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智慧图书馆是一项融合多学科多种技术的综合性工程,是各种新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具体运用,其具体内容根据用户的要求而定。我国图书馆经历网络化、数字化、虚拟化、智慧化演进过程,在此过程中,对“标准化”的不同见解随着实践而再次表现出来争议性。需要通过标准研究,统一、规范智慧图书馆建设。本文从智慧图书馆建设结构、技术、服务、数据和评价等五个方面,详细谈论了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标准规范内容,为智慧图书馆建设、运营和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智慧图书馆;建设标准;规范
“智慧图书馆”(Smart Library)一词,最早由芬兰奥卢大学图书馆Aittola于2003年提出。Aittola认为,智慧图书馆是不受空间限制、可被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它可以帮助用户找到所需图书和相关资料。此后,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智慧图书馆将智能技术运用到图书馆建设,形成智能化建筑,是智能建筑与高度自动化管理有机结合与创新的数字图书馆。从智能计算视角来看,智慧图书馆是图书馆+物联网+云計算+智能化设备的集合。总之,智慧图书馆是一项融合多学科多种技术的综合性工程,是各种新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具体运用,其具体内容根据用户的要求而定。通过引入智慧图书馆技术,可以实现图书馆工作的高度智能化和平台化[1 ]。如图所示。
2021年文旅部发布《“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明确提出,要以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项目和公共文化云项目为引领,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取得新突破。自此,全国智慧图书馆建设从理论探讨逐渐向实质性推进阶段。国家图书馆、四川图书馆、深圳盐田区图书馆等相继探索打造智慧图书馆,积累了丰富的建设和运营经验,为智慧图书馆发展提供良好借鉴。
标准化常常是图书情报界引起争议的问题之一,随着公共图书馆向智慧图书馆转型、迈进的转型,这一分歧更为明显,我国图书馆经历了网络化、数字化、虚拟化、智慧化演进过程,对“标准化”的不同见解随着实践而再次表现出来[2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已经难以适应当前智慧图书馆建设的现实需要,迫切需要建立新的标准体系,用以指导和推动智慧图书馆发展。具体来说,智慧图书馆建设标准包括结构、技术、服务、数据及评价等五个方面。
1 智慧图书馆建设结构标准
剖析智慧图书馆建设结构,主要由智慧产品与智慧服务两个大的方面构成。其中,智慧产品主要由智慧图书馆内的自助导航、咨询机器人等智能设备设施组成;智慧服务既包括馆藏图书资源的智慧服务,也包括空间智慧服务[3 ]。
对应结构标准规范包括基础规范、技术规范、业务规范、数据规范和服务规范等四个方面。其中,基础规范包括智慧图书馆术语词表、智慧图书馆数据交换、开放基本原则和最佳实践等;技术规范包括智慧图书馆机器学习应用指南、智能图书馆生态建筑标准、智慧图书馆人机交互应用规范;业务规范包括智慧图书馆结构模型、智慧图书馆空间智能管理规范、智慧图书馆数据交换格式与协议;数据规范包括智慧图书馆关联数据应用指南、智慧图书馆数据分析与挖掘应用指南、智慧图书馆数据应用接口规范等;服务规范包括智慧图书馆用户认证应用规范、智慧图书馆信息可视化应用指南、智慧图书馆机器人点检应用指南、虚拟现实设备应用指南等[4 ]。
2 智慧图书馆建设技术标准
智慧图书馆运用到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涉及感知传导技术、分析判断技术和服务提供技术三个方面,这三项技术支撑起智慧图书馆建设和运营。一是基础设施层。主要涉及利用先进技术实现图书馆馆藏资源管理智能化,实现智能感知,从而为读者提供智能服务。二是资源管理层。主要涉及利用数字网络技术描述图书信息及智能检索,实现多语言、多领域通用操作。三是应用服务层。主要是涉及支持智慧图书馆不同业务平台系统操作标准,以及平台数据互通、整合,实现智能化管理、服务。统一认证接口规范、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参考实现方案、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本地解析规范、ODL规范及开发指南、Open URL资源调度规范[5 ]。
