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档案文化育人提升路径研究

2022-05-30 12:04:34张华
兰台内外 2022年21期
关键词:档案文化立德树人育人

摘 要:高校档案资源刻录着高校建校以来的历史发展沿革、办学理念与精神、师生奋斗拼搏的历程。基于高校档案的文化和育人属性,本文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档案文化育人资源收集整理、新媒体平台建设和协同育人机制的完善等方面进行探讨,进一步阐述了高校档案文化建设助力人才培养的措施。

关键词:档案文化;高校;立德树人;育人;路径

基金项目:2021年度山东省档案科技项目计划“基于协同创新的高校档案信息共享体系构建”(项目编号:2021—34)的阶段性成果。

高校档案资源是独特的文化记忆载体,刻录着高校建校以来的历史发展沿革、办学理念与精神及师生奋斗拼搏的历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作为文化存储的重要载体,高校档案是高校各项工作尤其是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条件。在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高校档案文化育人建设,是目前档案研究的关注点和热点之一。如何充分发挥档案“存史、资政、育人”作用,如何进一步借助新媒体平台创新档案文化育人路径,对助力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高校档案的文化育人属性

1.1 高校档案的文化属性

高校档案的文化属性主要体现在历史精神的传承、学术文化的影响和行政管理的延续等方面,凝结了每所高校办学历史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精神、物质基础和制度传统,见证学校的发展,传承高校的精神和校园文化。高校档案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名片,是学校丰富的、特色的历史文化精神和深厚学术底蕴的承载和体现,也同样蕴藏着独特的文化教育资源,是高校文化育人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具有丰富的教育功能。通过深入挖掘整理,这种文化属性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系统了解学校的发展历程和优良传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优良校风、学风的形成有持续性影响,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1.2 高校档案的育人属性

高校档案馆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和丰富的精神内涵,蕴含的深厚底蕴和文化内涵与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是一致的。高校建校时间一般较早,收集管理具有当地特色、专业性的档案资料,这些档案史料、先进事迹等历史悠久的档案资料,使学校在发展过程中进一步形成独具特色的学术科研态度、人文精神。挖掘和升华高校档案沉淀的文化内容,可以激发学生求知和探索的热情,增加他们的内驱力,展现高校档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传承与弘扬、陶冶和激励、榜样与警示等作用,促进高校档案文化的创新发展。因此,学校更应该站在立德树人的角度,构建“大思政”格局,提升档案资源价值、提炼文化内涵,培养师生从前辈身上汲取信仰之魂,增强高校学子对母校的荣誉感、认同感和归属感,发挥档案文化引育人才的独特功能。

2 当前高校档案文化育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资源收集时效性不强、形式不够丰富

档案是对学校重大活动、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鲜活、直观、形象的历史记录。随着智慧校园建设的广泛实施,目前高校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较大成效,档案收集与管理的平台建设不断提升和完善,各高校也按照“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原则大力加強档案数字化资源建设。但由于高校档案馆的相对独立性,较少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和全员育人体系中,加之对其他形式的档案存储形式的价值认识不足,导致存储形式仍以文书档案为主、归档率不高、馆藏占比较少,缺乏立体性、直观性和生动性,档案素材的感染力、感召力不够,学生接受程度不高,无法达到进一步激发师生爱国爱校情怀的目的。

2.2 内涵解读不够深入,育人主题不够突出

高校档案文化育人主要针对的是高校学生。目前对学生开展知识、情操、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教育过程中,很多能够展现学校历史发展进程的重大事件档案、具有鲜明特色的名人档案等特色档案资源挖掘和解读不够深入,对档案素材的文化内涵缺乏深层次理解。此外,依托档案开展思想文化教育活动较少,所存档案资料的文化内涵还没有被更好地整合,有针对性地将档案资料中蕴含的有关“铸魂”“立行”等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做得不足,导致档案资料不能更好地转化为鲜活生动、寓意深刻的作品,难以为育人提供足够的支撑,档案文化育人价值未能全面展现。

2.3 育人机制不够完善、渠道不够多元

目前一些高校档案部门育人渠道相对单一,忽视本校档案部门的作用发挥,档案部门与学校其他机构之间联系较少,缺乏及时进行有效沟通协作的平台;面对观念多元、思想多变、学习需求多样的学生,宣传形式不够创新,利用短视频、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的多元化的文化形态较少,移动网络的优势不明显,纽带作用发挥不充分,从文化内涵向灵魂共识的“同化”和“转化”能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育人效果的提升。

