟。

一、项目式教学和项目式阅读的基本概述

项目式教学是教师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以项目为载体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互动交流和互助合作进行探究的一种教学方式。项目式教学提倡教师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能够针对教学任务或项目进行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知识构建能力及团结协作能力等。项目式教学具有成果展示、小组合作、问题驱动以及真实性四个特征[1]。项目式阅读是以项目式教学方式开展的阅读活动,教师把阅读教学内容分为几个阅读项目任务,让学生主要以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阅读探究,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阅读项目任务,实现阅读学习目标。

二、小学语文项目式阅读教学实施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小学阶段学生年龄较低,认知发展水平还不够成熟,思维判断能力相对较弱,在阅读理解时往往习惯依赖教师的讲解。而教师通过项目式阅读教学的开展,可以让学生基于具体的阅读任务开展合作学习,通过自主探究解决一个个问题,逐渐掌握自主阅读的方法和思路,从而提高自主阅读能力。

第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小学阶段是提高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分析、判断形成自己的见解,客观看待一些事件或现象。而教师通过项目式阅读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解决一个个阅读项目,理解文章的深层次内涵,形成自己独特的看法,逐渐养成批判性思维。

第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项目式阅读教学要求教师充分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将阅读素材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让学生充分去體验、去享受阅读过程。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信心,激发学生的阅读动力和兴趣,让学生更喜欢阅读[2]。

三、小学语文项目式阅读的实施困境

(一)教学时间有限

在小学阶段,想要有效开展项目式阅读教学,前提条件是学生要具备一定的词汇量和一定的阅读能力。但是小学生正处于积累字词的初期阶段,阅读量有限,阅读能力缺乏。这就要求教师在整个项目式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花一定的时间给学生教授一些具有难度的生词和句子,让学生消化吸收,然后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阅读理解,让学生把握通篇文章脉络,总结文章中心思想。如此一来,教师就需要大量的时间。而阅读教学只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部分,如果阅读教学花费了太多时间,那么语文教师就不得不压缩写作、当堂测试等教学活动的时长,这样明显不利于语文教学的整体发展。因此,项目式阅读教学就陷入了教学时间不足的困境。

(二)教学任务量大

在小学语文项目式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除了要使学生积累充足的阅读量,还要通过各种阅读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要使学生积累足够的阅读量,教师本身要加强阅读,拥有丰富的阅读量;然后再整合小学语文课内外的阅读资源,整理出系统的阅读资料,让学生可以涉猎各种阅读素材,不断积累阅读经验。而要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教师就要充分发挥教学智慧,创新教学方式,丰富阅读形式,通过问题引导、情境创设等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深入解读阅读文本。尤其是在一些篇幅较长的文章的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更多的准备,想办法让学生耐心读完,引导学生概括文章大意,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可见,相比常规的阅读教学活动,项目式阅读教学任务量更大,这就无形当中增加了教师的教学压力[3]。

(三)教学有一定的难度

项目式阅读教学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一项或多项阅读任务。对于教师来说,首要任务就是有效激发学生的合作欲望和讨论欲望。而要做到这点,教师必须要确保小组分工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设置有趣的合作任务,创设利于讨论的环境,还要对合作学习的结果进行有效的评价。这些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例如,在阅读故事类文章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六要素,然后扫清阅读过程中的字词和句子障碍,再引导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进行交流讨论,总结故事内容。整个环节都需要教师的精心安排和有效把控,教师要注意自己只是指导者,引导小组成员通力合作、自主完成阅读任务。这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比较大的考验,增加了教学的难度。

四、突破小学语文项目式阅读教学困境的路径

(一)科学分配教学时长,抓住阅读重点

阅读教学只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部分,教师不能让项目式阅读教学挤占其他语文教学活动的时间,因此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有效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教师需要合理分配各个阅读环节的教学时长,尽可能丰富阅读资源以及深化阅读教学内容,营造适合的阅读氛围,突出阅读教学内容的重点,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使学生对阅读素材的内容、中心思想、写作背景有深刻的了解。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作为引导者,及时指导学生解决困难,这样不仅可以使项目式阅读课堂更加紧凑,节约课堂的时间,还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阅读内容,掌握阅读理解的技巧,还能为作文撰写积累经验[4]。

