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中学生数感的培养

2022-05-30 00:42卢德天
文理导航 2022年32期
关键词:数感运算新课标

卢德天

【摘  要】本文从数感结构的数、运算、估计、情境四方面入手,结合实例,提出了从数的认识、数的运算与估算以及数感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这三个角度,在课堂中渗透数感思维的数感培养方法。

【关键词】新课标;数感;运算;估计

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及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以及运用数字关系和数字模式进行推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在一定程度上能主动地、自觉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亦即学会“数学地”思考。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中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眼光主要表现为:抽象能力(包括数感、 量感、符号意识)、几何直观、空间观念与创新意识。

数的认识是数学学习的基础。从认识自然数,到有理数、实数、复数,我们学习的数越来越复杂、抽象。但是数字的学习逃不开对于数的意义、数的关系的学习。认识数、理解数是良好运用数字的基础,也是数感建立的基础。

一、数的认识

在小学,学生认识了基本的自然数、小数。学生通常是在丰富的实际生活背景中抽象出数字的概念。进入初中后,人教版初中数学第一课是正数与负数。在学习新知识“负数”时,我们也应利用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学生觉得负数的出现是有必要的。

例1:(1)北京冬季里某一天的气温为-3℃~3℃。“-3”的含义是什么?这一天北京的温差是多少?(2)某年,我国花生产量比上一年增长1.8%,油菜籽产量比上一年增长-2.7%,“增长-2.7%”表达什么意思?

本章引言中给出两个具体的生活实例。温度是学生熟悉的,产量增长是生产实践中常用的数据,都是具体生动的例子。由于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产生了新的数——负数。其中,-3℃表示零下3摄氏度、增长-2.7%表示减少2.7%。在给出更多的具体例子后,我们能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如果一个问题中出现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可以用正数和负数分别表示它们。

上述的案例中,学生通过对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观察,理解负数的现实背景和产生的必要性,也能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认识数字后,学生要意识到数字不是孤立的,学生要懂得寻找数字之间的关联。进入初中后,数的范围扩大到了实数。因此,每个数字都有所属的集合。

例2:属于下列哪个集合(   )。

A.分数集合    B.无理数集合     C.正数集合

经过测试,50名初三学生中有32名学生选择B、C,6名学生选择A、C,10名学生选择B,2名学生选择C。对于单独选B的学生,可以认为是没想到题目多选,审题时只看了B就选了。问题是6名选择A、C的学生,经过提问了解到,学生认为的分母为3,分子为,因此很疑惑为什么不为分数。这体现学生对于数字的概念理解不扎实或遗忘。课堂上应回顾概念:既约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应都是整数,分数可以化为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而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因此两个概念之间是互斥的。而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因此它不为分数,是无理数。数的分类是数的概念的理解与应用,也是数与数之间关系的第一部分。

再者,两个数字之间的关系有:①相等与不等关系;②相反数、倒数等关系;③平方与算术平方根等关系。数的相等关系也体现了同一个数的不同表示法,例如0.5==50%;数的不等关系就是比大小,在初中学习了正负数后,我们引入数轴这一工具。在实数章节,我们认识到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因此不仅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所有的实数,还能借助数轴比大小、学习数的加减法、理解数的绝对值相反数等概念。数轴将抽象的实数具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例3:在数轴上画出表示的点。

表示整数、分数对学生来说是相对简单的,而表示如的二次根式,学生需要利用勾股定理,构造直角边为2,3的直角三角形,得到斜边为,从而用圆规在数轴上截出。这一结果也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是真实存在的数,是可以在数轴上表示出来的,它就在3,4之间,因此3<<4,甚至可以用二分法逼近得到3.5<<4,进而逐步求它的近似值。这些过程都可以加深学生对无理数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数感。

数的意义与关系是学习数的重点,认识数的概念,理解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是发展数感的关键,也是灵活运用数的基础。

二、数的运算与估算

数感的应用首先是运算,所有复杂的运算都是由基本的运算复合而成的。学生依次学习了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等运算,对于运算的灵活运用建立在对于运算符号的理解上。如果没法理解根号的意义,那么就没法求出的值。因此,对于每一个运算,学生都要掌握:这个运算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這个情境下要使用这个运算;这个算式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这个运算的结果会是怎样,即预测运算结果的范围以及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例4:|-2|+2sin30°-(?仔-1)0

初三学生在面对本题时,50名学生中41名学生得到正确答案,其余9名学生的错因体现在:①7人对三角函数符号的理解有误;②2人绝对值运算出错。在与7名学生询问错因时,得到一个啼笑皆非的说法:当天sin30°的符号在打印时,打印成sin300。学生在同一个题目中看到sin300与(?仔-1)0,反复对比打印的结果,认为sin30°表达的是sin30的0次方。一个打印的失误暴露了学生对符号理解得不深刻。在学习三角函数时,学生有学习sin230°的记号,当时已经认识到这个记号表达的是sin30°这个数的平方,等于。联想学习下,sin30°的0次方应该写作sin030°。若老师们从更高的视角来看,高中学习了弧度制和角度制后,sin30°与sin30的含义是截然不同的。