3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档案文化育人的提升路径

3.1 拓宽基于新媒体平台的档案育人渠道

在新时代,仅靠档案资源实物或史料的现场展示来达到育人的目的是远远不够的。档案部门应该转变思想,积极运用互联网多媒体技术,结合大学生思想多元、学习需求多样等特点调整育人方式,通过动态资料结合静态陈列的方式,拓宽服务维度,用学生接受度更高的方式,增加创新性和吸引力,增强高校档案文化育人的“黏性”和“引力”。

一是加强档案宣传平台和网站建设。应提高前瞻性、战略性、科学性,运用互联网思维加大宣传力度,建立档案宣传平台和网站,通过现代信息化手段将馆藏档案中的相关实物、影像等资料转化为可利用的电子文件材料。在信息化建设背景下,可以利用图文、音频、视频、直播等形式制作趣味性、立体性和直观性的作品,唤醒“沉睡”的历史档案文献,打造虚拟校史馆、网络主题展等线上宣传平台,定期维护更新,促使更多的档案信息资源有效开放,为师生提供丰富的档案信息。用档案讲好历史、演活往事,在娱乐休闲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向师生展现高校档案文化的魅力,最终达到爱国爱校的文化认同目的。

二是强化网络传播平台建设。新时代网络传播能够更加全面、真实地反映校风和学校的教育理念。应积极组织实践活动,利用直播、微信公众号、B站、抖音短视频和各类APP应用软件等平台,进行品牌化建设,在有纪念性的时间节点进行信息推送。通过举办档案知识竞赛、“我眼中的学校发展”等主题短视频拍摄、老教师座谈、校友讲座等活动,调动学生的关注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校史档案的收集与传播活动中,扩大高校档案文化对学校、对社会的影响力。让师生不仅能够现场学习,也能通过网络实现自学,打造学生全面发展的校园档案文化建设氛围,助力校园文化建设,实现育人空间的扩宽和资源价值挖掘的最大化。

3.2 完善以校园特色为主导的多主题档案收集编研

随着技术的更迭和智慧校园建设的不断发展,高校档案文化建设和育人功能逐渐受到重视,學校对档案馆建设的人力和物力都有所倾斜。在这样的背景下,档案馆需要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以数字化馆藏资源为基础,突破传统的档案“来源”特征,借助信息化平台做好档案资源前端控制、过程指导、终端把控和信息反馈的全过程管理,建立以“主题”为特征的某种资源组织体系和服务方式,以档案文化为载体让师生建立源自内心的文化认同。

一是突出育人的档案资源要素。依据学校办学特色,发挥“母资源”优势,梳理和整理相关馆藏档案资料,将具有历史性、文化性和育人性等特征的档案信息资源要素进行整合,把握校庆等活动节点,汲取育人智慧和深厚底蕴,体现学校独特的文化传承,提升文化育人价值。

二是以主题为特征发挥档案的育人功能。围绕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方案,通过挖掘馆藏资源,建立以主题为特征的系统性知识单元和体系,规划不同主题的档案资料的收集,将“静态”的馆藏史料转化为“动态”的、将“档案库”变成“思想库”,满足用户的档案文化育人需求,更好地发挥档案的育人功能。例如山东建筑大学档案馆在建校65周年之际,对校庆校史馆进行升级改造,增添现代化设备,以时间为主轴,选取学校建设、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活动,优秀师生为主题,多方面展示建校以来学校的发展轨迹,系统展现学校建筑特色专业的发展历程,从而成为学校历史的科学载体、学校成就的展示窗口、以文化人的生动课堂,为广大师生、历届校友、建筑行业从业人员和社会大众了解建大历史和建大文化,提供了很好的平台。通过制作宣传片、组织知识竞赛等方式,传承校史文化,以校友的榜样作用激发学生知校、爱校、荣校热情,让校史馆成为弘扬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办学精神的文化场所,成为彰显学校文化特色、辐射建大文化影响的响亮名片。

3.3 完善档案文化的协同育人机制

高校档案资料涵盖了高校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文书、人事、师生、基建等内容,要开展档案文化育人工作,需要树立“大档案”意识,从学校层面进行统筹规划,联合其他部门共同推进,以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为档案育人工作为出发点,才能扩大应用面,提升校园文化、档案文化建设水平,更好地体现其育人价值。