3 智慧图书馆建设服务标准
智慧图书馆能够对空间、环境、客户服务进行智能感知和反应。具体来说,根据智慧图书馆建设及运营要求,所建立的服务标准包括:一是智慧服务泛环境化。即,智慧图书馆中消除了语言及身体障碍;降低了软硬件及技术应用掌握;相关的技术应用使馆藏资源呈现更加直观,且适应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变化;为用户提供24小时不限时资源服务;AI、VR技术设备的应用,提供虚拟现实数字服务。二是服务主动化。智慧图书馆能够根据用户阅读习惯、阅读历史数据分析,提供主动且个性化服务——例如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和创新教育;根据终端用户需求及偏好、习惯等提供数字咨询服务。三是知识服务多元化。可根据用户实际需求,通过智能技术运用,为其提供多元化知识服务,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建立起“会猜想、懂用户心思”的智慧图书馆。四是服务自助智慧化。智慧图书馆可利用机器人等实现自动智能问答,解答用户疑问;智能自助查阅、检索和阅读设备,提供自助智慧化服务。五是空间体验服务。智慧图书馆设立若干特定功能空间,使用户实现沉浸式阅读体验,从而通过建立或营造能够吸引用户的物理环境、空间和氛围,为用户提供空间体验服务。六是信息素养教育。智慧图书馆中使用到了大量的AI、VR、云计算、RFID等先进技术,培养用户数字素养、信息素养、视觉素养和计算机应用素养等。七是智能反馈评估。智慧图书馆通过智能化应用信息收集、反馈,以及交互式零距离互动服务,增强用户的用户体验,拓宽智慧图书馆智慧服务互动、沟通、评估渠道。八是隐私保护[6 ]。智慧图书馆建设,通过RFID标签匿名化,保护用户隐私;运用图像加密技术对用户脸部等敏感身份信息进行模糊处理;利用K-匿名技术、L-多样性技术对数据挖掘进行匿名处理,降低数据信息发布精度,保护用户隐私。
4 智慧图书馆建设数据标准
4.1 组织性数据标准
涵盖数据编码标准和数据描述标准。前者主要是图书馆管理中通用的数据规范性表达、融合、交换。如《非结构化数据表示规范》《数据分类指南》《智慧城市数据融合:数据编码规范》等,这些标准或规范为智慧图书馆数据规范分类、统一视音频等非结构化数据表示等提供指导。后者主要是针对智慧图书馆数字资源进行规范描述。例如《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系统》《叙词表及与其他词表的互操作》《书目数据元目录》《统一文献元数据标准》《专门数字对象描述元数据规范》《面向数字图书馆的电子商务标准规范》《图书馆数字资源长期保存信息包封装规范》等,这些标准和规范为图书馆资源知识化描述提供遵循。
4.2 管理性数据标准
智慧图书馆管理性数据标准又包括数据筛选、数据存储、数据质量和数据评估等若干标准。其中,数据筛选标准则是规定智慧图书馆数据信息采集的范围和重点领域,是重要的管理性数据标准。数据存储标准主要将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信息通过分布式存储模式,将海量数据信息按照统一的标准和格式进行存储,规范数据挖掘和分析。数据质量标准则是从一致性、完整性、时效性、正确性、关联性、可靠性、规范性、可访问性、准确性等方面进行标准统一。目前有《数据质量评测方法与指标体系》《信息技术数据质量评价指标》等。数据评估标准则根据成本/效益理论、利益相关性理论、公共服务理论、智慧应用、协同应用等,评估智慧图书馆数据价值[7 ]。
4.3 使用性数据标准
使用性数据标准主要包括数据共享与数据分析两大标准体系。其中,数据共享标准,应能够支撑馆际、馆内、其他领域和面向社会所提供的数据,而且数据要能够共享。目前,智慧图书馆使用数据标准主要有《科学数据管理办法》《信息技术 科学数据引用》,以及国际标准化委员会发布的关于图书馆数据相关的标准规范。数据分析标准主要是涉及算法应用、数据分析模型等标准。分析标准的统一,可有效防止出现算法黑箱、歧視偏见等,规范馆员行为规范[8 ]。
5 智慧图书馆建设评价标准
