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立
摘 要:自中共十八大召开以来,公立医院的创新改革成为医药行业体系改革的主要内容。国务院在《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提出要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其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加强预算绩效考核和评价。在阐述公立医院开展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针对公立医院预算绩效管理机制的认识片面化、评价方法比较落后、评价结果执行不到位等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增强预算绩效管理意识、完善绩效预算管理架构、建设预算绩效评价制度体系等有效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公立医院;预算绩效评价;问题;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2)33-0122-03
引言
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的意见》(中发〔2018〕34号),在国家层面将预算绩效管理提升至新的高度,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构建出多元化、全面化的预算绩效管理评价体系。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是政府为了加强公立医院监督、管理的重要工具,是公立医院提高自身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医疗行业对建设科学合理的公立医院预算绩效评价体系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但还是存在着一些不完善、不规范的地方,政府就需要落实健全的预算绩效管理评价体系,明确绩效的评價指标,监督和管控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确保预算绩效具有较高的执行力,推动公立医院的长远发展。
一、公立医院开展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重要意义
2021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国发〔2021〕5号),强调“强化预算执行和绩效管理,增强预算约束力”,给公立医院推行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提供了思想指引。绩效预算管理一体化是对原有预算管理模式的创新,通过将绩效理念与预算管理的深度融合,对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评估的各个阶段产生重大影响,达到“提高服务绩效”的目的。新时代背景下,公立医院的预算绩效评价要遵循预算管理的一般原则,建设合理有效的预算绩效评价管理体系,促进公立医院现代化的管理。
(一)适应国家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需要
推行预算绩效管理是当前我国预算管理创新变革的主要方针。2019 年 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9〕4 号),要求公立医院“实现预算与绩效管理一体化,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运行效率”。从医疗机构预算管理改革的经验来看,预算绩效管理进行了一场重大的科学性的转变,预算绩效评价的管理工作逐渐成为医院预算绩效改革的重要选择。在医疗行业改革的方向下,面对预算发展的新形势,有效推行绩效预算评价管理体系,提高预算绩效评价管理质量水平,进一步实现医院的战略性目标和可持续发展。
(二)公立医院高质量建设发展的需要
合理化的管控医疗行业的成本费用,提升医院运营资金的使用率,是公立医院目前面临关键性的问题。绩效预算制度是预算管理体系的主要环节,已经在大部分的医院中进行了普及,在提升资金使用率和绩效管理改革等方面获得了明显的效果。近年来公立医院受到取消药品加成、医疗价格调整和新冠肺炎冲击的影响,导致医疗机构机动财力紧张、经费供需矛盾突出。在此背景下,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成为公立医院的重中之重和应有之义。
(三)实现医疗管理双边公平公益提升的需要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对公立医院不断提出新要求,公立医院在市场化、规范化管理中,不仅要搞好医疗服务,提升患者满意度,也要提升管理质量,为医护人员提升管理效能。绩效预算管理制度关注社会效益和满意度指标,将“患者满意度”“员工满意度”等指标作为考核评价的范围,充分体现了“公平”“效率”“效益”等因素,确保医院内部员工的工作行为、个人利益和工作结果与院方、患者期望的目标保持一致,通过持续加强医护人员、医院科室的管理质量水平,进一步实现公立医院的发展方向。
二、公立医院预算绩效评价管理中存在问题分析
近年来,不少公立医院结合自身实际,开始探索建立预算绩效考核和评价的指标体系,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但总体上看,还存在主观认知不强、评价体系不全、实施效果不如预期等问题,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预算绩效管理机制的认识片面化
公立医院已经在运用预算绩效管理系统,在全面预算管理中,将相关的绩效考核制度真正地予以落实。但是许多公立医院存在着重执行轻绩效的观念,预算绩效的价值不明朗。公立医院对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概念无法进行深刻的理解,对预算绩效管理认知存在片面化。当前一些公立医院依然存在重分配、轻管理,重投入、轻产出,重编制、轻反馈等问题,其根本原因就是预算管理的绩效观念薄弱,对绩效管理存在不正确的理解,片面认为预算绩效管理增加了工作负担,而且作用也不太大,对于相关工作不够积极主动。在绩效考核管理体系中,以往的成本控制方法仍占主体的位置,和预算绩效考核管理目标存在差异,影响了公立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二)预算绩效评价的方法比较落后
在公立医院预算绩效编制的时候,应设立预算绩效管理委员会,应遵守公立医院预算的各项规章制度,确定公立医院管理的内容,不断地细化医院的分叉业务,明确公立医院预算绩效项目的负责人。预算绩效的负责人通过医院往年的信息数据和收支预算进行不断的分析,需要制定预算绩效管理的战略性目标,进而促进预算绩效编制有计划地进行。但是有一部分公立医院在预算绩效的管理和预算绩效的编制当中,会将以往经营数据的信息资料和本年度增加的项目信息数据相加,对公立医院预算期内收支规划比较不合理,在预算绩效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在公立医院的预算绩效当中,过分注重医院的预算收支,对非财务指标的预算编制没有予以高度的重视,对科研项目的收支预算、医疗科室的收支预算没有明确的标准,相对应的指导价值也没有得以体现。因此,预算绩效编制缺乏弹性,没有实际贯彻公立医院的发展规划和相关法律法规,预算绩效评价管理的运行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预算绩效的管理制度亟须完善。
(三)预算绩效评价结果执行不到位
