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苏源 王玉兵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越来越关注精神层面的追求。在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大学教师必须要应用好课堂教学的主要渠道,努力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大学体育教师要种好自己的责任田,加快自身的教学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融合,从而形成协同效应。国家政策为大学的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明确基本的发展方向,同时为大学体育实现“以体育人”指出了具体的发展方向,各高校必须要深入挖掘大学体育课程当中所含有的思政元素,努力帮助大学生构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使体育课程思政在大学生的身体、思想、心理等方面均衡发展,努力实现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
调查研究显示,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在建设方面仍然处于初步的发展阶段。在大学体育的课程思政实施具体细则、实施路径以及实施的规范方面,尚未形成具体的发展计划和发展目标,实施的具体方式也还没有明确,体育课程的组织体系仍不健全,大学体育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以及其他的思想政治途径难以实现协调发展。不仅如此,由于课程思政缺乏奖励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大学体育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实际的大学体育教学课程当中,由于一部分的体育课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不足,在教学能力上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导致大学体育教师很难将课程思政融入到大学的体育授课当中,久而久之,就导致学生对于体育课程教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认识程度不到位。在目前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上,体育教师仍然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干预了学生们的过多活动,在进行思想政治课程导入的过程中,往往也只是采取简单说教的形式来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就导致学生很难认识到新时代对体育课程的基本要求,同时也使学生很难真正的在思想上接受大学体育的课程思政。在这种教学环境下,虽然体育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但是学生却无法认识到课程思政与体育课堂结合的重要性,所以导致学生不能积极主动的融入到体育教学课程当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过于固化,导致学生难以深刻的理解课程思政的意义,进而使学生的课程思政情感体验不足。大学体育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需要统一课程思政与体育教学两者之间的联系,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体育教学课堂当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认识到在体育课堂当中学习思想政治知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而不断的提升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实现双重育人的教育教学目的。
1 大学体育课程思政教育的意义分析
众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的工作,同时也是一个多维度、全方位的教书育人的工作。在实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大学体育教师必须要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贯穿到学生们的整个学习生涯当中,努力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1.1 体育课程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大学体育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我国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基本需要,努力将体育教学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合在一起。体育课程当中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基本的理论知识,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意识品质,实现学生人格的塑造与课程思政之间的目的与教学目标基本一致,因此,大学体育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当中的一项重点资源。在体育授课当中,由于体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元素,例如,规范性元素、竞争性元素、文化性元素、社会性元素以及对抗性元素等等,而这些元素决定了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客观性以及可能性,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精神性资源、物质性资源以及制度性资源。大学体育教师要想真正的实现课程思政与体育课程的双重融合,那么就必须要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便是体育课程。体育课程的教学重点决定了其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具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在体育课程的具体实施当中,可以有效地助力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学生情感的激发和理性的启迪。对于大学生们来讲,体育课程可以吸引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注意力,而大学体育教师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到学生所感兴趣的体育运动当中,可以集中学生们的情感,帮助学生实现理性学习与情感激发的统一,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学生的思想道德往往是在社会实践当中形成的,同时也是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当中通过自身的主观努力和客观的实践来不断提升自己的体育道德情怀的,所以体育教师在进行课堂授课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努力将体育运动与课程思政实现结合,帮助学生达到内化与外化的统一。
1.2 体育课程是充实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重要方式
大学体育课程可以增强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实现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众所周知,大学的体育课程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大学体育的课程当中蕴含着许多技能性的知识既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的体育教学的魅力,同时还可以开拓学生们的学习视野,增强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实现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大学体育教师需要改变学生对传统体育课堂的认知,通过更新自己的授课方法和授课手段,迎合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从体育的教学课堂当中凝练出全新的教学认知。随着我国体育精神的不断发展,体育精神当中所蕴含的公平正义,团结和睦,团结友爱,互相协作的精神广为人知,对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认知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大学体育教师通过帮助学生重新构造体育精神,既可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同时又可以让学生将身体素质与思想品德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们在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积极的树立起正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对于大学生们来讲,体育课程对其有着充分的吸引力,因此,大学体育教师必须要将体育课程贯彻落实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将大学体育课程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培养大学生的文化传承功能,帮助学生树立起法治观念和规则等,使学生们可以真正的将竞争精神、集体主义、进取精神联系在一起,为大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1.3 体育课程是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重要手段
