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 文言句式和用法(上)

2022-05-30 02:00唐惠忠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2年30期
关键词:省略被动谓语

唐惠忠

考点概述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这一考点要求考生理解以下文言句式和用法:判斷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1.判断句

文言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如:

(1)陈涉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2)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

(3)是吾剑之所从坠。(《吕氏春秋·察今》)

上面的例(1)~(2)两个句子都是“名词性主语+名词性谓语”的结构。而例(3)这个判断句的主语由“是”充当,翻译为“这”;谓语是名词短语,由所字结构(“所……的地方”)充当。这句话翻译为:这就是我的宝剑掉下去的地方。这句话里的“是”,是代词,而不是判断词;句中没有“者”“也”之类的词语,而且主谓之间没有逗号。可见,掌握判断句的关键在于其基本特征:“名词性主语+名词性谓语”。

2.被动句

被动句分两类,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如“见”;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上的被动句),意念上的被动主要通过上下文内容进行推断,找出动词的施动对象加以判断。如:

(1)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3)冀君实或见恕也。(《答司马谏议书》)

(4)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

(5)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孔雀东南飞并序》)

(6)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孔雀东南飞并序》)

(7)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赤壁之战》)

例(1)~(2)两句都是被动句,有被动标志词“见”“见……于”,“见”后都接动词,但不是所有的“见”后接动词都表示被动。例(3)~(4)里的“见”不表被动,它们是放在动词前,充当动词的宾语,实际上起一个代词的作用(如“见恕”意为“饶恕我”)。例(5)~(6)中的“见”则相当于代词“我”(指刘兰芝自己),后面接动词,现代汉语中的“见谅”“见笑”等也是这种用法,意思是“原谅我”“笑话我”。这是一个难点,考生要注意掌握。例(7)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因为附操之民是被逼迫的,属于意念上的被动,考生需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准确判断。

3.倒装句

现代汉语中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补”,但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这就是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即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这里有几个难点:一是宾语前置中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是”,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实在意义。二是定语后置中的“之”字倒装,固定格式是:“名词+之+定语”。三是倒装的杂糅,即一个句子中存在多种倒装现象。对于这类倒装杂糅的句子,考生要抽茧剥丝,层层深入,以理清结构。如: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2)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

(3)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传》)

(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5)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例(1)属于宾语前置,语序调整过来,应该是“不知句读,不解惑”。例(2)~(4)属于定语后置,例(2)语序调整过来,应该是“陆离(言长)之长铗”“崔嵬(言高)之切云(指帽子)”。例(3)调整后的语序是“察察之身”“汶汶之物”。例(4)调整后的语序是“高之庙堂”“远之江湖”。例(5)是平原君的使节对信陵君的激将语,“安”翻译为疑问代词“哪里”,“急人之困”翻译为“为别人的困难而着急”。这是一个倒装的杂糅句,是主谓倒装与宾语前置的结合。可翻译为:“公子您能为别人的困难而着急(的美德)在哪里呢?”

4.省略句

省略句是指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某些成分。现代汉语中也有省略句,不过,在文言文中这种现象更为突出。而且有些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在文言文中也经常被省略。省略句的翻译原则同样是遵循现代汉语的习惯,将原文句中省略的成分增补出来,使句意完整。省略的成分主要有主语、谓语、宾语以及介词“于”等。如:

(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鸿门宴》)

(2)相见常日稀。(《孔雀东南飞并序》)

(3)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

(4)使快弹数曲。(《琵琶行并序》)

(5)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

(6)有碑仆道。(《游褒禅山记》)

(7)送客湓浦口。(《琵琶行并序》)

例(1)“具告以事”为状语后置,翻译时补出省略的主语“项伯”;“与俱去”省略宾语,应为“与(之)俱去”。翻译为:(项伯)私下会见张良,详细地告诉他项羽将发动进攻的事,想叫张良跟他一同离去。例(2)也省略了主语,应为“吾与汝相见常日稀”。例(3)省略了谓语,“吴广为都尉”翻译时须补出省略的谓语“立”。例(4)~(5)省略了宾语,“使快弹数曲”应为“使其快弹数曲”,“夺而杀尉”应为“夺剑而杀尉”。例(6)~(7)省略了介词“于”,“有碑仆道”应为“有碑仆于道”;“送客湓浦口”省略介词“于”的同时还是个倒装句,正常语序应为“于湓浦口送客”。

文本鉴赏

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谓吴起曰:“美哉乎河山之固也,此魏国之宝也。”吴起对曰:“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而右彭蠡,德义不修,而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而右太、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而汤放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船中之人尽敌国也。”武侯曰:“善。”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鸟;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咸刈厥敌,靡使有余,何如?”王曰:“不可。”太公出,邵公入,王曰:“为之奈何?”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邵公出,周公入,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而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今君爱老而恩无不逮,治国之本也。”公笑,有喜色。晏子曰:“圣王見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焉。”景公曰:“诺。”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

(节选自《说苑·贵德》)

“此魏国之宝也”是判断句,标志词是“……也”,翻译为“这是魏国的无价之宝呀!”

“而汤放之”是被动句,翻译为“被商汤放逐了”。

“在德不在险”省略了主语,翻译为“(一国之宝)在于国君的德政而不在于山河的险要。”

“将奈其士众何?”是倒装句,翻译为“该拿那些商朝的士人和百姓怎么办?”

“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鸟”省略了谓语“爱”。

“为之奈何?”是省略句和倒装句的结合,翻译为“你看怎么办?”

“守国之本也”“治国之本也”都有标志词“……也”,是判断句。

【训练】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B.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C.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D.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猜你喜欢
省略被动谓语
非谓语动词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非谓语动词
偏旁省略异体字研究
主动句都能转换成被动句吗
第五课 拒绝被动
中间的省略
非谓语动词
省略
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