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四史”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的思考

2022-05-30 23:19:36张利花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36期
关键词:四史思政课理想信念

张利花

[摘           要]  高职思政课与“四史”教育在理论依据和育人宗旨上是一致的,高校思政教育主要渠道落实在思政课上,推动“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理顺“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的理论依据、分析融入的价值意义、探索融入的路径,有助于达成思政课的育人目标。

[关    键   词]  “四史”教育;思政课;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6-0161-03

教育大计关系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人才。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建设好思政课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培育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和职业素养。推动“四史”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能够提升思政课育人目标。

一、“四史”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的理论依据

思政课发挥着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和科学价值观的功能,是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要显性课程。为了创新思政课的建设体系实现推动“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的目的,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指示。如《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心创新思政课课程体系,开设“四史”教育等系列选择性必修课程[1];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将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和“四史”教育结合起来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2]等,要广泛宣传“四史”教育,使“四史”深入人心,这为“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做了指示规划,为高职教育体系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堂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根本遵循。

“四史”是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统称,将“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堂,引导青年学生系统了解“四史”的发展脉络,尤其是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党史,蕴含着无尽的精神财富和榜样力量。以宏观的历史视野认识“四史”发展的历史过程,了解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筚路蓝缕到惊天动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的艰辛和不易,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养分。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最大的优势,理解新中国发展到今天的来之不易,坚定“四个自信”。

二、“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的价值意义

教育大计关系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人才。高职院校是高校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院校教育的办学立足点就是职业化教育,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建设者,培育大国工匠的任务。思政课是高职课程体系中承担着关于理想信念铸魂育人的使命,发挥着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功能,是培育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理想信念和职业素养的主要课程体系。推动落实“四史”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有助于育人目标的实现。“四史”教育能够有效引导青年学生努力践行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和学史力行。

(一)鉴往知来,学史可以明理

历史以雄辩的事实证明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也没有辜负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更是开辟了中国实现现代化新途径,丰富了人类社会历史实践活动。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学生的历史知识有限,推动“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增进学生对“四史”发展过程的深入了解,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营养。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去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

(二)学史可以增信

“四史”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有助于青年学生搞清楚我国历史发展的阶段,明白历史前进的方向和趋势,系统地了解党发展的脉络。引导学生树立唯物主义历史观,深刻明白我国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選择,增强“四个自信”。引导青年学生从“四史”学习中汲取精神营养,赓续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血脉,争做有为青年。

(三)德为才帅,学史可以崇德

推动“四史”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堂,恰当用历史人物身上的道德品质融入思政课程教学中,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和培育良好的道德品质,使思政课程的理论有了源头活水,避免了枯燥的说教,能够实现帮助学生系好人生“第一颗扣子”的教学目标。提炼出“四史”中为国家发展进步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人物身上的美德和精神,从历史故事中提炼美德教育素材,重点突出先进人物的美德与精神,倡导榜样的力量,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道德品质[3]。

(四)学史力行,促进知行合一

《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4]一百多年的党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荡气回肠的奋斗史,先辈英豪们以敢于牺牲、英勇奋斗的精神书写了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党史中蕴含着这些可歌可泣的人物故事和英勇的奋斗精神,将“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程,有利于培育激发青年学生奋进有为、矢志不渝的报国斗志。

推动“四史”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堂,能够实现帮助学生系好人生“第一颗扣子”和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标。

三、“四史”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的路径

(一)教师推动“四史”教育融入

办好思政课的关键在教师,高职思政课建设的保障就是教师队伍。首先,配备足够数量的思政教师是完成思政课教学任务的保障。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政课师资队伍的建设,教育部明确提出:“高校要严格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 ∶ 350的比例核定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部分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与教育部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为了配齐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数量,高职院校加大对思政队伍的建设力度,通过招聘引进、校内专岗、返聘高职称退休教师、校领导干部下沉教学一线出任兼职思政课教师等多措并举的方式,实现在数量上配齐思政课教师队伍,保障教学质量。其次,教师的理论文化素养也是思政课建设目标达成的有力保证。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能力,借助国家构建的思政学习平台如“周末理论大讲堂”、骨干教师研修班、高校思政教师研修基地等,通过培训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理论素养;鼓励倡导思政课教师提升学历、完善思政课教师队伍职称评价机制,构建一批理论功底扎实、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思维新颖、视野开阔、师德师风严明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育。

(二)“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的策略

思政课程发挥着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和科学价值观的功能,是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要显性课程,促进“四史”教育和思政课程的融合需要探索融入的相关内容和融入的方式问题。

