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历史文化步道有门道

2022-05-30 12:33:27刘志敏
瞭望东方周刊 2022年21期
关键词:步道历史空间

北京鼓楼西大街

在昆明翠湖,“遗产小径”线性串联周边的历史文化资源点,打造“昆明近代文明之路”;在长沙祝威岗巷,充满年代感的古建筑、老公馆错落有序地排列着,巷子两侧墙壁画满了上世纪生活场景壁画和动漫壁画,甚至是一些表情包,让这条老巷子散发出与众不同的魅力……

作为城市更新工作中的线状空间,历史文化步道在传承地域历史文化、改善居民居住休闲环境、提升城市发展软实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历史文化步道所依托的街区往往有着独特的历史和故事,在微更新改造过程中,必须要敬畏历史、尊重文化,传承延续城市文脉。

让城市更美好

历史文化步道,是通过规划的手段整合多个历史文化遗产资源,把旧有的街道、街区、建筑等历史资源点,通过步道的形式连接构成一个完整的历史文化保护系统及步行旅游系统。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要“做到空间全覆盖、要素全囊括,既要保护单体建筑,也要保护街巷街区、城镇格局,还要保护好历史地段、自然景观、人文环境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它应当是共建共治共享机制下,具有社区参与内生发展动力,具备可持续经营价值的宜居宜业步行文化体验产品。

北京作为大国首都、首善之区,对历史文化步道的探索与建设可追溯至1987年的菊儿胡同改造试验工程,该工程于1993年获得联合国世界人居奖。

新近较为典型的步道建设案例,则是全长1.7公里、始建于元代的鼓楼西大街。这条街道沿线历史遗存众多,有广化寺、关岳庙、醇亲王府、瑞应寺等,规划致力于营造承载古都风韵和历史文化、环境优美、舒适安全、以人为本、慢行优先的林荫大道,通过精细化微更新,慢行优先,还路于民,打造稳静街区。在这里,慢行系统与城市景观和功能有机融合,打造“打卡鼓西、漫步斜街”情境化体验故事线。在这里,人们可以探访元代码头、漫步古迹高墙、体验口袋公园、了解历史典故。

长沙文化娱乐产业素来发达,“娱乐之都”久负盛名,对湖湘历史文化的挖掘得心应手。城市规划建设64公里历史文化步道,以“历史、步行、慢生活”为主题,谋求将老城区打造成可视、可达、可读、可游的“幸福慢城”。

其中,潮宗街值得称道。潮宗街因临近潮宗门而得名,是长沙城仅存的四条古麻石街之一,时务学堂、九如里公馆、金九活动旧址等文化遗产坐落于此。以“有机更新、城市记忆、文旅融合、慢行生活”为定位,这条街道目前已被打造为保留长沙城根和老城记忆的历史文化步道产品。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潮宗街流光溢彩的夜经济景观。据不完全统计,潮宗街夜间经营的门店超过70家,营业面积约4万平方米,营业高峰时段集中在晚8时到次日凌晨4时,餐饮、酒吧、脱口秀小剧场、网红打卡式民宿、文创书店、时尚潮生活购物等潮流商业与老长沙历史文化共生共融,鲜活地展现了老长沙的历史风貌和市井生活气息,成为长沙名副其实的“城市客厅”。

作为“岭南文化之都”的广州市,在慢行系统打造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2017年,广州市基于微改造思路,以“走读广州、感知城市”为主题,策划规划了7条“最广州”历史文化步道,充分挖掘和发挥了历史遗产对城市的提升功能。2019年6月,国家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下发《关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评估检查情况的通报》:“广州市通过建设历史文化步道串联散落的历史遗存,彰显城市文脉特色,形成‘遗产融入城市功能,让生活更美好经验。”

在这7条历史文化步径中,“珠水丝路”较有代表性。“珠水丝路”全长10公里,是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主港口的历史文化印记,其串联的文保单位、景点及文化元素在7条步径中最多,从东向西沿途依次经过新河浦片区、东山湖、二沙岛、天字码头、海珠广场、圣心大教堂、长堤、沙面等。

除常规景观风貌改造外,其特点主要体现在社区微改造与步道建设同步进行,如新河浦片区社区在实施微改造工程后,社区游览环境明显改善,民国小洋房风貌得以凸显,部分小洋房进行了业态活化利用。

另外,在历史文化步道的改造过程中,设计方还多次组织“走读广州”活动,邀请社会公众参与文化步道的实地走访,公众在走读的过程中对城市空间优化提出建议。

在国外,日本的历史文化步道建设以细腻著称,其突出对地域文化的悉心保护、传承与呈现。日本“东京都21世纪长期规划”中首次明确提出“历史文化步道”,把旧有的街道、街区、庭院等历史文化资源点通过步道的形式连接构成一个完整的历史文化保护系统与步行旅游产品。

木曾道是其中的佼佼者。古街曲折,古意盎然,沿途老式旅舍绵延相连,间或夹杂着食店、茶屋、郵便局、资料馆、驿站、标识牌、纪念品店等,置身其中宛如时光回转。

最难得的是,居住其间的原住民们制定了“不出售、不租赁、不破坏”原则,精心维护,即使经营着生意也能够保持一份淡然与匠心,几无令人生厌的商业市侩气息。

加强体验感

通过以上典型案例来看,国内外历史文化步道保护与建设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风貌整治、文化传承、空间利用、微改造微更新等方面取得了较多共识。然而,蓬勃发展中的历史文化步道建设也存在可提升之处,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021年8月6日,广州越秀区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的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 邓华/ 摄)

