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图促思 深度学习

2022-05-30 10:48徐曙华
教育界·A 2022年22期
关键词:黄豆绿豆变式

【摘要】数学核心素养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质、关键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是在数学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小学数学教师需要让学生逐步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借助线段图等辅助图进行教学,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数学关键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本文以“倍的认识”单元整理与复习课为例,对如何借图促思,让学生深度学习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倍;辅助图

作者简介:徐曙华(1976—),女,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南门小学。

“倍的认识”是三年级上册教材第五单元的内容。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需要学会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时,教师应该找准基点,以辅助图为纽带,围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这两个基本问题,引导学生梳理本单元的知识脉络,让学生明白“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即“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需要用除法来计算,“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即“求几个几是多少”,需要用乘法来计算,从而构建倍的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一、直观感知,凸显本质

笔者在学生初次学习倍的概念时,已经借助实物图、示意图,通过数一数、圈一圈、说一说等活动,让他们对倍的本质有了初步感知[1]。笔者在引导学生复习之前设计了未标注数据的线段图,以直观地展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将关注点放在“一个量里包含几个另一个量”上,从而理解倍的相关知识。

(一)片段1

师:(向学生展示图1的内容)请同学们估一估,第二行的长度是第一行的几倍?

生1:第二行的长度等于3个第一行的长度之和,所以第二行的长度是第一行的3倍。

在片段1中,学生运用已有知识,通过观察、比较的方式得出了结论。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帮助学生掌握标准量的判断方法,引导学生将第一行看作1份,观察第二行中有几份。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明白第二行中有几份,就说明第二行的长度是第一行的几倍,进而了解“一个量里包含几个另一个量,这个量就是另一个量的几倍”的本质,巩固倍的概念等知识。

(二)片段2

师:(向学生展示画有2颗黄豆、6颗绿豆的图片)如果将这2颗黄豆看成1份,那么绿豆能被分成几份?请同学们试着用笔在图片上画一画。

生2:我认为可以将绿豆2颗2颗地圈起来,就能发现绿豆被分成了3份,绿豆的数量是黄豆的3倍。

师:刚刚我们了解了绿豆与黄豆在数量上的倍数关系。(展示画有8颗、14颗、20颗绿豆的三张图片)现在,请大家想一想这三张图片中的绿豆能被分成几份呢?为什么这三张图片中绿豆的数量分别是黄豆的4倍、7倍、10倍呢?

生3:因为我们将2颗黄豆看成1份,所以只要算出绿豆中有几份,就能得到绿豆的数量是黄豆的几倍。

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除了借图促思,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让学生深度学习,还需要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等素

养[2]。在“倍的认识”单元整理与复习课中,笔者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思考、分析的方式,探究了片段1中第二行与第一行、片段2中绿豆与黄豆的倍数关系。利用线段图、实物图等辅助图,可以让学生对课堂内容形成直观感知,凸显知识的本质。

二、借图变换,理解本质

在片段3中,笔者利用标有数据的辅助图,引导学生解决变式1和变式2两道题,通过改变比较量和标准量,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倍,理解倍的本质。

学生在解图2中的题目时,需要找到标准量,用笔圈出份数,发现红花与黄花的倍数关系,学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从除法的角度理解倍的概念,认识到倍涉及两个数量的相互比较,进而巩固所学的知识。

(一)变式1

师:(向学生展示图3的内容)同学们,对于变式

1,你们是怎么想的?

生4:我认为需要算出12里面有几个2,即12÷2

=6。所以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6倍。

(二)变式2

师:(向学生展示图4的内容)对于变式2,你们又是怎么想的呢?

生5:这道题需要我们计算12里面有几个3,即12÷3=4。所以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4倍。

师:为什么变式1和变式2都是通过除法运算来求解的呢?