5.1 馆员评价标准
主要包括智慧图书馆人才结构及分布、主体认知及能力,以及馆员培养制度等。再细化具体到:图书馆本科及以上馆员占比、副高及以上职称馆员占比、专业学科馆员占比、信息技术馆员规模;年均馆员教育培训投入;年均馆员职业能力培训人次及时间;智慧馆员队伍标准建设及应用成熟度;馆员智慧图书馆考评参与度;智慧图书馆馆员创新成果、创新能力及水平,等等。
5.2 基础设施评价标准
主要包括公共空间智能化、通信基础信息化、信息化平台建设等。再细化具体到:图书馆WIFI覆盖率、WIFI使用流畅度、5G技术普及度;智能图书馆物理智能化管理水平、空间智能化管理水平,以及智慧空间建设情况、馆员及用户身份识别智能化水平、空间定位精准化水平;图书馆基础数据信息平台建设、图书馆公共数据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图书馆云存储平台建设,以及跨网络访问通道建设,等等[9 ]。
5.3 管理评价标准
主要涉及人员管理、图书馆运营管理和文献资源管理:图书馆馆员智能化应用水平、工作流数据信息采集度、用户信息采集筛选和智能化管理水平;图书资源利用分析智能化分析能力;图书馆用户行为习惯智慧化分析能力。文献资源管理包括图书资源添加智能化决策水平、馆藏资源电子化程度、文献资源智能化标引细粒度、公共资源采集智能化水平,等等。
5.4 服务评价标准[10 ]
服务评价标准包括空间类服务、能力培养服务和资源保障服务[11 ]:智慧图书馆个性化空间利用可及性、便捷性,智慧图书馆个性化空间智能辅助系统及应用,基于AI机器人智能咨询服务;VR沉浸式服务利用率;AR虚拟现实应用成熟度;图书馆决策新技术应用程度、基于新技术手段开展信息素养教育、计算机素养教育、智慧素养教育,以及科研创新素养教育及成果;馆藏信息资源挖掘服务可获取能力,用户个性化服务精准度,科研数据信息管理服务程度,等等[12 ]。
参考文献:
[1]刘炜,刘圣婴.智慧图书馆标准规范体系框架初探[J].图书馆建设,2018(4):91—95.
[2]卢小宾,宋姬芳,张薷.智慧图书馆建设标准探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21(1):15—33.
[3]卢小宾,洪先锋,蒋玲.智慧图书馆数据标准体系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21(4):50—61.
[4]段美珍,初景利,张颖.智慧图书馆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解析[J].图书情报工作,2021(14):30—39.
[5]曹娟.我国大陆地区公共图书馆标准体系研究——基于层次与维度的解构[J].图书馆,2016(4):38—43.
[6]周文杰.图书馆标准体系构建的理论依据、参照指标与建设基础[J].图书与情报,2016(2):40—46.
[7]田颖.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建设与推广应用——以全国图书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标准化工作为例[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6(9):20—27.
[8]王秀香,李丹.我国图书馆标准规范体系构建研究[J].图书馆,2017(9):9—12.
[9]赵悦.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体系构建研究[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6(9):9—13.
[10]董敏斐.图书馆标准化体系建设初探[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6(1):13—14,19.
[11]王祝康,张晓耿,余黎萍.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重庆市南岸区社区图书馆标准化服务创建纪实[J].图书馆界,2016(4):13—16.
[12]王立波.公共图书馆标准化建设探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4):157—159.
作者简介:姚淑青(1991— ),菏泽市图书馆中级馆员,主要从事公共图书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