上述案例告诉我们,数学运算许多时候以数学符号为载体,因此正确计算的前提,是对运算符号、运算法则、运算律的正确理解。

一直以来,我们习惯于教导学生分析题目条件,匹配相应解题思路,套用公式,得到唯一而准确的答案。然而估算思想却是数感概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估算,或叫作计算的感觉能力,是指个体懂得什么情况宜于估计而不必作精确计算,并会加以应用,特别适用于解决日常实际问题和判断一些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中指出:“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和数的运算解决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估算的思想,在过去的数学课程中并没有得到太多的重视,然而,估算思想在许多时候能帮助人们快速解决问题。人教版七年级下第六章实数的数学活动2中,给出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

例5:据说,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一次出国访问途中,看到邻座阅读的杂志上的智力题:一个数是59319,求它的立方根。华罗庚脱口而出:39,乘客很惊奇,问计算技巧。

作为一个智力题,大多时候我们是不能硬算的,得借助一些技巧,例如估算。由103<59319<1003,可得10<<100,故是两位数;由59319的个位数字上是9,将0到9的所有数的立方都计算后可知,只有9的立方个位数字是9,因此的个位上的数是9;忽略59319中的后三位,考虑到由27000<59000<64000,可得30<<40,能估算出的十位上的数是3,因此在默认59319为完全立方数的前提下,能确认=39。

老师在平时就要创造让学生估算的机会,让学生把握好使用估算的场合,优化估算的技巧。在掌握了基本解题思路的基础上,要有意识乃至无意识地去找寻条件及结论中关于数字的特征、规律,并进行总结、实证,培养自己面对数字的感觉。并通过多次练习、反复验证,磨练、强化这种直觉及信心。

三、数感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最终要高于生活。数感从情境中来,并最终运用于情境的分析和构建上。情境综合了数、运算、估计三个方面的学习。在解决一个实际情境的问题时,既包括了对情境中数量关系的理解和表述,也包括了运算及对运算结果的估计。

例6.小明到学校旁的文具店買自动笔和圆珠笔。圆珠笔295元一支,自动笔1.50元一支。小明带了12元钱,他想买3支圆珠笔和1支自动笔,能买成么?

还没看完题目,学生就会嚷嚷着说题目打印错误了!普通的圆珠笔不可能295元一支。老师可以追问,那同学们认为应该是多少钱一支呢?学生回答应该是2.95元一支。这就是数感良好的反应,学生能判断情境中数据的合理性。题目更改数据后,学生可以从两个角度解决问题:①直接计算购买3支圆珠笔和1支自动笔需要的钱数为10.35元,比较发现10.35<12,所以能买成。该方法是直接计算,会遇到2.95×3+1.5的运算,有一点运算量,但能接受。②一些学生会说:“一支圆珠笔不到3元,三支就是9元不到,加上一支2元不到的自动笔,不到12元,可以买成。”该学生的回答用到了估计的策略,等价于设圆珠笔的价格为x元/支,自动笔的价格为y元/支,由x<3y<2得到3x+y<12,从而避开较复杂的计算,解决问题。在此,估算的思想方法一定程度上有简便的效果。

当然,估算也有其局限性,不一定适用于所有

情况。

例如,老师将题目更改:“圆珠笔2.85元一支,自动笔1.45元一支,小明带了10元钱在身上,他想买3支圆珠笔和1支自动笔,能买成么?”

实际上,由于2.85×3+1.45=10,此时小明刚刚好能够用10元钱买下3支圆珠笔和1支自动笔,不过,此时上述的估算思路就不适用了:3支圆珠笔9元不到,加上1.45的自动笔,总价不到10.45元,但是不代表此时的总价格就会超过10元,因此本题不适合用估算,只能踏踏实实地硬算。

在情境中讨论问题能让学生综合调动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建模意识,一些开放性较强的题目也能让学生发散思维,用多种办法解决问题。在上述问题的解决和变式过程中,学生能体验到良好的数感能寻找更快捷更合适的问题解决路径,也能逐渐学会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并将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

四、结束语

数感作为数学抽象能力中最基础的一环,是解决代数问题以及实际问题的基础。数感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初步地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掌握运用数字关系和数字模式进行推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需要教师从认识数的定义,到数的运算估算,最后实际应用三个环节给学生以帮助。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课后作业设置,甚至于在日常生活的点滴细节上,都应该多给学生机会感知数与数量关系的存在并用以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5-9.

猜你喜欢
数感运算新课标
重视运算与推理,解决数列求和题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有趣的运算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知识归纳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新理念下学生数感培养策略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