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高质量发展特征分析

2022-05-30 01:26陈志强
中国集体经济 2022年30期
关键词:品牌建设高质量发展企业

陈志强

摘要:文章首先分别从优质企业文化、风险防控较好、产业积累丰富、注重节能环保、品牌建设、创新管理几个方面阐述企业高质量发展主要特征,并对今后企业高质量发展趋势做出预判,旨在结合企业发展步伐,挖掘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引导企业提高自身实力、增强社会认同感。

关键词:企业;高质量发展;品牌建设

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普及,社会生活出现了方方面面的变化,推动高质量发展,不仅能够有助于带动企业建设,也能够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想要全面带动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则需要正确认识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和具体路径,有效应对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实现新经济良性有序建设和发展。

一、企业发展主要特征

(一)优质企业文化

企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具备优质企业文化的表现特点。基于党的十九大报告,现如今我国社会生活已经出现诸多变化,各行各业都开始呈现出翻天覆地的变化,企业想要提高经济效益、实现恒稳发展,也应当将企业文化建设考虑在内。

优质企业文化是企业建设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精神力量,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不仅能够激励企业员工努力工作、竭力奋斗,也能够形成良好的行业工作氛围,形成特色化发展路线和竞争性发展优势。现如今,市场环境出现诸多变化,无论是企业发展方式,还是队伍结构都与以往呈现出明显差别,企业现代化管理,也不再集中于人力资源之间的竞争,企业文化慢慢开始演变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企业文化并非一句口号、一句标语,也不是一蹴而就,而需要在长期的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慢慢提炼发展形成,企业文化往往能够直接彰显着一个企业的工作风格、表现方式。需要注意的是,第一,企业文化不是企业识别系统,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更加深层次的表现方式,如果只重表面功夫、不重视发展内涵,将很难实现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各种管理工作也会流为形式主义。第二,企业文化不是单一的思想政治工作,虽然企业文化蕴含着企业自身的文化氛围、带有思政属性,但是如果把它等同于思政工作则过于狭隘,忽视了企业管理职能。第三,企业文化也不是包装企业形象、建设品牌的方法,如果单纯应用广告标语、宣传海报是很难达到文化建设的功能。第四,企业文化是文化和管理的融合体,无论是将其划分为管理手段,还是文化活动、文化设施,都不太妥当,难以体现企业文化背后的管理属性、文化属性,即使展开多元活动也会影响到企业建设步伐。

处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企业则呈现出明显差异,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建设企业文化、强化企业文化、传承企业文化,从而全面增强内部员工的凝聚力,促使各项工作都能够稳步进行,企业文化也予以公司深化改革提供重要支撑力量,带动企业建设和发展。企业文化建设能够充分调动并发挥人的力量,能够直接引领广大员工形成统一化的发展路线和行动方向,带动企业建设发展。

(二)风险防控较好

在行业发展过程中,风险防控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内容。无论是市场环境变动,还是内部控制建设,都有可能滋生风险性因素,风险类别多样,主要包括战略风险、经营风险、政策风险、环保风险、财务风险。如果不能及时应对风险、防控风险,则会影响到企业长久发展,如果企业自身的风险防控能力较弱,也难以实现高质量发展。由此可见,处于高质量发展时期的企业能够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性因素、消除风险,发挥企业工作职能,促使企业能够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环境中依旧保持战略主动性。

第一,对于企业战略风险,需要做好风险把控、战略决策,避免重量不重质,避免单一化地放大财务杠杆。反而应该立足于行业发展情况,在提高成本支出的情况下,也能够相应提高项目收益,切实避免形成越扩张越亏损的恶性循环状况,为企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第二,对于企业经营风险,企业项目管理中的任何一个决策、一个工程项目,都有可能造成经营风险,特别是在企业项目投资工作中,很容易出现实际和预期投资不符的问题。针对各种投资偏差则需要工作人员做好复盘总结,基于企业发展情况,挖掘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企业经营风险降到最低。

第三,对于企业政策风险,行业政策变化将会对整个市场经济环境造成诸多影响,这种政策风险与企业和个人都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企业想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也要紧跟政策发展的角度,针对政策调整变化内容,保证政策落实到位。并能够不断调整企业管理模式,确保企业始终保持在高质量发展状态。

第四,对于企业环保风险,企业管理将会不可避免地造成资源浪费、环境破坏,有时候还会出现废水、废气排放超标的问题,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也需要有效应对各种环保风险,如果出现问题,则需要及时进行处理。如果由于超标排放问题,已经引发舆情,则需要应用技术手段做好舆情监测,维护企业自身形象。