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在历史条件下和社会条件下所转化与体育教育当中的一项必然反应。在大学体育的课程当中,体育文化以及思想观念的传播可以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多元化、丰富化。通过采取大学体育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方法,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改变了原先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理论化、表面化的缺点,改变了大学生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认知。通过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大学体育课程的融合,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更加明确,同时体育课程在开展的过程中,也可以增强自身的具体化特征和实践化特征,让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时,自觉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传承。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实现体育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融合,可以有效的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传播方式,同时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传播的一项重要手段。
2 大学体育实施思政教育评测指标体系的构建措施
2.1 完善基本的育人制度
高校要想真正实现体育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融合,那么就必须要完善基本的育人制度,明确实施课程思政的基本目标和任务。首先,学校需要按照三全育人的基本行动方案,形成一项大体育教学,大思政教学的基本理念。学校的党委可以出台目标明确、行动统一的任务方案,为体育课程教学部门制定出体育课程思政的协同实施方案,并且在具体的工作实施过程当中,将工作的任务合理的划分到各个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当中,实现课程思政的目标融入到体育教学的各主体部门工作中,形成一项系统课程思政的教学实施网络。其次,大学的体育教学课程在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只是停留在课堂当中,同时还需要联系学校的各个任务组织,与其他的部门进行密切的交流和沟通,促使各个部门之间可以达成“以体育人”的教育教学思想,主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大学体育课程之间的联系,实现横向与不同部门之间建立起强有效的联动机制,纵向与各个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契合点。最后,大学体育教师必须要与思想政治教师实现密切协同。思想政治教师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关键点,思想政治教师具有较强的理论水平。因此,大学体育教师在实施课程思政的过程中,就必须要努力借助思想政治教师的专业能力,根据思想政治教师为大学体育课程的体系建设提供的专业化、具体化、针对化教学意见做出具体的教学改革。大学体育教师必须要认识到通过借鉴课程思政教师的教学方案,可以使大学体育的课程具备独特的优势,进而促使体育课程与思想政治元素紧密融合在一起。
2.2 努力开发课程思政教学的内容
在开发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过程中,首先,必须要将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内容与大学体育的教学内容实现完善和统一,大学体育的教学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需要从整体性的角度上出发和系统性的角度完善。在整体性的角度上而言,大学体育课程必须要融合课程思政元素发展的时代性特点,重新设置课程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不断地优化和创新课堂授课的方法,完善体育教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实现课程思政与体育教学的完美融合。而系统性的工作则主要是围绕着我国新时代社会发展对于大学生的基本要求,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体系,创新体育课程和思想政治教学融合的措施,确保大学体育教学目标的发展与我国新时代社会发展的趋势相融合。除此之外,在大学的体育教学课程当中,体育教师必须要积极地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实现思想内容的联系。大学体育教师要想真正的将思想政治教育思想融入到体育的授课课堂当中,那么就必须要严格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基本育人目标。体育教师不仅需要提升体育教学课堂的质量,同时还需要增强体育教学课堂的深度与广度,紧密围绕大学体育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培育精品体育赛事,加强体育精神的宣传,打造学校体育明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体育课程的协同发展,不断为大学的体育课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最后,大学体育课程必须要实现内容教学体系和思想政治教学体系各项工作的协同。大学体育教学的目标是为了让体育课程可以真正成为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基础力量,拓展学校教育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实现校内体育教学和校外体育锻炼,实现“大学体育”更好的育人效果。
2.3 构建明确的育人载体
大学体育教师要想真正实现体育课程与思想政治教学的融合,那么就必须要改变自己原先传统的授课方式,尊重学生们的课堂主体地位。对于大学生们来讲,由于他们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认知意识,并且自我意识也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所以大学生们往往对社会的认知已经成型。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大学体育教师仍然采取主导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那么就会挫伤学生们的体育课程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课程学习兴趣。大学体育教师通过采取鼓励式、服务式的教学方式,对自身的课程管理模式进行改革,鼓励大学生自行建立起组织性的体育社团,根据大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个性化的体育社团,可以增强大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锻炼的能力,促使大学体育课外的实践成为体育课程的拓展部分。除此之外,大学体育教师还需要进行师德师风的建设。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授课的过程中,教师是实现体育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核心主体,而师德与师风的建设则关乎到大学体育教师是否可以顺利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日常的教学授课当中,体育教师需要有效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督导,及时反思自己在教学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纠正问题,将师德和师风作为各类考核的指标,从而不断提升大学体育教师的教学素养。与此同时,大学体育教师还应该明确创新课程载体的重要性。大学体育教师需要认识到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原先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我国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基本需要,体育教师传统的示范讲解方法也必须要进行更新换代,通过采取故事引导的方法或者是启发引导的方法,增强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们可以感受到趣味化体育学习的魅力,使学生可以自觉的参与到体育教师的授课课堂当中,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大学体育教师采取智慧体育的手段,向学生们展示我国体育发展历程当中的一些重大体育事件,优秀的体育人才,让学生可以更好的感悟国人的奥林匹克精神,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更加具体化、针对化的融入到体育教学的授课方案当中,不断深化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知。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大学体育课程来讲,大学体育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必须要明确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积极推进体育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基本任务和目标。学校的各个部门之间应该协同合力,提升彼此之间的工作效率。各个学院需要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将大学体育课程思政融入到学院的各项工作当中,促使学校实现“以体育人”的意识,不断推进大学体育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从而在根本上引领体育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效果的提升。
课题:2020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题项目立项课题(2020SJB1258);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T-c/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