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丽娜
[摘 要] 教师的职业道德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并且逐渐成为其他行业社会道德的典范。在中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历经多次修订,强调师德的重要性,并深入教育管理工作中。在国外,综合吸收多位教育家的观点,Piquemal提出的基于四个基本原则的伦理框架,非常适合教师的道德标准评定。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术知识需求,还要对学术的精神层面加以道德引领。重视教师的伦理道德建设,这是未来教师培养的关键环节。
[关 键 词] 教师;职业道德;伦理规范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6-0151-03
一、中国教师的职业道德探析
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社会中,教学已经成为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得多。今天,我们生活的世界,信息正在急剧增长,技术也在不断升级。需要看到的是,终身学习不仅仅是一个理想目标,它实际上更是一种生存方式。说到学习就不得不谈到教学,传统意义上,教师通过加工、处理知识和技能从而达到知识的传递。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变得更加容易获得,现今教师的角色不再像几十年前那样“重要”了。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教师职业遇到的挑战比以前多得多。在学校里,教师在学术、专业和道德上受到挑战。教师不仅仅作为专业人士向学生传授知识,他们也必须表现得非常专业(伦理意义上的),以免违反师德的要求。如今,多样化的教师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家长。人们因为观念不同而产生分歧是很正常的,这涉及其背后的文化、社会地位与个人教育经历。当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生和家长时,教师作为“普通人”的行为可能不会被认同。这是因为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公众对教师有更高的期望,为了把工作做好,教师需要更加确切地知道他们应该做什么,这也就是师德如此重要的原因。教师需要表现得像个“专业人士”,而不是“普通人”,这是公众的期望。
伦理学被认为是人们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原则和规范。教师职业道德是行为规范和基本美德的总和,它是一般职业道德对教师职业的特殊体现。教师的职业道德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并且逐渐成为其他行业社会道德的典范。它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和教师队伍建设的热点问题。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职业道德也不断增添新的内涵。中国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已经修订过多次。该版本在1984年有六条规则,并在1991年进行了修订。1997年,该守则被修订为八项规则,并于2000年增加了八项规则的新内涵。2008年,该守则的修订版又回到了六条规则,并有更详细的规定。守则最新规定的主要原则是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其每次修订都是为了解决准则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守则的每次修订,教育界都会出现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和外延的辩论。在实施过程中,这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立足全局,思考职业道德的合理路径应建立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现实基础之上,而这也是增强“四个意识”的体现,即大局意识和看齐意识(高标准与严要求)。同时建设师德也有助于坚定和提升“四个自信”。目前,中国教育界普遍认识到教师职业道德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然而,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定位,学术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一些人认为教师的职业道德应该是教师的基本要求。在学校工作的教师,应该把职业道德作为基本要求,把守则的规则内化。因此,教师需要把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融入个人素质中,融入教育教学之中。这表现为对教师的管理应该有两个方面:一是严格的职业道德标准,二是教师的职业道德需要成为教师评价和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人认为教师职业道德应该是教师职业生涯的终极目标。通过接受教育和努力教学探索,教师可以满足教学伦理要求,而且这也体现在教师管理的三个方面。首先,学校要为教师制定高标准的职业道德。其次,为教师提供持续的教育和指导。最后,使教师逐渐达到伦理要求。