第五,對于企业财务风险,对于任何行业领域、任何企业,财务管理始终是工作重点,任何一个环节处理不当,都有可能造成财务风险,损害企业经济利益。企业高质量发展,则需要强化自身的财务风险防控能力,实现企业财务工作的全过程管理。还可以加强和当地政府部门的业务合作,如果出现财政压力过大的情况,则可以及时和政府部门进行沟通,调节财务问题,减少经济损失。

(三)产业积累丰富

高质量发展的企业往往具备良好的产业规模、产业基础、产业经验。首先,高质量发展企业多处于行业发展的龙头位置,无论是资产体量,还是项目数量都比普通企业多,也能够为技术管理、项目运营等各个环节形成良好基础。一项良好的企业运营管理策略也是经过时间检验的,当时间检验、措施可行有效,则可以将其进行推广和宣传,直接应用于其他项目中。其次,高质量发展企业往往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企业变大变强的过程,也是探索实践、累积经验的过程,企业建设发展过程中,通过一个个项目活动的累积,能够不断强化产业工作能力。这种产业工作能力需要长期发展形成,并非简单通过并购重组就可以实现,也正是基于强大的产业基础,为企业今后建设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再次,高质量发展企业往往具备丰富的产业工作经验。企业通过多年来的行业深耕,早已储备了诸多经验,在行业发展过程中,也许市场环境出现诸多洗礼,也许经济环境波动不停,企业在大浪淘沙中不断累积经验、强化能力。

(四)注重节能环保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的社会主题,产业建设也应当抓住时代发展的机遇,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够更加关注节能环保,助力企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首先,注重节能环保符合企业高质量服务的发展需要。现如今人们的生活品质要求不断提高,对于生态环境的建设要求也在相应提高,秉持着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的工作理念,着重于展开污染防治攻坚战,切实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以轨道交通企业来讲,本身具有突出的公共事业属性,能够予以人们日常生活更加便利的服务,增进社会公共福利。企业想要高质量发展,也需要充分结合环保产业,把握环境治理的工作要点,应对环境污染问题。

其次,注重节能环保符合企业高质量经营的发展需要。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则需要从企业自身发展情况出发,结合行业生存的现实需要,不断细分工作领域和业务内容,转换增长动能,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需要注意的是,个别企业为了谋求经济利益、抢占市场资源,促使自身资产规模和自主经营能力难以达成协同关系,后续各项工作也很难顺利开展,再加上外部市场环境变化多样,宏观经济下行,促使企业规模扩张更加困难。既往经验表示,想要实现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绝对不能单单扩大资产规模抑或放大财务杠杆,也不能一味只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规模扩张速度,反而忽视了企业自身发展情况、忽视质量效益。企业高质量发展,也需要沿着高质量经营的路线,基于市场环境变化和企业自身规模,增强自身实力,形成市场竞争力。

(五)品牌建设较好

企业处于高质量发展时期,往往都十分注重品牌建设。良好的企业声誉、品牌形象,能够予以良好的视觉观感,企业高质量发展也要充分注重自身企业文化、形成品牌涵养的效用,带动企业品牌的高质量发展,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也能够在行业发展过程中,逐步累积工作积累,秉持厚德载物的工作理念,予以消费者更加诚心实意的工作服务。而企业高质量发展本身的品牌生命力,则源自既往传统文化历史的传承,紧跟时代变化的探索创新精神。

一方面,企业高质量发展,想要实现不浮躁、不骄傲,也需要持续坚持既往工作模式,始终坚持制作自主创新产品和自主经营模式,塑造百年品牌。正确认识企业产品的目标用户,注重了解每一个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形成用户画像,促使产品设计更具针对性和创造性,秉持 “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始终将产品品质放在首位,实现产品品牌和目标群体的一致性。

另一方面,企业高质量发展往往还会形成线上+線下的平台模式。特别是电子消费模式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质量发展企业还需要创建形成品牌形象门店,将线上销售渠道、线下销售渠道进行充分整合,促使受众能够以更加多元的渠道去认识品牌、了解品牌,也能够提高购买欲,提高经济效益。线上平台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促使消费者购买更加简单方便,线下平台则充分发挥销售门店本身的体验功能,消费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查看新产品、了解新产品,实现多重体验。

(六)注重创新建设

创新作为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不仅直接彰显着国家综合国力,也彰显着企业自身的发展水平。高质量企业不仅仅是各种优质资源的提供者,也是各种创新活动的执行者,创新是高质量企业的重要标志,也是各个企业突破圈层、形成竞争性发展优势的关键内容。对于那些高质量发展企业,也都十分注重创新发展,企业内部展开体制变革、活动创新,则需要打开思想这个重要关卡,敢于突破既往模式中的不足,敢于面对纷繁复杂的市场环境,善于运用新思想、新观念去应对多元环境变化。特别是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打造高质量企业,也需要树立形成锐意进取的创新工作精神,形成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构建形成良好的企业工作环境。