公立医院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和预算绩效规章制度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和紧密相连的关系,预算绩效的负责人对预算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对公立医院的绩效目标进行了深入的对比和解析,并找出它们之间存在的差距。公立医院预算绩效评价系统在正常运作的时候,相关的部门应给予严格的监督和控制,为预算绩效的目标提供强大的保证。目前,许多公立医院在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建设上仍存在着比较多的弱点和空白点。公立医院预算绩效的相关部门没有及时监督预算绩效的执行情况。预算绩效的评价体系与监督管理之间存在着比较强的关联,如果没有落实预算绩效的评价体系就会在预算执行力方面缺乏信息资料的真实和可靠。公立医院做好预算绩效评价的首要条件就是预算绩效的执行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倘若预算绩效信息支撑力度严重缺乏,无法确保预算绩效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三、公立医院预算绩效评价管理的策略研究
(一)增强预算绩效管理意识
公立医院是预算绩效管理的主体,管理领导需要积极学习预算绩效管理的相关知识内容,明确医院预算价评价管理的方针,注重预算绩效的管理和公立医院的管理工作相结合。根据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结合公立医院实际情况,构建一系列符合公立医院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制定预算绩效管理的具体办法和规章流程,明确公立医院各个部门、科室以及各层级人员的职责,构建全员参与、全面覆盖、全程管控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利用医院党委会、例会、周会等會议形式,以及院内网、公众号、宣教园地等媒体形式,强化医院所属工作人员的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将预算绩效考核和评价贯穿于医院医疗、行政各个环节和流程当中。
(二)完善绩效预算管理架构
政府部门高度重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在财政部门中成立了“绩效管理处(科)”“预算评审中心”等专门机构,负责预算绩效管理的组织和实施。公立医院要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作为党委议事理财的重要内容,在医院内部成立预算绩效管理委员会,下设医院预算绩效管理委员会—预算绩效管理办公室(由财务部门和预算归口部门组成)—预算绩效责任部门(科室)的三级管理架构体系,设立专岗负责预算绩效管理的牵头工作,在每季度末绩效预算考评之时,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制定专人负责,组成常设性的绩效预算管理办公室。要将医疗管理、财务、经济核算、ERP运营、医疗统计、质量控制、绩效管理等部门(岗位)的人员通力合作,梳理总结预算绩效管理中财务-业务相关部门(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方法、工作要求等,完善管理信息和数据的传递流标准,以标准化的规范流程支撑预算绩效管理全流程的高效运作。
(三)建设预算绩效评价制度体系
预算绩效考核评价制度是运行绩效预算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手段,是医疗机构根据医院制定的绩效方针,运用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考核评价的标准和考核评价的方法,对公立医院预算运行情况以及战略目标和事业任务实施效果、医院整体资源运行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对于公立医院,构建预算绩效的评价体系就要按照建立指标、调查和数据分析修正指标、专家咨询和数据拟合筛选指标等需要,将平衡计分卡(The Balanced ScoreCard)和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引入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了解预算绩效指标的有利影响和阻碍影响,进而对预算绩效指标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和修正,突破了医院传统的管理模式,衡量了财务与非财务性指标之间的关系,增加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可比性,并目标式量化管理指标,注重于关键绩效指标评价。
(四)完善评价结果应用机制
绩效反馈是绩效评价工作的最后一环,也是决定是否能够达到绩效评估预期目的的重要工作。建立预算绩效应用和反馈机制,将绩效评价的结果反馈给被评估对象、主管部门负责人和医院党委,并对被评估对象的行为产生影响。公立医院的管理层可以依据绩效评价结果对评价对象实施奖惩措施,促使各责任部门了解预算绩效目标完成情况,找出以往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进。如果是引入第三方机构开展绩效评价,也要将其评价结果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开公示,对评价的过程、评价的方式方法、评价的结果进行详细的解析,监督和督促公立医院可持续的改进。
(五)推行预算绩效管理公开
以往公立医院的预算流程采取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参与预算管理工作的人员较少,预算信息也控制在较小的范围。根据《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建设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1〕18号)文件,要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定期公开医院相关财务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在预算编制阶段、审批阶段、执行阶段、监控阶段,以及考核阶段,根据事项内容、经费性质、关联程度、保密范围等合理确定公开对象,对预算安排、预算执行、经费开支、资产价值、绩效进行全方位公开,保证医院广大医护人员对于预算信息的知情权、对预算投资方向的建议决策权以及对预算项目的执行与监督权,最大限度地实现全员性和全过程,畅通群众参与监督的渠道。
(六)加强信息化的支撑作用
公立医院预算绩效管理具有资金量大、项目繁多、核算复杂程度较高的特点,在“大智移云物”的时代背景下,为了有效完成预算绩效管理的任务,需要运用信息化、智能化的技术手段,建立涵盖一般经费、项目经费和地方科研经费、预算、成本、绩效充分融合的预算绩效管控信息系统,通过规范预算绩效管理流程,在结算报销和预算执行之间建立强关联,实现了预算执行的刚性控制,确保预算执行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在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实现数据深度挖掘和利用,对系统中预算、绩效、成本、核算的相关数据,对收入、费用等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为医院各级决策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冯珍慧,王涛.大型公立医院预算绩效评价的实践与探索[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9,(10).
[2] 王青.公立医院预算绩效管理评价的思考与探索[J].财经界,2020,(27):251-252.
[3] 彭雪飞.浅谈公立医院如何实施预算绩效评价管理[J].商讯,2021,(15):157-158.
[4] 张泽云,操礼庆.公立医院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21,(1):66-68.
[5] 陈斐.基于绩效评价的公立医院全面预算体系的构建[J].当代会计,2021,(22):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