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娟
当前,我国事业单位正处在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过程中,财务管理是改革的重中之重,如何建立起全新的财务管理制度,是帮助事业单位与新市场体系相适应的关键所在。但是行政事業单位财务管理还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包含会计核算不规范、内控制度不完整等,因此,应当从实际存在的问题出发,通过配备专业的财务人员、完善内控制度等方式来推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的顺利进行,为事业单位改革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事业单位是国家为了促进社会公益的目的而开设的各种社会服务组织,作为重要的社会职能部门,事业单位承担着重要的职责。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也应当建立起和新的市场体系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模式,从而让事业单位在社会发展当中起到更好的服务和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应当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着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新时代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要求,找出导致问题的原因,从而有效推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进一步健全发展。
一、新时代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不规范
会计是财务管理运行的核心,但是在一些事业单位当中,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在核算过程中存在着行为不规范的问题,主要包含:会计人员的观念相对保守,在工作当中将做好日常核算、预算作为主要目标,缺乏将核算活动面向市场的观念;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有待提升,部分会计人员的会计知识储备趋于老化,很少和外界学习和交流,无法赶上时代的发展步伐。长期以来,事业单位内部存在着一定的不思进取情况,忽视了知识的补充和更新,不能彻底掌握国家对事业单位财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导致部分会计在核算过程中出现错误,严重影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健康发展。
(二)部门预算约束机制较弱
从宏观的角度上对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制度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当前事业单位的预算约束机制十分薄弱,有一些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面临着十分艰难的困境,很难有效应对社会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危机。这些事业单位甚至会选择盲目扩大经营的方式,导致出现赤字预算的情况。另外,一些事业单位的管理者预算管理的意识也十分薄弱,经常是盲目指挥财务决策活动,从而带来财务风险问题。
(三)内控制度不健全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需要具备健全的内控制度,通过合理的财务监督来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但是从实际的情况来看,一部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过程中缺乏对财务管理的内部约束,没有建立起科学有效的监督机制。比如,会计、出纳员的工作职责不够具体清晰,一些事业单位没有针对实际情况设计专门的审计机构,即便设置了审计岗位,也都是让财务管理部门的内部人员去担任,存在着职责重叠、监督不对称等问题,很难起到监督的作用。再比如,即便有的事业单位设置了单独的审计岗位,但是由于对这一岗位的要求不高,工作人员往往缺乏专门的审计经验,监督成了形式化的摆设,出现审计不严的情况。
(四)缺乏财务风险意识
对于任何的财务管理活动而言,都是存在着财务风险问题的,事业单位的目的并非盈利,因此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也是非营利性质的,面临的财务风险具有复杂性、多样化、客观、可预测等特点。为了更好地发挥出事业单位的社会发展促进作用,国家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进行了基本的规定,但是一些事业单位并没有完善规章制度,因此在财务支出管理的过程中,缺乏相应的规范和约束。
事业单位内部人员还存在着思想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问题,很多人并不具备专门的财务管理知识,风险防控观念十分薄弱,认为只要将单位的资金管理好,就不会出现风险问题。这种情况在事业单位普遍存在,从而不可避免地给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带来一些隐患。
二、新时代做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路径
新时代下如何解决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剖析问题产生的内在原因,是必须思考和必须解决的课题。
(一)配备专业的财务人员
首先,事业单位要注重全面提升财务人员的基本素质,将财务管理作为发挥企业职能的重要途径,在招收人员的过程中严格把关,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保证每个财务人员都要精通基本会计业务和相关知识,并对财务相关联的领域有一定了解。管理者要结合自身单位的实际情况,通过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监督、激励等多种活动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财务人员则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和意识,持续提升专业能力和水平。
其次,事业单位要注重培养较高等级的财务管理人员。从整体情况来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高级人才处于十分稀缺的状态,储备高级财务管理人员能够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要加强事业单位内部的培训,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实现自我学习和完善,帮助现有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逐步成长为具有较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