生6:因为这两道题均求的是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几倍,需要我们判断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

在上述过程中,学生发现虽然例题中黄花和红花的朵数在变化,但是需要求解的问题没有变,所以解题思路、计算方法没有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需要用到除法。

三、借图比较,建立联系

在引导学生借助辅助图复习完上述内容之后,笔者让学生在片段4中比较如图2和图5所示的两道倍数问題,旨在拓展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找出这两道题的联系,优化思维过程。

师:(向学生展示图2和图5的内容)请同学们比一比这两道题,说说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7:我发现例题1给出了黄花和红花的朵数,需要求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几倍;在例题2中,已知苹果的个数,并且草莓的个数是苹果的3倍,需要求草莓的个数。这两道题都和倍有关。

生8:我认为在求解例题1时,需要算出6里面有几个2,要用除法;在求解例题2时,需要算出3个8是多少,要用乘法。

笔者以辅助图的形式呈现这两道和倍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能够让学生明白这两道题的模型是一样的,但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类似例题1的题目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而类似例题2的题目是求几个几是多少,从而建立问题之间的联系[3]。

四、活用模型,辨明图意

为了避免学生形成思维定式,笔者在片段5中运用倍比关系的模型、相差关系的模型、标准量和比较量互换的模型,設计了如图6所示的习题,以此让学生在辨析图意的过程中深化对倍的理解。

在片段5中,一方面,笔者注重引导学生体会标准量的内涵。笔者将习题的第3小题的第2个条件留空,旨在让学生结合第3幅线段图,找出基本的数量关系,进而得到本小题的第2个条件为“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4倍”;并且,在将其与第1小题中的“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4倍”这个条件进行对比时,让学生发现两者的标准量不同。另一方面,笔者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倍比关系和相差关系。笔者在习题的第1小题中设计“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4倍”的条件,在第2小题中设计“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多4人”的条件,旨在将倍比问题与相差问题相结合。这样不仅可以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避免学生在遇到不同的问题时都只用同一种方法去解决,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关于倍的知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借助线段图,将数学问题与学生已有知识联系起来,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让学生掌握有效的解题方法[4]。

“倍”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笔者在“倍的认识”单元整理与复习课的教学中,巧妙利用辅助图,化无形为有形,凸显课堂知识的本质,能够加深学生对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五、课后反思

学生在学习关于倍的内容时,大都已经掌握了乘除法的计算方法。部分学生虽然在之前的课堂学习中已经对倍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未能进行深度的探究和学习,使得他们在复习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容易遇到一些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学习能力,从“倍的认识”这节课教学的重难点出发,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具体而言,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亲自动手操作,自主思考和深入分析相关问题,进而对课堂知识形成直观感知,凸显数学的本质;其次,结合辅助图,改变例题中的比较量和标准量,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深入理解倍的本质;再次,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类型的倍数问题,建立问题之间的联系;最后,巧妙运用多种模型,让学生找出辅助图中蕴含的信息,进而巩固所学的知识。

此外,为了取得预期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围绕一些开放性问题,与学生共同探讨,以辅助图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以此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活跃课堂气氛。教师需要一步步地引导学生掌握课堂的重难点知识,梳理知识结构,学会解决相关问题。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辅助图及模型,以问题为主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有效理解重难点知识,熟练掌握解题方法,实现学习目标,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同时,教师要注重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郑毓信.数学深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南

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0.

[2]孙昌识,姚平子.儿童数学认知结构的发展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姜鸿雁.促进数学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以《尺规作图》复习课为例[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9(02):30-34.

[4]张俊俊.巧借数学思考工具 促进学生深度学习[J].家长,2019(32):22,24.

猜你喜欢
黄豆绿豆变式
黄豆噼里啪啦
一道拓广探索题的变式
小绿豆变身记
聚焦正、余弦定理的变式在高考中的应用
黄豆变形记
清热解毒绿豆香
绿豆
课后习题的变式练习与拓展应用
黄豆成长记
问题引路,变式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