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本手、妙手、俗手”,告诉我们下棋博弈之时要“基于本手,创新妙手,避免俗手”。而这可以类比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为学之道到治國之方,都暗含着这“人生如棋”的智慧。
我们不妨将其运用于高考作文的备考之路,试着在素材积累与文章写作中感受“本手,妙手,俗手”之间的辩证关系。
“本手”是基础,基础于成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阅读积累是写作的基础,其广度也决定了文章内容的丰富性。因此,我在平时的阅读过程中,求杂求泛,感兴趣的话题与人物自然不会放过。但我也有意识地对自己接触较少的知识领域多加积累,也在平时的优秀范文中汲取不了解的素材,弥补知识盲区,以应对变化多端的考场作文。
素材并不止于一味地积累,我们要做的是思考素材背后的深层话题,以明确不同素材的特点与运用方向。我常常在整理某一素材的同时写下“适用话题”,并将其运用写成一段议论段落。这个过程不仅加强了我对这一素材的记忆与理解,也在无形中提升了我的写作水平,让我在考场写作中更加得心应手。
“妙手”是巧思,是创新,它是在对“本手”有了深刻理解之后的厚积薄发。我在不断整理素材的过程中,常常会回顾自己已经积累的素材和旁边写下的文段,思考不同话题、人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将素材进行归类,形成一类话题,如“青年使命”“文化传承”“新时代媒介素养”等,并筛选出对应最有代表性且相对独特的名言、人物、评论等,集中整理。在不断地思考与归纳素材中,我们会逐渐形成自己独一无二的素材网络和写作思考角度,为妙笔生花创造更大的可能。
诚然,想要达到妙手之境,必然要经历不断重复的“本手”。有些同学无法忍受“本手”之枯燥,急于求成,想要通过背诵范文、考场套作等手段达到妙手之境,却写成了“俗手”:文章内容单一重复,没有层次;文章语言生硬死板,没有灵性;文章立意简单呆板,没有深度……
高考作文的备考要久久为功。耐得住本手之枯燥,在反复思考中将素材融会贯通,内化于心,形成独特的思维体系,我们便会在不知不觉中向“妙手”之境靠近。
吴华蕙,毕业于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2022高考总分626分,语文125分。
(指导教师:钱湘健/编辑:关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