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强 周云娇
[摘 要] 当前,国内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大幅提升,但是取得的效果却不够理想,这就要求高校寻找到可行的途径来保证思政工作能够有效落实。当然,高校思政工作并非只是某个学科的职责,所有学科的教学均要将其纳入其中,确保课程教学、思政理论能够融为一体。从大学物理课程来说,若想保证思政教育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广大教师必须寻找可行的途径将思政元素渗入专业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这里所说的思政元素包括爱国情怀、理想信念、奋斗精神等,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该将其和知识传授相结合,如此方可保证学生掌握更丰富的物理知识,综合素质也会有明显提升。主要针对大学物理课程中如何展开思政教育予以深入探析,在此寻找到可行的措施,确保思政教育更具实效性。
[关 键 词] 大学物理;思政教育;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8-0121-03
高校物理教学所要达成的目标主要是育人,这就要求教师在对专业知识进行传授的同时应该将立德树人作为关注的重点。从当下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的实际情况来看,存在的问题较多,一些教师将课程思政混同于思政課程,而且思政能力也较为薄弱,若想保证这些问题能够顺利解决,必须寻找到可行的措施促使其对课程思政有清晰的认知,将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予以明确,在此基础上将物理课程中存在的思政元素充分挖掘出来对广大教师进行培训,确保其思政能力大幅提升。此外,要构建评价体系,如此方可保证大学物理课程建设有序展开,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升。
一、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的目标
(一)确立合理的大学物理课程思政建设总目标
在展开大学物理课程思政建设时,若想确保相关工作顺利展开,要将总目标予以明确,组织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要寻找到可行的途径将思政教育予以融入,确保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指导作用发挥出来,同时要大力培养科学精神,促使学生形成坚韧不拔的科学品质,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真正成长为社会所需的物理人才。在开展日常教学时要将专业教学、思政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围绕既定目标对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进行合理选择,并将教学评价做到位,确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渗入物理课堂中,促使学生掌握丰富的学科知识,个人的政治素养也得到明显的提升。
(二)大学物理课程思政建设子目标
(1)培养爱国精神,促使学生能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正确的认知,并将“四个自信”内化为具体的行为。(2)培养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对物理知识予以传授时要寻找到可行的途径将科学、哲学切实统一起来,通过科学对哲学予以印证,同时要将哲学的指导作用发挥出来。教学时,将物理知识中蕴含的哲学思想提炼出来,确保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更具实效性。(3)将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作为重点,通过教育使得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1]。(4)提高综合素质,在进行物理教学时将思想品德内容纳入其中,确保学生的思想水平得到明显的提升,工作、学习等方面的态度更加严谨。
二、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的策略
(一)准确把握课程思政的站位、理念和要求
从高校教育教学现状来看,课程思政建设的受重视程度较高,而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的育人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使学生能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正确的认知,并通过具体的言行予以外显。另外,民族、时代蕴含的精神也要清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促使其树立牢固的信念,进而形成良好的职业品格、行为习惯。在展开课程思政建设时应该将方向予以明确,并提出具体的要求。
1.课程思政的站位必须要准确把握
对课程思政建设予以分析可知,若想保证既定目标顺利达成,政治站位是不可忽视的,其对立场、方向能够起到决定作用。从课程教师的角度来说,要对课程思政所处背景有清晰的认知,并要了解面对的各种挑战,从政治高度来思考问题,完成课程建设,推进教学改革。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课程建设过程中要将德育作为关注的重点,将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等纳入其中,促使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大幅提升。从课程思政建设现状来看,认知误区是现实存在的,课程教学、思政教育呈现相脱离的状况,教师在对专业知识进行传授时并不会对育人加以关注。在展开课程教学时,虽然教师有意识地将思政教育内容予以渗入,然而个人认知存在差异,这就使得两者的结合不够深入。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较多,但是最根本的就是站位不高。所以在展开课程思政建设时,必须将站位高度予以提升,将培养的对象、方法以及目标等作为出发点。高站位方可对党的教育方针有全面、深入的理解,进而对其进行贯彻,这是保证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所在,对人才培养也可起到促进作用。
2.课程思政新内涵要把握到位
在进行课程建设时,立德树人具有的统领作用必须发挥出来,在此基础上寻找到更先进的教育理念。[2]立德树人并非是纯粹的口号,要从时代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寻找到可行的途径将其融入课程教学中,而且内容、形式、方法等也要加以创新,确保知识、教学、实训、考核等体系中均能够融入思政教育元素,使学生的道德品行有明显的提高,社会责任意识也可逐渐形成。将立德树人目标予以明确后,以此为基础完成课程建设工作,对教学体系予以创新,促使学生的思想更加活跃,学习状态更为积极,创新能力有明显提升,尤其是要保证思政教育具有的育人价值充分展现出来。
3.课程思政能力要大幅提升
若想保证课程思政建设能够顺利展开,教师的作用必须发挥出来,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思想、能力、素养等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对教育效果也能够起到决定作用。因此,教师必须承担起思想文化传播职责,并发挥引导作用,使学生能够健康成长。从课程思政建设现状来看,存在的问题较多,有些教师的思想被束缚在狭小空间中,视野也不够开阔。此外,个人的能力也显得较为低下,面对问题时有手足无措之感。从高校发展的角度来说,现行政策也难以起到引领作用,尤其是教学投入不足这个问题并未得到消除,这对学术研究产生的影响非常大,功利性并未能够完全消除。除此以外,教師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并不关注,品行养成也未能做到位,若想改变此种状况,展开课程思政建设时必须寻找到可行的途径促使教师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完善知识结构,同时要保证其综合素质有明显提升。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师德、师风建设必须要加强,将教师的潜能充分挖掘出来,如此方可保证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切实达成。