最后,要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实行绩效管理制度。通过绩效管理制度的实施,有效地提升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并且调动起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参与工作、提升自我的积极性。在制定绩效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地考虑到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组织监督人员经常性地对财务管理进行检查,从中发现问题,并且分析导致问题的原因,力求及时纠正问题。
(二)强化预算编制和绩效管理
首先,事业单位的负责人要改变过去轻视财务管理的问题,充分地认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价值,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使用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制度改善本单位资金使用效率。
其次,加强预算编制的管理。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的基础,预算编制要求制定完善、准确、精细的编制程序。财务人员要对单位过去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充分的分析,利用大数据知识和技术,对本单位本年度的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等进行合理预算。财务管理人员要在确保预算完整性的基础之上,对预算进行精细化处理,从本单位实际情况出发,分析预算支出的重点,实现资金的合理分配。要确保财务管理预算执行到位,明确对具体人的具体考核标准,并且将其和负责人个人绩效挂钩,形成全面的责任体系。
(三)加强资产的有效控制
首先,提升资产的管理效率。当前,虽然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事业单位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但是仍然有很多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建设程度没有达到新时代提出的要求,需要不断改进。科学的信息化管理,能够帮助财务管理人员更好地掌握事业单位资产的情况,提升管理效率。另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也需要落实资产的责任制管理,每一个部门都应当明确划分个人在资产管理当中所承担的职责,并且执行严格的考核制度。如此,通过从多个角度加强对资产的管理,明显地提升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效率。
其次,紧密结合预算管理的要求,实现资产的有效控制。事业单位的管理者要对财务管理部门的不同职能进行划分,尤其是重点区分资产管理部门和预算管理部门之间的职责,同时设立专门的审核部门,让审核部门人员对资产购置和使用进行充分的监督和管理。在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当中,资产管理部门要主动和预算管理部门的人员进行沟通,对本单位的财务管理状况进行分析,并且结合专业知识,对未来一段时间之内事业单位需要购置的资产进行适当预测,从而为预算管理提供重要依据。此外,事业单位要不断地完善绩效评价制度,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确保绩效评价的科学性以及可操作性,让每一笔资金都取得最大化的效益。
(四)完善内控制度
首先,要完善事业单位的采购规章体系。当前事业单位的采购主要遵循着《政府采购法》,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相关法律和事业单位实际采购之间的适用性上存在着不衔接的问题,因此,事业单位应当逐渐建立起符合本单位需要的具体采购制度体系,明确采购人员的行为标准。
其次,规范部门的预算。在采购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当严格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监督部门也要对采购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确保单位采购发挥出真正的作用。
最后,加强采购网络的信息化建设。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中来,有助于保证财务管理的规范性以及公正客观性,用技术来弥补管理上的不足,因此,要结合事业单位发展的现实需求,逐步实现采购网络的信息化建设。
(五)加强风险意识
首先,财务管理人员要制定合理的风险控制目标。事业单位的目的并非盈利,但是也需要制定合理的经营目标,在制定经营目标的过程中,财务管理人员要结合对本单位过去的财务管理情况,形成基本的风险防控目标,力求将风险限制在可控的范围之内。
其次,构建事业单位的风险预警制度。每一个事业单位由于面临的内外经济因素不同,因此面临的风险也不同。财务管理人员应当对事业单位面临的经济条件、相关政策等进行分析,建立合理的風险预警制度。
再次,推行责任制监控。所谓责任制监控,就是按照分工,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对财务管理部门进行监控,规定好各个部门的具体职责,让各个部门都能够各司其职,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在这个过程中,各个部门要及时适当披露相关信息,方便社会公众监督其行动。
另外,加强财务管理部门的内部控制。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要始终贯彻相互协调的原则,同时做到相互监督,在相互监督中弥补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漏洞,建立起更加规范化、科学化的内部控制制度。
最后,要逐步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的培养。面对新时期的新要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必须要转变观念,注重提升风险排查意识,为及时有效地控制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奠定基础。
结 语
面对新时代新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应当对事业单位的发展规划正确理解,认识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最终目的不是实现盈利,而是要在充分发挥现有资源价值的基础之上,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进而让事业单位发挥应有的职责。因此,财务管理人员要积极探索现阶段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有效性,更好地适应数字化经济时代发展的全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