事实上,创新不仅是一种重要指导思想,也是一种驱动力量、行动方向,是企业管理改革中的关键内容,也会贯穿于日常工作中。不仅需要创新技术手段,也需要创新思维理念,一些企业管理人员自身思维较为落后,一味追求企业的平稳发展,很少会应用技术手段进行突破创新,工作模式和业务内容千篇一律、没有变化,将会阻碍企业建设。相反,那些高质量发展企业却始终秉持着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树立现代化的工作理念,实现产品和服务水平的提高。许多轨道交通企业便采用技术手段,提高产品研发成熟度,开始使用三维CAD设计、CAE技术、现代仿真分析的工作方式,优化产品设计方案、切实减少设计误差。

企业展开自主创新,能够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创新方式多元,不仅可以进行技术创新、思维创新,还可以实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任何一种创新方式都需要和社会发展相结合、和宏观政策相结合,更好地满足社会环境的需要,予以社会公众高质量服务,着力提高社会生活品质。

二、高质量企业发展趋势

(一)信息化水平逐渐提高

伴随着人工智能、5G、云计算等各种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普及,社会生活出现了方方面面的转变,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也开始有所突破,将技术手段应用于企业建设管理工作中,能够助推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推动企业朝向信息化发展方向前进。近年来,大数据融合程度不断加深,基于行业发展情况,着力推进企业产业机械化智能化改造。产业建设、企业发展,也需要从技术的角度展开分析,立足于市场环境需求,实现降本增效的作用。首先,企业管理和互联网技术相结合,不断增强数据实时分析等方面的技术应用水平,还可以通过设计、研发生产经营模块,促使企业建设朝向产业化经营和规模化建设,还可以借助先进经验进行传播,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其次,始终秉持问题导向,通过技术研发,改进设备设施、技术工艺、管理模式、操作方法,还可以将既往经验总结成为便于推广的技术经验,实现科技赋能的作用效果。再次,基于行业发展现状,立足企业长足发展,追求技术创新,打造核心专利技术,予以企业竞争性发展优势。尽管一些技术手段未必能够取得良好的实践效果,但是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变化,通过核心专利技术能够为企业形成独一无二的独特优势。此外,还应当加强企业之间的技术合作,通过智库建设、搭建工程技术中心等多种方式,提高科技创新水平。

(二)开放性程度不断加强

企业想要提高发展水平,应当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不断完善管理机制,构建形成更加完善的监管体制,还可以相应建设安全审查制度,有效应对企业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风险。充分挖掘和利用境内外优质资源,实现技术、人才的充分整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优化资源配置水平,从而带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企业高质量发展从来不是单一企业的问题,而与整个市场环境息息相关。实践表明,任何一个高质量发展企业都经过了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都是优胜劣汰后的发展结果。企业发展也需要保持国际视野,实现本土文化和国际文化的共同融合,把握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步伐,着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并不断加深各个国家、各种产业发展形态的深度融合,形成竞争发展新优势。

企业坚持开放包容的思维理念,也是在合作竞争中挖掘机遇、创造效益,无论是采用产业合作,还是企业并购方式的业务合作方式,都不只是简单停留于资本市场的合作,也是一种文化理念的碰撞和融合,企业如果缺乏开放包容的气度,即使展开多元活动,也很难取得理想效果。由此可见,企业想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今后应当不断加强市场开放,融合多元文化。

(三)文化科技融合促发展

科技文化融合是当前社会的主要发展趋势,基于丰富的文化资源、运用科技创新能力,重新整合产业发展布局,将5G、大数据等技术手段相互进行整合和建设,形成良好的文化业态,能够带動企业实现提质增效,也能够成为当前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延伸既有的文化产业链条,不断制造创新形成高科技产品,建设文化产业园区,能够在建设企业的同时,带动城市发展,优化城市经济结构。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特征展开分析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处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企业不仅具有良好的风险防控能力、优质企业文化,而且还具备丰富的积累储备和创新管理水平,不仅注重节能环保,而且非常注重品牌建设,在此情况下,今后也应当不断加强技术研究,切实提高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敬严,高敏,方硕.高质量发展内涵下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转换分析[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5(03):1-6.

[2]贺庆.划小核算助推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21(10):115-117.

(作者单位:兰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品牌建设高质量发展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唯品会的品牌塑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