职业道德是教师的基础和本质。从这个角度来看,职业道德是教师的基本要求。教书育人的职业目标使职业道德具有示范性、自律性和奉献性。另外,职业道德不仅是教师自身的行为准则要求,还是教育学生的手段。因为学生很容易模仿教师的行为甚至思想,所以从一开始,教师就应该努力将规范自己态度和行为的规则内化。同时,教师通过职业道德调整自己行为的前提是自律。因为教育工作很难用数量来衡量,合适的做法是用职业道德水平来衡量。那么从这个方面来说,教育的工作是一种奉献,因为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永无止境的创造性工作,敬业程度其实是由教師的职业道德水平来控制的。
在人类道德史上,师德一直是社会伦理的最高标准,理应通过继续教育来实现。从这个角度,一些人指出,职业道德才是终极目标。然而,这种观点显示出的缺陷是,它使职业道德超越了教育的现实。原因如下:它作为一种终极目标,实际上已经变成了一种外部规范,它为教师制造了一个面具,使他们在不考虑自身人格和素质的情况下适应角色。在这种情况下,职业道德就失去了调节教师行为和提供动机的功能。总之,职业道德应该是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通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此来逐步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
二、以Piquemal的道德框架解释师德
什么促成了伦理标准的形成?这是需要我们思索的。我认为Piquemal的道德框架非常适合教师的道德标准评定。Piquemal(2004)提出了一个基于四个基本原则的伦理框架:致力于与众不同的关系的他者(Lévinas,1981);对人的尊重(kant,1956);对他人的承诺与互惠(Buber,1970)和关心的感觉(Noddings,1986)。
亚里士多德指出公平待人可能意味着另一种意思上的不平等。例如,教师必须关照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是需要平等的,如教师不能要求一个残疾学生(不平等)和其他非残疾学生做同样的工作。通过了解和致力于调整这种差异,教师认识到他们的学生有着不可忽视的独特性,最终有利于创建让学生真正发现自己的课堂环境。我们知道尊重在师生关系中至关重要,尊重应该是相互的,比如说考虑教师如何尊重学生,对学生来说,这可能仅仅意味着教师在言语上停留在表面的礼貌。需要明白的是,真正的尊重应该是来自教师对职业和工作的奉献,从这种奉献的态度和实效中,才是真正完成了教师的师德建设,即对学生的“尊重”。教师一般致力于理性方面的工作,他们选择让学生参与其中,即使他们的学生将来不可能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布伯(1970)建议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是以互惠原则为特点。这种互惠不是涉及金钱方面的,而应该是精神上的满足和提升。科特勒(1997)认为,教师应该采取人类学的方法以探究各种因素如何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不同的学生,另外从心理角度理解学生的发展也很重要。这里实际上就体现了准则中的“终身学习”,即教师应该终身学习来不断完善自身的技能,而这些技能(比如跨学科式的交融)也反过来促进了师德的提升。
我们都知道学术教学是教师的首要责任。然而需要考虑的是,学生不仅仅是“有学术需求的对象”,他们的幸福需求也是值得被人们关注的。学生需要在被关爱的环境中成长,需要充满同理心和仁爱的教师指导。诺丁斯(1986)曾经说过,他希望每位教师在教学中都能问自己一个问题,即“我所言所行会对我教的人有什么影响?”而之前的很多实践也证明,学生在充满关爱的环境中学习更有效。如何去塑造一个完整的“人”,如何因材施教,一直都是教育界所讨论的重点。当情感需求得到教师的正确引导后,其也会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学生学术需求的满足。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获得知识并不是学生唯一的事情,学生的精神层面更需要教师的道德引领,教师应该更加注意引导学生如何正确、合理地运用自己的知识去造福人类与社会。
三、对于师德建设的一些建议
与其他职业相比,教师在过去和现在(不考虑时间、社会、政治环境)的独特情况下工作,通过他们的素质、行动和行为会极大地影响学生。教学之所以任重而道远,是因为按照预先安排好的规则(根据一个人最好的信念和良心)去做是不够的,因为在教师的日常实践中很少有类似的情况。大多数情况在本质上是不同的。需要意识到教师的行为可能带来的伦理和道德后果,在此基础上为师德建设提出建设与思考。
本文通过采用结果主义的方法进行教师道德建设思考,将教师这个职业的道德建设重点放在社会伦理中的人性价值、人的尊严和人的道德准则上,得以此作为实现积极的社会后果,并确保这些后果占主导地位(Gluchmanová,2011)。这种伦理理论是符合人性、人类尊严和人类道德法则的行动,是能预测到这些行动具有的积极社会后果,其实际效益是教师对学生起到的积极导向作用,这是教师首要的并需要具备的素质。
