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融合型音乐课堂的建设

2022-05-30 10:48:04冒晓燕
文理导航 2022年30期
关键词:小学核心素养融合

冒晓燕

【摘  要】现如今,国家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倡加强基础教学,让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教学重点开始逐渐脱离应试教育,有关音乐、美术等方面的艺术教学华丽登场。作为一门陶冶情操的学科,音乐备受欢迎,因此本文就小学音乐课堂的建设展开了讨论。

【关键词】核心素养;融合;小学;音乐

时代在不断发展,教育在不断进步,人们的教育观念也在不断转变。从前人们重视学生的主科成绩,盼望着每一个孩子都成为科学家,现在人们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给了孩子们更多的选择。音乐这门学科不仅能放松学生在学习其他学科后的疲惫,还能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发掘学生的音乐天赋。因此,音乐教师应当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建立一个良好的音乐课堂环境,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融合生活实际,便于学生理解

音乐是建立在生活的基础上的,对于歌手来讲,无论是进行歌词内容的创作还是歌曲旋律的谱写,其迸发的灵感都来源于日常生活。教学过程中,融合生活实际内容,让学生在音乐中回归生活,一方面,音乐课堂不该像数学课堂那样严肃死板,适当融入学生熟悉的生活元素可以让学生放松下来,获得一种亲切感和归属感;另一方面,生活实际的融合可以让音乐教师更顺利地开展接下来的音乐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掌握教学的节奏。教学过程中代入生活情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知识,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比如在小学音乐《春天来了》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一般会让大家介绍自己眼中的春天,有的学生会说:“春天变得暖和起来了,外面的树都抽芽了,长出了绿色的叶子,教师可以穿自己的碎花裙子出去,妈妈也能带着我去外面玩儿。”有的学生则会说:“河面上的冰都化了,我们可以看见鸭子在水面上游来游去,走路上学的时候也能听见更多的鸟叫声,清脆极了。”根据学生的答案,教师会将他们说的话和歌曲内容联系起来进行总结:“是呀,春天是美好的季节,小鸟歌唱,树木发芽,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是祝福,是美好,是愉悦的心情,所以我们这首歌的旋律也和你们对春天的感受一样,轻快而活泼。”然后带领学生进行接下来的歌曲学习。构建生活和音乐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畅所欲言,肯定学生的答案,归结学生的感受,然后将其向学习内容靠近,随后进行音乐内容的讲解。通过采取这样的教学步骤,教师发现学生不仅会减少发问的次数,还会主动分享自己对于所学歌曲的感受,课堂明显变得活跃起来了。

小学生不像初高中学生那样混杂着许多的个人复杂情绪,他们对于生活的理解更为纯粹,更贴近与音乐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本质。把生活和音乐联系在一起,是避免学生无法跟上音乐教学进程的重要策略,这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教师真正地建立起一个轻松的音乐课堂。

二、融合游戏环节,学习兼具乐趣

游戏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们是孩子们单纯世界里的快乐源泉,也是小学生在陌生环境中相互熟悉的媒介。小学生喜欢游戏的重要原因在于他们可以在游戏中感受乐趣,因此将游戲环节融入音乐课堂,让小学生在课堂中玩游戏,可以让他们体验到学习过程中的游戏乐趣,从而更加喜爱音乐这门学科。艺术是不受国度的限制的,而音乐游戏更是不受任何因素限制的,所以利用游戏环节提高音乐课堂的活跃氛围,不仅让学生之间的情感联系更加紧密,还可以进一步培养小学生的团体意识和合作意识,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

比如说在进行小学音乐《小音符找朋友》一课的教学时,教师会提前设计好游戏环节,在讲课之初为学生播放学习的歌曲,紧接着向学生介绍游戏规则,邀请学生参加游戏环节。这时候很多学生都会提起兴趣,纷纷举手想要参与游戏,而教师会维持好课堂秩序,然后挑选出相应人数的学生,进行游戏活动。让每一个参加游戏的小朋友分别选取do、re、mi、fa、sol、la、si七个音节中的任意一个作为自己的标识代号,然后进行报数,学生报数的数字顺序要从1开始,到7结束,在报数期间如果有两人或者多人同时说出相同的数字,他们就要准确说出其他人所代表的音节,优先说出者胜,继续游戏,之后就以此类推,直到最终只剩下一个人,游戏结束。

将游戏融入到音乐教学中,为学生建立音乐中的游戏世界,是创造活跃音乐课堂的有效手段。这能帮助教师融入小学生的世界,理解小学生游戏的乐趣,观察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从而能够以小学生的角度看待教学内容,有利于教师日后进行自我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和提高。

三、融入提问环节,引导学生思考

提问是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教学手段,这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音乐课虽然是放松心情、陶冶情操的课堂,但是也是学习音乐知识的课堂,所以提问环节在音乐课堂中是必要的存在,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必不可少的。小学生对于一切新鲜事物都保持着好奇心和冒险精神,正处于个人思维观念建立的初步阶段,因此音乐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采取合理有效的提问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使学生树立独立自主观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可以采取“学生主导课堂”的新型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比如说在学习小学音乐《打麦号子》时,学生并不了解农民打麦的场景,教师会在上课时首先进行提问:“同学们有没有见过农民伯伯打麦呢?”大部分学生都会说没有。那么教师就会首先为学生播放这首歌曲,之后再度询问学生的感受:“你们听完这首歌都有什么感受,能想象出农民伯伯打麦的场景吗?”有的学生会说:“他们好像是大丰收了,听起来他们好像十分开心。”另外也会有学生说:“他们干活肯定很卖力,因为只有用力的时候才会喊号子鼓劲儿,就像我们进行拔河比赛一样。”听完大家的想法后,教师会表扬大家仔细聆听的态度、肯定大家得出的思考结论,然后全面地向大家解释这首歌讲述的是农民劳作时的场景。之后让学生根据教师的问题思考发言,老师问:“劳作时大家都是安安静静的还是热热闹闹的啊?”学生肯定会说是热热闹闹的,那教师此时就可以接着说:“所以这首歌一定要情绪饱满地演唱出来,好表现出农民丰收的喜悦和农作时的卖力。”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的。