一是步道文化体验感。历史文化步道所依托的街区往往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故事,在微更新改造过程中,必须要敬畏历史、尊重文化,传承延续城市文脉。目前,不少城市步道在更新打造过程中还缺乏对自身历史文化的更深入挖掘与表达,商业业态较为密集,业态同质化,在功能上容易沦为没有文化质感与温度的线状商业大卖场。

有的历史文化步道在招商上缺乏文化层面的筛选机制,引入的业态与当地文化没有关联,没有统一的文化主题和故事逻辑,仅仅是大众商业的简单堆砌。

另外,步道空间往往被城市发展所分割,与骑行道、机动车道、广场等城市空间相交织,许多步道连续性不佳,未能形成连续的、富有节奏的、令人愉悦的文化步行体验空间,行走过程不够松弛、闲适。

二是社区发展融合度。不少历史文化步道在更新改造时单独立项与规划设计,没有以街区为单位进行整体统筹考虑,未能充分考虑与步道所在地的社区居民日常生活、生产的有机融合。

如果历史文化步道不能有效地与所在片区内的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相融合,没有树立以人为本、人文关怀、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更新理念,便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导致步道建成后内生发展活力不足,缺乏有机联动下的可持续经营长效机制。

有的历史文化步道在建设运营后,吸引了大量慕名而来的游客,但对当地居民的增收作用不明显,关联度有限,致使步道周边居民对游客的友好度不高,影响了历史文化步道产品的体验感。

三是开发运营市场化。根据国家住建部等部门关于城市更新的相关政策规定,历史文化步道的城市更新项目“不搞大拆大建”,这就对步道项目开发运营主体的综合操盘能力及财务承压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目前,一些城市出现了“不缺资金,缺进入渠道;不缺主体,缺开发模式;不缺项目,缺运作平台”等现象。另外,一些步道街巷中的房屋产权复杂,公有产权与私有产权交织并存,有的还面临产权主体缺失或模糊不清等情况,堵点较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资本进入的积极性和步道建设的可持续性。

历史文化步道建设要杜绝“千街一面”, 选取的文化元素应具有典型性和可延展性,便于产品化、商业化。

激发内生发展动力

针对上述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首先要从底层逻辑上厘清明确历史文化步道的内涵,即:其应是共建共治共享机制下,具有社区参与内生发展动力,具备可持续经营价值的宜居宜业步行文化体验产品。

与一般的城市街道空间相比,历史文化步道最大的特点,在于其能够有机统筹整合文化旅游、文物、城建、市容、民政、市政、环境等多个部门的工作,兼顾多个利益主体的正当利益与发展诉求。

如何将步道空间打造为一个讲好地方文化故事、服务当下美好生活的文化体验产品?

一是彰显特色,打造地标性名片。历史文化步道建设要杜绝“千街一面”,选取的文化元素应具有典型性和可延展性,便于产品化、商业化;文化元素需要梳理成体系,故事性强,利于打造文化体验氛围;充分利用现代数字信息视听技术,打造多元化深度沉浸式文化体验消费场景。

二是柔性建设,盘活可体验空间。鉴于步道空间复杂多样,空间分布往往不连续,不可避免地会和骑行道、机动车道等交叉,若处置不当,在步行通过时会面临安全隐患、游线散乱、体验不佳等问题。因此,需要根据步道的边界情况设置接驳空间、过街设施、配套设施、步道节点、景观绿化等,建设柔性边界,形成一个风格协调、空间连贯、通行安全的线状体验产品。

鉴于步道周边空间的复杂性,步道的横向体验空间边线也不是千篇一律,可根据步道两侧的可利用条件,收放自如,形成大小不一、富有韵律感的活力体验空间。

三是运营前置,实施“建管养运”一体化。鉴于步道街区产权情况,历史文化步道建设要发挥国企带动引领作用,多种形式盘活国有资产,畅通多种渠道更新路径,激活市场主体活力,积极探索长期、微利、可持续的盈利模式。

在历史文化步道项目立项方案设计时,就需要系统性地把握全局,采用运营前置的理念来研究、设计政企关系的组合方式、政府的财税金支持政策、街区居民沟通协调以及步道工程实施过程中多元利益关系的统筹协调等。

历史文化步道不仅是一项城市慢行系统基础设施,同时更是面向文化和旅游消费市场的可经营性产品,具备产生一定持续现金流的财务生存能力,这是确保历史文化步道健康发展的内生动力。因此,历史文化步道规划设计与建设的要点,在于通过体验方式的创新设计,将步道空间打造为可体验、可互动、可消费的市场化产品,并充分链接社区经济社会资源,培育步道产业链条。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终究是为人存在、为人服务的,以历史文化步道为代表的慢行系统,是体现城市温度、彰显城市魅力与软实力的重要手段,建好、管好、运营好历史文化步道,才能讓更多人于细微中真切感受到城市的美好生活。

广州沙面老街(刘志敏/ 摄)

猜你喜欢
步道历史空间
海南省健身步道现状调查研究①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鹅卵石
步道砖掩饰不住此路的由来(外一首)
满族文学(2018年5期)2018-12-19 11:18:40
新历史
全体育(2016年4期)2016-11-02 18:57:28
历史上的6月
西班牙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