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燕
朱熹在《训学斋规》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其实,读书除了要做到“三到”外,还有“一到”,即“手到”,这“手到”就是写读书札记。读书札记,即读书笔记,是指人们阅读书籍或文章时,摘记要点、心得,随时随地把它记下来的一种文体。那么,读书札记有哪些形式?如何写读书札记呢?
一、提纲式:勾勒全文,明确主次
提纲式读书札记,是通过编写、勾勒内容提纲,明确主要和次要内容。这种读书札记,以理清书的主要内容为目的,使人更条理地掌握全书的内容逻辑、作者的思想脉络等。如俞平伯先生的《我们应该怎样读〈红楼梦〉》中这样说道:
《红楼梦》全书虽以贾宝玉、林黛玉爱情为线索,大观园的风月繁华为背景,但它的真正重点并不在这些地方,它对封建社会的上层统治阶级是深恶痛绝的。它写贾家用度的奢侈、长幼的淫乱、礼法的虚伪、骨肉的内讧、在社会上的专横、对下人的残忍、收租放账的剥削,等等,都非常深刻。
二、评注式:有感而发,随文批注
评注式读书札记是在原书正文旁边加上批注,对书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评论,写下自己的感想、体会,以肯定其思想艺术价值。我国古代学者常用这种方法评点名著。如金圣叹评《水浒传》、脂砚斋评《红楼梦》等都属于评注式读书札记。这种札记,贴近文本,且角度灵活地指出作者语言的妙处,指出某段文字的精华所在。如《红楼梦》第一回原文及脂砚斋评点:
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补天济世,勿认真,用常言。)于大荒山。(荒唐也。)无稽崖。(无稽也。)炼成高经十二丈、(总应十二钗。)方经二十四丈。(照应副十二钗。)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合周天之数。)只单单的剩了一块未用,(剩了这一块便生出这许多故事。使当日虽不以此补天,就该去补地之坑陷,使地平坦,而不得有此一部鬼话。)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妙!自谓落堕情根,故无补天之用。)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煅炼后,性方通,甚哉!人生不能学也。)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三、心得式:立足作品,旁征博引
心得式读书札记,是一种较为综合的读书笔记,一般要求对所读文章、书籍有自己的理解,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或作全面分析,或作重点评论,并写成文章。写心得体会式读书札记,必须紧扣原文,边引文,边分析,边议论,写出真实的感受,杜绝断章取义、曲解原文。感悟角度可以是对文章内容、思想情感的理解,也可以是对作品的精彩语句、语言特色等进行推敲、品味。如《无理而妙——读〈再别康桥〉》一文中的一段: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这句想象奇特,是谁能把天上的彩虹揉碎,看似无理,却十分美妙。诗句写出了潭水清澈可鉴,波光粼粼,色彩斑斓,真是“天光云影共徘徊”啊。“沉淀着彩虹似的梦”,梦怎能有色彩?梦怎能沉淀?诗句写的是这潭水之美,让人沉醉,仿佛进入梦境一般。梦无处可寻,诗人偏要撑一支长篙去寻梦,这恐怕就是“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吧。一虚一实,虚实相生。船可載人,也可载物,“满载一船星辉”,想象博大丰富,船小却可容纳宇宙,可见诗人陶醉在星光下的康河里,“在星辉斑斓里放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