一是结合学校建设目标和办学定位,确定档案文化的传播方向和目标。依托智慧校园建设来开发和构建整体性的档案信息化数据平台,倾听师生诉求和需求,合理规划本校档案文化育人的重点和突破口,有针对性地对档案资料进行精细化开发。将档案文化纳入学校的文化育人机制,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档案文化育人工作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联系起来,将重大事件、重要活动、教学科研、师资队伍、校企合作、国际交流合作、党建主题活动等方面的档案信息资源转化为育人素材,在做活、用活档案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档案功能,实现校内资源的互联互通。

二是高校档案部门也要主动作为,采取“走出去”方式,与学校育人体系相融合,加强与校内各单位的合作。应积极参与构建课程建设、校园文化和重大活动相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不仅建立“知校、爱校、荣校”教育的专题场所,还通过与学校的学生处、团委、宣传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等部门联合,利用校庆、建党百年和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等契机,定期开展档案展览等活动,形成以档案文化为依托,覆盖全校学生的多元文化协同育人机制。通过文字、照片、图表和实物的翔实直观表现,展示学校发展中的故事,改变学生固有的、传统的对档案的认识,打造档案文化育人的校园环境,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高校档案育人体系。

3.4 提升学生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水平

档案信息资源是学校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基础,学生的录取、入学登记、教学、科研实践、毕业等全过程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不仅可以拓宽档案资源覆盖面,符合档案应收尽收的原则,还可作为校史和校友资料的主要内容,体现学生的青春回忆,未来学生毕业后返校时可以唤起“荣校爱校”热情和积极性。

一是加强兼职档案员的设置,细化学生类档案归档范围,深度开发和全面利用学生档案。协调学生处、团委、就业处、教务处等职能部门和学院,及时收集学生培养过程中的各类材料,促进档案信息收集的及时性和完整性,特别是新生入学、评优评奖、学业教育、毕业典礼、学生社团活动等主题活动,对材料进行专业化、系统化的整理和科学分类后,使之能够准确完整地描绘出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与活动轨迹,用真实资料、客观事实、精当语言、准确数据,反映学生的基本情况,使其具有综合性、系统性、连续性特点。

二是紧抓节点,将学生参与痕迹及时收集整理,重塑新环境下的学校精神,使档案文化充满延续性和生命力,呈现符合时代发展规律的全新鲜活形态。例如在新冠疫情防控过程中的学生志愿者形象、党史学习教育中涌现出的优秀学生骨干形象的资料汇总,展现了学生们参与和服务学校发展的热情、传承和守护学校精神的信念,不仅让在校学生以优秀榜样学长为目标,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努力学习、砥砺前行,塑造良好的精神风貌,同时也可以生动立体地唤起校友记忆、激发“荣校爱校”的价值认同,促进学校历史记忆传承,达到对学校文化认同的“灵魂共识”。

高校文化发展、办学理念、社会地位具有独特性和重要性,随着“互联网+教育”的不断推进和智慧校园建设的不断完善,人们越来越重视从档案所承载的历史记忆中寻找资政育人方法。作为大学文化的源泉和载体,档案文化是高校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在互联网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面前,应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建设的契机,提升学校、师生对高校档案文化的认识程度。应围绕高校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的目标要求,进一步加强学校档案信息资源的深入挖掘与整理,充分发挥高校档案资料的存史育人作用,大力营造“三全育人”良好氛围,促进档案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更好地为高校育人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林娜,刘静一.文化创新视域下的高校校史文化研究与档案文化建设[J].档案学研究,2017(06):71—74.

[2]张昌山.学习《档案法》进一步提高档案人员的素质[J].云南档案,1987(5):16—17.

[3]陈明.社会记忆背景下档案文化功能实现层次建构[J].档案与建设,2019(1):31—34,30.

[4]王剑.新时期高校档案文化育人功能的实现路径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9(75):200—201.

[5]向立文,李培杰.“互联网+”时代档案利用创新的几点思考[J].档案学通讯,2017(5):54—57.

作者简介:张华(1981— ),山东建筑大学馆员,研究方向:档案文化、档案管理。

猜你喜欢
档案文化立德树人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促进档案文化创新增强校园文化活力
人间(2016年32期)2017-02-26 21:22:19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体育师友(2016年5期)2016-11-28 11:20:01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文教资料(2016年19期)2016-11-07 07:35:01
高校档案文化公共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黑龙江史志(2014年2期)2014-11-25 22:25:52
2013年我国档案学研究的结构特征与热点透视
档案管理(2014年6期)2014-10-30 11:56:17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