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敦煌人:大漠黄沙地,奋斗绽芳华

2022-05-30 01:19:40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2年30期
关键词:莫高敦煌研究院莫高窟

1988年出生的王娇,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进入敦煌研究院,7年来一直从事敦煌石窟考古报告的编写工作;1987年出生的杨金礼,19岁来到莫高窟,成为一名壁画修复师;90后刘小同2014年加入,专注为莫高窟“画像”……如今的敦煌研究院拥有一支200余人、产学研一体的保护队伍,其中不乏80后、90后、95后。他们在青春年华来到敦煌,深深扎根,为“把莫高窟保护好,把敦煌文化传承好”而坚守、奉献。

人物解读

角度一:精神傳承。

传承的是技术,更是精神。一批批年轻人来到莫高窟,沐月当歌、踏沙而行,守护石窟、守护文明,在文物保护和研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取得了成就。一代接着一代干、一棒接着一棒跑,文物保护事业就有了源源不断的新动力,历史文脉必能更好传承下去。

角度二:秉持匠心。

文物修复保护既需要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也当有“千万锤成一器”的卓越追求。掌握遗迹细节,需要一遍遍去洞窟观察核实;壁画年代久远,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不可逆损害;临摹古人作品,差之毫厘就会被懂行的人看笑话。无论是编撰考古报告,还是修复出现病害的壁画,抑或是通过临摹恢复壁画原貌,“干这一行,真得磨性子,心要沉得下”,这是老一辈莫高人的殷殷叮嘱,也是年轻人参与其中的切身感悟。

角度三:接续奋斗。

在莫高窟,时间是一种特别的存在。刘小同和同事们致力完成的莫高窟第172窟的整窟复原临摹工作,始于2017年,预计2023年结束;王娇参与编写的《敦煌石窟全集》第二卷《莫高窟第256—259窟考古报告》,已历时10余年。以5年、10年计的一项项目标清单,是文物保护工作的时间刻度,也映照着当代莫高人青春奋斗的足迹。文物保护工作任重道远,需要一代又一代文物工作者接续奋斗、久久为功。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澎湃新闻)

运用示例

在敦煌研究院,有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家大家,也有许多默默坚守的年轻人。他们受前辈感召,追寻艺术理想,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各展其才、各尽其能,传承莫高窟的保存、保护、研究事业。莫高人身上那份“择一事、终一生”的信念,那种“夜夜敦煌入梦来”的炽热情怀,那份“做好传帮带、传好接力棒”的担当,始终在赓续绵延。新一代莫高人正接过老一辈的接力棒,为敦煌文化的永久保存和永续利用继续努力,贡献力量。

(编辑:王冠婷)

猜你喜欢
莫高敦煌研究院莫高窟
天鹅
莫高窟,走过千年
中国三峡(2017年9期)2017-12-19 13:27:40
莫高窟第245窟主尊定名考
西夏学(2017年2期)2017-10-24 05:34:50
莫高窟第445窟的造像组合与功能
敦煌研究院与大英博物馆首签合作备忘录
中国收藏(2017年6期)2017-06-20 08:09:09
探春
文艺论坛(2015年9期)2015-11-22 06:31:57
莫高窟里看藻井
探春(短篇小说)
创作与评论(2015年9期)2015-05-30 16:26:39
Effect of cytotoxic T-lymphocyte antigen-4, TNF-alpha polymorphisms on osteosarcoma: evidences from a meta-analysis
敦煌:逾万平方米壁画“数字化”
文化产业(2013年8期)2013-04-29 16:5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