例如,在开展《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的项目式阅读教学的时候,由于文章篇幅较长,而且其中的生字词也较多,因此教师要提高项目式阅读教学的效率,不能在简单的任务上花费太多时间。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课前预习的项目,让学生课前自主阅读课文,对不理解的生字词进行查阅,理解文章大意。这样在课堂上,教师就能把更多的时间放在解读文章的深层次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的项目上。为了加快学习的进度,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学习,依次解决阅读项目。首先让各个小组寻找能够凸显圆明园曾经辉煌的字、词、句子,再找到经过掠夺和烧毁后圆明园的状态的字、词、句子。接着教师可以突出阅读教学重点,让学生找到文章的关键字词,并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情感。比如教师可以问:“文中‘连烧‘毁掉等关键字词突出了作者什么情绪?”在学生回答“突出了作者内心的痛恨、愤怒和屈辱感”之后,教师再继续追问“文章对圆明园的描写采用了什么手法”,从而引导学生得出文章使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这样连贯紧凑的教学过程不仅让学生掌握文章关键内容及对比的写作手法,还让学生通过了解圆明园曾经的辉煌及毁灭后的破败,认识到曾经屈辱的历史,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二)合理整合教学资源,实施课内外阅读联动

上文也提到,小学语文项目式阅读教学实践的前提之一,就是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量。因此,语文教师单纯依靠语文教材中的阅读素材开展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教師还要为学生补充与教材相关或与学生水平发展相适应的阅读素材,通过整合各类语文阅读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强化学生主动阅读及主动思考的意识[5]。

例如,在开展民间故事《牛郎织女》的项目式阅读教学的时候,因为这篇文章的阅读目标是让学生能够讲好民间故事,体会作者对牛郎织女的真情的赞美和对黑暗统治的鞭挞,所以教师可以引入相关的民间故事,加深学生对此类故事的理解。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各种民间故事。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搜集到的故事进行解读。如有的小组搜集了《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孟姜女的哭所折射出的是作者对当时封建统治的无奈和批判,反映了当时社会中百姓生活的艰苦。有的小组搜集了《木兰从军》的故事,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中了解巾帼不让须眉的含义,感悟木兰替父从军的孝义、勇敢、无畏。学生搜集并解读完各种民间故事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讲民间故事大赛,让学生可以将课外读到的、对自己有一定感染力的故事分享给大家。通过故事的分享,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了更多的阅读感悟,从而有利于文化素养的提升。

(三)依托互联网优势,丰富教学形式

如今互联网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中,拓宽了教师的教学视野,丰富了学生的视听体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小学语文项目式阅读教学中,教师使用互联网技术丰富教学形式,可以让学生在视听语言的指导下,更深刻地体会文章的主题思想,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例如,在开展《鸟的天堂》这篇文章的项目式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让学生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然后体会作者对于自然生活的向往。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相关的视频,展示榕树上鸟儿纷飞的壮观景象,给予学生强烈的视觉感受,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后时间寻找鸟儿栖息在大树上的景象,并用手机将其拍摄下来,拿到课堂上分享。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进一步学会观察自然中的风景,发现自然中的美,从而与自然亲近,向往自然。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使用多媒体出示文章重点词汇,引导学生掌握表达喜爱自然的词汇,并学会合理运用[6]。

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项目式阅读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及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实践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科学分配教学时长,抓住阅读教学的重点,提高教学效率。教师也要合理整合阅读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联动。此外,教师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丰富教学形式,使学生可以在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引导下,激发对阅读的兴趣,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刘晓曼.项目化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新课程,2021(43):167.

[2]秦宪.基于项目学习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策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1.

[3]王慧慧.基于项目式学习模式的小学高年级阅读书目研究[J].语文天地,2021(06):28-29.

[4]钱建峰.项目化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21(06):15.

[5]王翠凤.运用项目式学习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路径探索[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02):165-166.

[6]陈武.小学语文项目式阅读的实施困境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21(05):56-59.

猜你喜欢
突破小学语文
古诗词教学中的“增删调补”
课程改革背景下《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教学的困境与突破
科技视界(2016年22期)2016-10-18 17:01:33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出版广角(2016年15期)2016-10-18 00:07:49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