4.课程思政机制要把握到位
国内高校对课程思政建设是非常重视的,号召、动员等工作虽然已经展开,但是办法、行动却较少,而且存在直接借鉴他人做法的情况,这对课程思政建设产生的影响是较大的。若想保证教师、学生能够更为积极、主动地投入课程思政建设中,必须对教法、范式等予以创新,最为关键的就是要构建完善的机制体制。在此过程中,激励性的政策是不可缺少的。此外,要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使得内生动力被真正激发出来,课程思政合力才能逐渐形成。
(二)注重思政与专业的有机融合
在展开课程思政建设的整个过程中,若想保证育人效果达到预期,要寻找到可行的途径将专业教育、思政工作真正融合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讲过,思政工作好比是盐,对个人来说,盐是不可或缺的,然而吃盐的最佳方式是将其溶于食物当中,这样可以保证吸收效果更理想。因而课程思政建设也要采用此种方式,这是确保教育效果的可行之策[3]。比如,在对角动量守恒定律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将王亚平在空间站中完成陀螺演示实验的整个过程播放出来,可以使得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更深入,内心也会生发出强烈的爱国之情;而在对相对论予以讲解时,可引导学生对《宋会要》当中的超新星爆发内容进行阅读,同时将国内已经建成的单口径射电天文望远镜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并对建设过程进行简单介绍,这样可以使得专业教学、思政教育真正结合为一体,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就会形成,而且参与科学探索的意愿也会变得更强烈。
(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有机融合
课程思政建设的受关注程度虽然提高了很多,而要想保证成效达到预期,就应该将教育内容切实整合起来。比如,在展开力学教学时,可选择化整为零教学策略,也就是将不同类型的知识分散至不同章节进行介绍,在此过程中还要将爱国主义思想渗入其中,如此可以保证教学更具实效性。而绪论教学所要达成的目标是确保学生能够对物理学有正确的认知,在此过程中可将国内最新的科技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样可以对学生起到感化作用。在位置矢量教学中,则可对北斗导航系统予以详细介绍,增强学生的自信。而在展开动量定理教学时,则可将探月工程作为案例,能够使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在对角动量守恒定律予以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探讨我国载人航天领域的现状,了解取得的成就后就会产生强烈的爱国之情。对专业知识进行讲解的过程中,课程思政教育可采用分散引入方式,在力学学习完成之后,爱国教育目的也可顺利达到。从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还应该将思政教育、课程习题相结合,以探究性作业方式促使学生针对思政教育内容展开学习,尤其是要保证融入深度大幅提升[4],如此就可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对科技发展现状有切实的了解,树立民族自信,并能够明白自身所要承担的职责。
(四)强化教师的能力培训
高校应寻找可行的途径对教师的课程思政建设能力予以培养,确保其主体作用能够充分发挥出来,尤其是要确保责任意识更牢固。从现代教育理论角度来说,若想保证个体能够实现全面发展,必须要在实践过程中持续展开自我建构。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应该要将自身在整个教育活动的位置加以明确,同时应知晓教师对其产生的实际影响,如此方可保证愿望顺利实现。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要发挥出主导作用,为了保证课程思政建设能够有序展开,教师必须发挥出自身的作用,针对可行的途径展开深入探索,同时将经验总结做到位,并对其进行大力推广。高校尤其是要将教师培训做到位,确保其专业能力得到提高,如此可以使得课程思政能够和各学科实现融合,进而保证协同效应能够顺利达成。
(五)提高课程思政的时效性
为了使得课程思政建设能够顺利展开,教师要依据思政教育的实际需要来选择合适的素材。当然,教师也必须紧跟时代前行的脚步,切实完成好理论创新,如此方可使得课程思政真正取得理想的效果。教师要对课程思政的重要性有清晰的认知,寻找到切实可行的途径提高课程思政的实效性,可通过班级微信群等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网站课程,同时可以对我国的科技时事、社会变革等展开深入探讨,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够形成牢固的社会责任感,个人的道德修养也会明显提升。教师也可将最新研究成果推送给学生,如此可以使其学习兴趣更为浓厚,而且对教材内容也可起到补充作用,确保学生掌握的知识更丰富。除此之外,利用微信群对相关的时事政治进行深入讨论,以保证思政教育效果真正达到预期。
(六)拓展教学空间,注重教学效果
高校物理学科的教学可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法。在线下教学中,采用传统讲授式和发现式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入微助教辅助教学系统,这样在展开集体授课时,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讨论和答题,并让教师第一时间了解到学生的掌握情况,对线下课堂教学进行创新后,学生参与度会有大幅提高,而且整个课堂也会充满活力。在线下课堂教学之外,教师可录制课程思政特色的在线开放课程,线上学习拓展了课程思政的教学空间,加强了师生交流,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同步实现德行修养的自我完善,从而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七)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
在课程思政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价中,将“价值引领”作为一个重要的监测指标,明确将育人要求纳入评价体系中,鼓励教师将课程思政要求变为行为自觉。在对学生的学习成效评价中,改变传统的成绩评价模式,建立课程思政背景下的大学物理课程考核体系,使课程思政教学成效得到真实反馈与评价。
三、结语
初心引领未来,使命呼唤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使我们进一步体会到做好课程思政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感受到做好新时代教书育人工作的重大责任。我们坚持将“始终与党和国家的发展同向同行”的家国情怀落实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与改革中,落实在新时代知识分子爱国奋斗行动中,做好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唐多昌.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的研究与实践[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21,37(1):130-132.
[2]王小力.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20(10):54-57.
[3]严超,杨占金,杨方源,等.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20,23(4):222-225.
[4]倪涌舟,郭中富.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的课堂实践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0(16):51-52.
编辑 栗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