1.“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的内容构建

探索“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需要积极构建能够融合的相关内容。高职思政课程体系不同于普通高校,由于高职的学制体系限制,思政课程体系由三门课程构成,分别是思想道德与法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在探索“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中天然的没有近代史课程的优势,需要在这三门课程中探寻可以融合的相关内容。第一,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讲述理想信念、中国精神、爱国主义部分内容时,深挖“四史”特别是党史中涉及相关内容的故事,使理论学习与鲜活生动的党史人物故事结合起来,理论有了源头活水的支撑不再枯燥,提升课堂趣味性,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以情说理的过程中播种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情感。第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性飞跃理论成果的结晶,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展开,脱离“四史”背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就无从开展。第三,形势与政策课程时事性强,看似与“四史”的发展脉络没有必然的联系,然而正如马克思所说:“人民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所选定的条件下创造的,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的。”形势与政策课程更加体现历史视野审视和时代大潮推动,当下的时事随着时间的推移变迁为历史。“四史”教育融入形势与政策课程,引导学生构建大历史视野,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国际和国内经济、政治的发展形势,认清历史发展趋势,把握时代发展的大势,坚定“四个自信”。

2.用好“互联网+”翻转课堂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探索“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堂,避免传统教学以讲授为主相对枯燥,需要运用适当的教学方式。要用好思政课堂这一铸魂育人的主渠道,与时俱进采取“互联网+”翻转课堂,这种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例如,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例,采取“学理论·唱红歌”的方式将“四史”教育融入课堂。该课程一至四章,系统讲述“毛泽东思想”部分的内容。利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选取革命、建设年代与教材理论相关的红歌,课下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运用互联网查阅红歌诞生的历史背景,录制小组唱诵的红歌,以实践作业的方式提交。课上教师讲授相关部分的理论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乐于加入课堂中。运用“互联网+”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推动“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既丰富了思政课教学实践活动,又使思政课理论讲授的内容有了坚实的事实根据,有理有据,“运用历史中鲜活的故事,讲清楚历史逻辑和历史规律,从而引导学生弄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基本道理,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5],理直气壮上好新时代思政课。

(三)“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实践途径

“四史”教育内容以理论性为主,单一依靠教师教授的形式融入思政课学生兴趣不大,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效果更加生动、鲜活,能弥补纯理论讲授型的不足。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内校外实践活动来辅助“四史”教育课堂具有显著的效果。

1.组织开展校园教育活动实践

高职院校的学生理论基础薄弱但活泼好动,实践能力相对较强。这种特点导致学生偏重于喜欢实践活动的教学方式,而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是校园,学生绝大多数时间是在校园中度过的。推动“四史”教育融入课堂,要利用好校园实践活动和积极开拓第二课堂,学校党团机构可以以党在历史上的重要纪念日为契机,宣传利用好可以为学生营造学习“四史”特别是党史的红色理论文化背景,用红色文化浸润濡染学生的理想信念和品格养成。如推动形成校党委团委牵头举办党史知识竞赛、社团举办以“四史”教育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四史”教育主题班会、利用线上媒介如微信公众号等结合重大节日宣传推动形成学习“四史”的校园氛围。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增强“四个自信”,将爱国之情化为报国之行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

2.拓展校外教育实践活动

推动“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真正做到“四史”教育入脑入心,可以充分利用校外广泛分布的“四史”教育资源。五百多年的社会主义发展史、一百多年的党史、七十多年的新中国史以及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史,时间跨度广泛,架构起宏大的历史视野,其中积淀了关于理想信念、关于爱国奉献、关于创新进取等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学习参观当地革命圣地、革命纪念馆等,这为拓展校外实践活动、促进“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提供丰富的校外素材。学生通过身临其境重温党史,了解历史背景,学习红色文化,增强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爱国主义情怀的教育,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坚定“四个自信”争做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19(9):4.

[2]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新华网,2020-01-08.

[3]郑丽榕.试论“四史”教育融入成人高校思政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路径[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2(3):56-59.

[4]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1(7).

[5]成旦红.“四史”学习融入思政课堂 让理想信念教育入脑入心[N].中国文明网,2021-05-18.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四史思政课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当代陕西(2022年6期)2022-04-19 12:11:52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回族文学(2022年2期)2022-04-15 22:07:47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社会科学家(2021年3期)2021-04-30 09:12:04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小主播上微课 团队员学四史
少先队活动(2020年9期)2020-12-17 06:17:31
遇见“四史” 图说“第一”
上海工运(2020年10期)2020-11-03 01:18:46
队史连“四史”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3:02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人大建设(2017年5期)2017-04-18 12:57:32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