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叶青
一个偶然发生的小事,触发了我对师生关系的再思考。一次考试,根据惯例考前要进行考场布置。为体现公平,监考教师往往会让学生把书包整整齐齐集中摆放在某处。考试铃声响了。老校长照例要到各个楼层巡视一圈。站在考场外的走廊上,看着码成一条线的书包,他皱皱眉头,笑着问我:“这样,会不会伤害孩子?他们会不会觉得不被老师信任?”
校园内发生的一件看似平常的小事,如果我们用教育视角、学生视角去思考,往往可以牵出有关教育、有关师生关系、有关孩子成长的大话题。
由此,我联想到师生关系的三重境界,即“放任”“责任”和“信任”。
“放任”的教育,教学状态是粗糙的,师生呈现无目标的自我生长形态。这种状态下的教育者与学习者是缺少育人关联的师生关系。教师如撞钟的和尚,眼里没有课程,没有学生;备课不精心,课堂组织无序,教学行为散漫……他们或停留在谋生存的职业初期,或止步于不再期望进步的“心理舒适区”,得过且过。
“责任”的教育,是对文明社会的守护,是教师道义的担当。教师心存敬畏,行有所止。教育者着眼于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同时更加专注于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在追求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不降低教育標准,不放弃严格要求,不让教育变成“低质教育”。
教师要“勇敢”承担起学生的基本习惯和规则意识的养成任务,尤其让学生适应“规则”。教育需要温度,但同样离不开“严肃”“严格”。考试时间,适当清理考场,将考生的书包集中放在某个地方,可能会伤害孩子的心灵,但另一方面,是不是一种对考试规则的尊重?
“信任”的教育,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到一定高度的标志。在新时代,教育应该更加关注人的发展,更加凸显促进人的社会化的功能。“相互信任,相互欣赏”的师生关系还会有一个美妙的衍生,即相互成全。共同完成教学工作的教师和学生,抛却猜忌、对立和伤害,远离“艰难苦恨繁霜鬓”的教育日常,师生的生命共同呈现眼里有光、心中有爱的美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