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璇
《与朱元思书》是一篇非常出色的山水游记,其中写景所用到的“融合法”非常值得我們学习。“融合法”何解?我们一起来看——
一、有山有水,山水相映。
文章先总写富春江“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然后分别描画“异水”和“奇山”,并“分中有合”。你看,“水皆缥碧”,展现的是一种青绿之色,作者以此四字明写水色,同时又暗衬山色。因为水本无色,有了“高山寒树”在水中的倒影,才加浓了水色,水因有山的相伴才“缥碧”,山水相映,才越“奇”越“异”,平添趣味。又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表面上写江水的动态,展现一种江水奔涌向前的壮美,实际上又在状山之形——如果不是两岸有高山“夹”着,会有那么湍急的水流吗?可见此处又是“水中有山”的妙笔。再如当我们聆听“泉水激石,泠泠作响”时,会浮想联翩:正是因为这山涧之泉水一边歌唱着一边汇入山下的江水中,才构成了“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的奇景吧。这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水相映的构思艺术给我们创造了一片遐想的天地。
二、刚柔并济,雄奇与秀丽和谐统一。
文中这样描写夹岸的高山:“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无论从高度还是从广度,都显现出壮阔奇峻之动态美;江水“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又有一种汹涌奔腾、势不可当的力量美。又如高山上“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只见枝叶时而繁茂时而稀疏,错落有致;日光时而明时而暗,恰到好处,好一幅秀美的树影天光图!那水呢,“缥碧”之色,赏心悦目;“游鱼细石”,饶有情趣;泉声泠泠,令人心醉;更有好鸟相鸣,蝉啭不穷,猿叫无绝,恰如优美的伴奏之乐,使人如入清幽雅致、秀丽无比的仙境。文中雄奇与秀丽交相呈现,给了读者多样化的审美享受。
三、融感于景,融情于景,与大自然合二为一。
1.于写景中融入自己的感觉,以突出景物的特征。如“寒”本属于人的触觉,作者用它形容“树”,将触觉与视觉沟通,于是,读者自然能想象“夹岸高山”之上那些树的特征——高大挺拔、繁茂蔽日。
2.于写景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以人衬物,袒露心志。“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妙笔!“鸢飞戾天者”能“息心”,“经纶世务者”能“忘反”,就是因为“峰”之高峻、“谷”之奇异使他们产生了心理上的变化,由此可见此处山水美感之强。当然,这一笔法除了有以人衬物的作用外,还有袒露心志、抨击时弊的点睛作用,作者仿佛在劝告友人:从追求功名利禄中摆脱出来,到美丽的大自然中去尽情享受吧!
以上就是对“写景融合法”的解读,大家明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