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艳云 文利娟
株洲市天元区银海学校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高举“五育”并举的旗帜,让数字化信息技术赋能教育教学。2015年成为全国信息化试点校,同年成功申报省十二五规划课题《信息化时代学生管理策略的创新研究与实践》,2019年顺利结题。结题之后并未停止研究的脚步,在信息化时代下继续探索学生管理策略的创新研究:课题研究及成果形成阶段,疫情期间成果推广阶段和后疫情时代成果推广应用阶段……数字化改革正成为助推银海学校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工作的新动能。
一、信息化助力五育并举
(一)德育课程“可视化”
学校开发的可视化行为规范系列德育课程就是借助信息技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出发点,采取有效的德育手段,从小事抓起、从点滴做起,促使学生在坚守好习惯的过程中形成自觉行为,最终把好习惯内化为自身的文明素养。具有内容生活化、适切化、系列化,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让德育课程可视化、具体化、情境化。并且开发的课程可模仿、可操作,效果可检验。
(二)信息技术极简化
“极简教育技术”是指在学校教学工作中,倡导师生使用方便、实用、易学、易用,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的技术。具有掌握简便,无学习障碍等特点。银海学校开发移动系列微课便于教师随时、随地、随意选择学习或推广,自主性强、资源丰富、可复制、可操作性强,同时也使思维过程可视化,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升学生智力水平。
(三)体质监测数据化
学校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结合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创新评价方式,构建“可量化、可记录、可监督、可分析、可评定”的智能化管理与监测体系,帮助学生掌握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强健体魄。
(四)美育内容多元化
学校围绕“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要求,在信息技术的融合上,注重“体验”和优质资源的共享。在信息技术与美育的深度融合上,呈现出了多元态势,拓宽学生的学习时空,从传统的课堂学习,转变为课内外相结合,将课内的教学延伸到课外,让美育内容多元化。
(五)劳育形式拓展化
学校通过信息技术从劳动认知、观念、体验、感受、习惯,尊重劳动成果等方面拓宽劳育形式,实现劳育多元主体,建立评价、督促机制。
综合上述,我们不难发现,信息技术丰富五育课程,拓宽五育形式,超越时空,让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教育,起到良好的效果。
二、信息化助推管理创新
(一)元认知重塑管理模式
元管理即对管理的管理。信息化时代为有效管理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手段和媒介。以前我们在反馈环节较多使用语言描述和分数考核,抽象的语言和数据只能提供结果性的评价,反馈功能有限,无法再现工作的过程和亮点。信息化手段为我们提供了便利的反馈条件。学校推出每周精彩大放送,再现工作场景,弘扬师德师风,点亮善心爱心,让全体老师都能像管理者一样站在全局的高度,体会到每一项工作的意义,这是种无形的激励和凝聚。
(二)管理平台重塑管理流程
可视化管理能让管理的流程更加直观,使学校内部的信息可视,并能得到更有效的传达,从而实现管理的透明化。各个部门将各项工作借助流程进行梳理,用清晰易学的图形表达,让工作更加清晰,使管理更有效能。
三、信息化助战疫情防控
特殊时期,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科学正確防疫也是信息化的又一优势。老师们除了要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还要做好新冠疫情防疫员的角色,向学生宣传有关新冠疫情的最新动态、防疫的相关知识,时刻关注学生的生理、心理变化,引导学生自觉开展自主学习活动是银海教师的又一项重要工作。
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影响越来越深入,此课题结题并不意味着课题研究停止。本课题组研究成员对信息化时代学生管理策略的创新研究更加深入。尤其在双减之下,如何运用信息化手段为学生减负提质正在探索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