在进行音乐教学中,提出有效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可以使课堂氛围渐入佳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教师不仅能收获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发言的活跃课堂,让课程教学高效进行,还能进一步强化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融合民族文化,開阔学生眼界

中国地广物博,有五十六个民族,因此中国的民族文化十分丰富。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民族特色,这影响着不同民族歌曲类别的形成。而在学习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歌曲时,教师应当为学生讲解相应的民族文化,并让他们自己体会歌曲的不同表现形式,这是增加小学生民族文化知识背景积累的优质教学方法。民族文化的融合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专注力,也在某一程度上打开了小学生的眼界,拓宽了他们对于世界的认知,同时还可以激发他们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兴趣和对于新世界的探索能力。

比如说在学习小学音乐《苗岭的早晨》时,教师会带领学生一起聆听曲子的旋律,然后让学生描述这首曲子的旋律和特点,大部分学生都会觉得这个曲子的旋律时而舒缓、时而活泼。这时,教师便会给学生介绍歌曲中提到的苗族人民的生活和风俗习惯,分析这首曲子的旋律为什么会与之前所学歌曲的旋律有所不同。“苗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我们常能听到的苗寨便是他们的居住地,苗族人民勤劳勇敢,在艰难的生活环境中依旧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而正是因此才出现了飞歌这一种极具苗族特色的歌曲形式,飞歌的旋律十分悠扬,和我们平时学习的歌曲旋律截然不同,而这正是苗族人民乐观积极性格的体现。”通过教师对于苗族文化的介绍,引出歌曲的曲调不同的原因详解,可以让学生深切地意识到为什么音乐风格如此不同,也能进一步理解音乐内涵,促使他们丰富自己的民族背景知识。

在授课中融合民族文化,讲解不同民族的相关文化知识,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对于民族的热爱之情,也能引导学生学会包容和理解不同文化的文化理念。这能进一步地引导学生建立更高的格局,并让学生学会尊重不曾接触过的文化风俗,提高个人素质。

五、融合表演形式,丰富课堂内容

音乐是音符的构成,音乐课是音律的剖析,而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参照音乐剧这一表演形式,将音乐和表演融合起来,丰富课堂内容,让学生体会到不同形式的音乐课堂。虽然在小学教育中,对于音乐的学习本身就是一种无压力无负担的享受过程,但是单一的课堂形式也会让学生感到枯燥,因此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创建丰富多彩的音乐课堂,是激发学生音乐兴趣的必要手段。将表演这一同样轻松的环节加入音乐课堂的讲解中,可以让班级学生都参与进来,调动学生思维运转,开发学生表演潜能,呈现出一个缤纷多彩的音乐课堂。

比如说在学习小学音乐《司马光砸缸》时,教师会问学生是否听过这一故事,许多学生都表示听过,那教师就会先调动学生的情绪,找一个同学完整地讲述这个故事,在课堂氛围变得活跃起来后,教师会提出让大家以表演的形式将这首歌呈现出来的要求。随后教师会让学生自由分组,并进行二十分钟的讨论排练,很多学生分组后都会集思广益,想一些表演的新鲜点子,以期表演出一个新颖别致的故事情节。在表演过程中,有一个小组设计出了反转情节,让司马光砸缸变成了“司马光意外跌倒,身边的石头飞出去砸碎了缸”。更有甚者还会利用教室里的资源,将桌子围成缸的圆形,在地上堆砌书本代表石头,当然,因为道具加持的原因,他们的表演格外精彩。部分小组还额外添加了围观群众,让他们在司马光砸缸后喝彩夸赞,这是让教师十分意外的。总之,在教师旁观的过程中,教师看见每一个学生都在飞速思考,他们讨论表演方法时十分投入,整个课堂都是其乐融融的。

表演形式与音乐的融合让教师丰富了教学内容,这种新方法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学生也会给教师一些意想不到的反馈。在这种形式下,学生可以保持长久的学习热情和认真的学习态度,实现在音乐课堂中进行思考、在思考时放松身心、在放松身心的同时学到音乐知识和音乐技巧的教学目标。

总之,在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前提下,小学音乐教师应当运用自身的教学经验,不断完善提高自己的教学方式,为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创造一个健康欢乐的教学环境。当然,教师应当在音乐课堂中不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提升学生的自主能力,以顺应国家对于新时代学生全面发展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闵艺.浅谈传统文化与小学音乐课堂的融合策略[J].考试周刊,2021(14):161-162.

[2]李丽.试析任务教学模式与小学音乐课堂融合策略[J].智力,2021(29):28-30.

[3]邵兰霞.以乐育劳  因悦而动——小学音乐课堂中融合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究[J].中国音乐教育,2022(1):38-42.

猜你喜欢
小学核心素养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2-01-12 06:16:36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现代出版(2020年3期)2020-06-20 07:10:34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6:40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5:16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2:26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37:13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今日教育(2016年7期)2016-10-08 09:44:23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