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问博
论证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联结论点和论据的纽带。当我们确立了鲜明的论点,并占有一些论据作为论点的支撑后,如何推导出令人信服的合理的结论就显得尤为重要。也就是说,合理性是论证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
如何写出论证合理的作文呢?我们应具备四种意识:
一、说理意识
议论文中的“摆事实,讲道理”不需要事无巨细,只需要把自己的观点说清楚,道理讲明白就行。树立“说理意识”,有助于把道理讲清讲透,突出议论文的特点。而“理”要说好,离不开理性思维。理性思维是一种有明确的思维方向,有充分的思维依据,能对事物或问题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的思维方式,运用理性思维进行分析,说理能更有条理,更加透彻。
二、方法意识
说理是抽象的,在说理的过程中需要运用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法,如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只有这样,才能使论证充分、详实、严密,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1.举例论证
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来论证论点的方法叫举例论证。这种论证方法可使论证更加真实可信,说服力更强。例如《谈创造性思维》一文中,作者举罗兰·布歇内尔边看电视边思考,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最终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的例子,有力论证了“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这一观点。
2.道理论证
主要是指引用名人的言论、公认的道理、定理、公式等,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的方法。这种论证方法可使论证更概括、深入,具有权威性,更有说服力。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中就多次引用孔子的名言来证明论点。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论证了要从自己的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即“乐业”这一论点。
3.对比论证
通过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进行对比,突出强调某一论点的方法称之为对比论证。这种论证方法可使论点更加鲜明突出。比如《谈创造性思维》一文,先从反面说“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再从正面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正反对比,使论点更加鲜明突出。
4.比喻论证
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能将抽象深奥的道理讲得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容易被人接受。例如《谈读书》中将“人的天生才干”比喻成“自然花草”,将“读书”比喻成“修剪移接之术”,以此来论证“读书可补天然之不足”这一观点。
三、分析意识
论证不是观点、材料的堆砌,而是围绕观点对材料进行分析整合的过程。包括:
1.揭示本质
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或者是举出实例后,用自己的语言把对中心论点本质的理解或者材料包含的深刻内涵阐述清楚,可使文章的说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透过现象揭示本质,本质一揭示出来,说理的力量也就能显现出来。
2.分析因果
从逻辑的因果关系上对材料进行分析说理,用原因与结果的必然联系来证明论点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3.学会假设
假设分析是运用假设推理对所列举的论据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分析论证,首先必须较完整地引述论据,然后提出并不存在的假设,并据以推导出一个与事实完全相反的结论。叙述正面事例可从反面假设推论,叙述反面事例可从正面假设推论。基本格式为:材料+反向假设推论+结论。
4.进行对比
说理时把正面论据(或观点)与反面论据(或观点)进行对照分析,对比鲜明,能有力地证明观点或深化观点。
四、结构意识
议论文是“讲理”的,“讲理”要一步一步,一层一层,甚至“抽丝剥茧”,具有结构意识,才能让文章思路清晰、结构合理。
1.总分总式
这是议论文常见的一种结构模式,文章在开头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以分论点的形式从多个不同的角度来论证中心论点;也可以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层层深入展开论证。例如《理想的阶梯》,开篇引出中心论点: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为了更好地论证这个中心论点,作者又提出了三个分论点,分别是“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分论点一援引的论据是“马克思读书”“诺贝尔实验”;分论点二援引的论据是富兰克林、鲁迅的名言,“巴尔扎克勤奋写作”和朱自清的《匆匆》;分论点三援引的论据是伽利略、布鲁诺、高尔基、华罗庚、开普勒、道尔顿、爱因斯坦,并结合现在青年的实际展开论述。最后总结论点:“奋斗,是改变现实的杠杆……只有以不懈的韧劲,一级级攀登,才能一步步接近那光辉灿烂的理想高峰。”
2.并列式
并列式(横式结构)是对中心论点所涉及的几个主要问题分别进行论述,几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掌握这种模式的关键是从几个方面多角度地观察、分析、认识事物。可按事物的性质并列,也可按事物的特点并列。例如《敬业与乐业》一文中,作者在提出了中心论点“‘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后,先论述了有业的必要,又分别论述敬业和乐业,两个分论点平行并列;最后总结全篇,勉励人们要敬业乐业。这种提出分论点的方式就是并列式。
3.递进式
分论点之间有一定的顺序,只有按照这种顺序进行排布,才能使论证思路环环相扣。若论点的内涵本身呈现层递关系(主要表现在事物的理解程度上),从表面进而认识到事物的本质,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最后深刻地揭示出事物的本质,这种议论文的分论点也需要用递进式。例如《论教养》一文中,文章先在开篇提出“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然后提出分论点,分论点一是分析教养的思想核心是尊重别人,分论点二是阐述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分论点二是对分论点一的进一步阐发,二者在内容上属于递进关系,在次序上不能颠倒。
4.对照式
即论证时需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事物,也就是说,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又要关照事物的反面的时候,我们就需要用对照式论证。例如《勤奋——为人生酿造甘甜的蜜》一文中,開篇先引用鲁迅的话“天才就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来学习”,提出论点,然后举例分析王羲之在池边练习书法,竟把一池清水都染黑的事例,表现出他用功之深。然后再举例分析徐悲鸿靠勤奋、毅力终于在巴黎绘画界引起轰动的例子,体现勤奋的要义,这些都属于正面论证。接着用道理论证,得出“如果不勤奋的话,即使像方仲永一样天资聪慧,也会江郎才尽,泯然众人矣”的结论,这是从反面论证不奋斗的后果。正反对照,使“要想成功就必须勤奋”的论点更加鲜明,更能让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