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科学大奖设立于2016年,由科学家和企业家群体共同发起,奖励在中国内地(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做出杰出科技成果的科学家。从设立至今,共评选出27位获奖者。
今年的大奖有三位获奖人: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的李文辉获生命科学奖,南方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杨学明获得物质科学奖,香港大学的莫毅明获得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李文辉:要做难而正确的事情
李文辉2001年从协和医科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前往美国哈佛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后担任讲师。2007年,李文辉回国加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开始聚焦乙肝和丁肝病毒的感染研究和相关药物开发。
2012年1月,经过5年的艰苦努力,李文辉团队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了乙型肝炎和丁型肝炎感染动物和人的关键受体——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蛋白(NTCP)。这是乙肝病毒研究领域30年来里程碑式的突破。2020年,李文辉荣获巴鲁克·布隆伯格奖,这是全球乙肝研究和治疗领域的最高奖,他也是中国首次获得该奖项的科学家。
他常说:“要做难而正确的事情,这是科学的品位,不能为了迎合而自降标准。”他鼓励年轻人要坚持科学品位,不断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保持信心和干劲,推动领域更好地发展。
运用示例
将迎难而上作为人生信条,是成就自我的最佳途径。生命科学家李文辉从不自降标准,始终坚持科学品位,最终在乙肝领域获得里程碑式的突破。正如罗素所言:“伟大的事业是根源于坚韧不断的工作,以全副精神去从事,不避艰苦。”作为新时代的奋斗派,我们更应该自强不息,迎难而上,把荆棘丛林当作鋪满鲜花的原野,开拓人生的万里山河。——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林灵彤
杨学明:我是个很幸运的人
自从Eyring和Polanyi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化学反应过渡态理论以来,化学动力学研究多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杨学明所从事的正是气相与表面化学反应机理和动力学研究。
杨学明1991年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获得博士学位,先在美国从事了几年博士后工作,后赴中国台湾原子与分子科学研究所工作。2001年,杨学明回到祖国内地,担任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18年,他主持建成了我国第一台大型自由电子激光科学研究用户装置“大连光源”,这是当时世界上唯一运行在极紫外波段的自由电子激光装置,标志着我国自由电子激光的相关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我是个很幸运的人,一辈子都在做自己特别喜欢的事。”回首科研过往,杨学明颇为感慨,“没有什么比自己的成果给国家科研带来价值更重要。”
运用示例
2022未来科学大奖得主杨学明说:“我是一个很幸运的人。”喜欢和坚持加在一起的量变,可以引起名为幸运的质变。电竞职业选手丁才智年年止步于亚军,但他总是乐呵呵地说:“没拿冠军我怎么退役。”他坚持日复一日高强度训练,除了过年那天从来没停止过。终于,他一举拿下第五人格职业联赛赛事总冠军。赛后采访时,他流着泪说:“我是一个很幸运的人。”天生的幸运是巧合,而后天的幸运叫热爱与不懈。——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吴唐霖
莫毅明:做研究一定要有耐力
莫毅明1956年出生于中国香港,上高中的时候,他接触到华罗庚的《数论导引》并有所启发,立志要当一个数学家。
1980年,莫毅明获得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1994年,他怀着香港即将回归祖国的憧憬回港任香港大学讲座教授。他致力于引进前沿学科,多次在中国科学院、武汉大学等机构作系统性的专题演讲。2007年,莫毅明以《关于对称与齐次空间的复几何》研究项目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他对此感到无比欣慰,“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石,我期望借数学上的发现及创新,在科研道路上为国家作出更多贡献。”
在莫毅明看来,数学追求的是真理,对理论的严谨度要求非常高,哪怕有一点过不去整个问题也要重新看。往往看起来可以成功的时候会发现有问题,所以莫毅明认为,做研究一定要有耐力,要能够接受中间的困难,有能力接受失败。
运用示例
要想奔赴理想,就必须有卓绝的耐力。莫毅明日复一日地研究数学,只要有一点儿的错误就必须从头来过;江梦南,双耳失聪,她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努力,还要有坚定的决心,才能实现梦想。这些都需要耐力。人生路上也许会有很多困难,只有迎头赶上,抱有持之以恒、坚韧不拔的态度,方能砥砺前行。——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王子轩
(选摘自看看新闻网、澎湃新闻、DeepTech深科技、《深圳特区报》等/编辑:关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