Martaernotová指出,在教师职业中存在对教师职业选择困惑,教师与实际生存发生不一致或难以协调,教师往往要“身兼数职”,面对社会、生活中的重重压力。教师这个职业对道德标准要求很高,教书育人教师要“明事理”“重奉献”,教师不只是停留在“上好课”,更高层级的是能“走入”学生的内心和学生产生互动,用教师自身去“引领”学生,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和心理指引问题是教师面对的问题,如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基于调查问卷的研究表明:心理教育能力不足和技能差异导致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困难。教师培训主要是理论性的(ernotová,2006),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它表明大多教育中存在一些消极做法——理论与实践的分离(在教学中没有很好地将基础理论发展为处理伦理和道德问题的能力)。有许多例子表明,教师有完备的学科知识,但没有很好地处理学生关系的技能。有时候教师努力发展与学生的联系往往会带来矛盾的结果:学生和教师之间有许多冲突、疏远和误解,而且这种情况还在增加。在实践中,责备通常是针对学生的,而这可能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我们需要把师生的互动建设到教学实践中,良好的教学实践应使所有教职员工能够检查到他们的道德水平、他们对学校教育工作的影响程度,从而发现他们自身对职业的准备程度,并由此领悟到提高自我道德的方法。对一些大学生教学实践的观察表明,实习教师时期是最能积极发展其技能的时期,包括专业和道德伦理属性。一些实习教师在教学实践初期中的错误,缺乏经验,都是他们不断成长中的宝贵经验,这些错误有可能在大学时准备不足引起的。所以教师道德规范和准则,在教师岗位培训教育道德和伦理层面要得到重视,正如坎贝尔所说,与其他职业不同,教师职业很少有让学生观察和体现主导的,这说明教师需要具备更高的职业素养。教师在教学中的道德行为,这不仅是出于教师的专业精神,也是为了成为学生的道德榜样(Campbell,2003)。教师教学道德对于教师日后的教學生涯是最重要的。
在培养未来教师时,应注重伦理知识和道德方面的培养。就像坎贝尔所述,教师扮演的个人榜样在建立正确的师生(道德)关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需要强调相互合作的必要性,这有利于改善师生关系。教学伦理的重要性、教师和学生关系的重要性,是未来教师职业的思考与建设。教学伦理如果在未来作为一门理论学科,或者说能够成为师范生的大学学科,帮助和解决学生作为未来教师(作为教学顾问或处理学生问题的人员)在教学实践中解决所遇到的相关任务与问题。
参考文献:
[1]Campbell,E. Connecting the ethicsof teaching and moral education[J].Journalof Teacher Education,1997,48(4):255-263.
[2]Piaget,J. The Moral Judgment of the Child[M].New York:Free Press,1965.
[3]Piquemal,N. Teachers ethical responsibilities in a diverse society[J].Canadi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nd Policy,2004(32):119.
[4]Noddings,N. Fidelity in teaching,teacher educa-tion,and research for teaching[J].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1986:56(4):496-510.
[5]Levinas,E. Otherwise Than Being or Beyond Es-sence[M].The Hague:Martinus Nijhoff,1981.
[6]Aristotle. Nocomachean Ethics[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0.
[7]Bebeau,M.J.,Rest,J.R. & Narvaez,D. Beyond the promise:A perspectiveon research in moral education[J].Educational Researchers,1999,28(4):1826.
[8]Kant. Critique of Practice Reason[M].Indiana-polis:Bobbs Merrill,1956.
[9]Kohlberg,L. The Psychology of Moral Develop-ment[M].Essays on Moral Row,1984.
[10]Kottler,J. Whats Really Said in the Teachers Lounge:Provocative ldeas About Cultures and Classrooms[M].Thous and Oaks,CA:Corwin Press,1997.
[11]Daniskova,Z. What prevent steaching from be-coming a profession[J].Ethics & Bioethics (in Central Europe),2014,4(3-4):191-200.
[12]Gluchmanova,M. Humanity in the professional ethics of teacher[J].Ethics& Bioethics (in Central Europe),2011,1(1-2):62-69.
◎編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