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智渊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社会各界对教育质量有了新的要求。传统教育更加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而新的教育方式要求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研究,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为了落实这一教学目标,与之相适应的反思教学法应运而生。反思性教学法是指能够针对已经完成的教学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科学有效的方面要继续保持,不足的地方要积极学习新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从而实现高中生物学教学的最佳实践效果。
一、反思性教学的意义
反思性教学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教学活动的行动指南,对于保障教学实践活动的有效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反思性教学是对教师思考能力的培养,督促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之后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而不是一味地模仿其他人成功的教学案例。反思性教学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指导,倡导教师要不断思考,完善自己的教学结构和方式,避免把自身局限于教育框架和形式中,而忽略了对教学内容的填充。反思性教学要从教学整体出发,掌握好教学整体和教学个体的关系,教学个体是教学整体的一部分,教学个体要从教学整体的内容中进行抽丝剥茧,找到适合自己的内容并进行吸收借鉴,并在自我思考中进行升华,旨在用教学个体的发展去带动教学整体的发展。
二、反思性教学的主要方式
(一)课前反思
反思性教学要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教师也要对自己之前课前准备的方式和内容进行反思。如果准备不够充分,就难以应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教师在上课前要对本节内容有整体了解,并对内容进行具体细化,预测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并寻找出相应的解答方案。
1.分析教学对象
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学生,所以要全面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有效的自我反思,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使教学设计的内容更适合本班学生的实际要求,更倾向于引领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
2.分析教材
在教学准备过程中,首先,对教材进行整体浏览,构建出讲课内容的基本框架模型,对教材全局的掌控;其次,对教材进行精读,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划分重难点,对重点内容要增加讲解的课时,加强题目的实践训练;最后,对教材进行泛读,通过这个阅读过程,教师可以对教材的整体设计进行把控,分析教材设置的课程讲解顺序是否符合自己实际操作的要求,是否有必要把简单章节进行合并讲解,以及内容有联系的章节划分到一个模块中进行讲解,比如,可以把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结合,把选修和必修教材中关于光合作用的内容合并之后进行讲解等。教师通过泛读过程,结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考查教学目标的要求是否可以有效实施,并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和补充。
3.教学组织形式
教师要考虑教学的具体组织形式,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思考导入环节设置什么样的问题进行提问能够更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上设计什么样的教学活动可以加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人翁意识,以及通过什么样的途径从学生处获得教学反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等。有效的教学组织,对促进教学活动的实施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4.教学整体评价
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自我整体评价,可以从自己的教学特色出发,反思自己比其他教师的教学方式创新在哪里,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程度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等,在教学准备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没有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以及自己在之前的课前准备中忽略的细节,针对这样的问题自己又做出了哪些整改方式等。通过教学评价这个环节,可以督促教师不断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
(二)课中反思
课程中的反思要求教师的应变能力要强,要能审时度势及时发现问题所在,并给出正确的解决措施。教师通过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1.对已教内容的反思
课前环节,教师一般都会对上节课所学过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复习,因为教学内容的设计都是有衔接性的,通过复习提问可以督促学生在课前对已经学过的内容进行回顾,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高中生物学的学习,离不开师生互动的环节,教师应该多设置问题,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例如,在对呼吸作用的内容进行回顾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什么是有氧呼吸?有氧呼吸在什么活动场所里进行?有氧呼吸的过程是什么样的?是不是所有的生物学都可以进行有氧呼吸?等。看似一问一答的方式,却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当学生能通过这些问题,联想到新问题的时候,课前回顾的目的就达到了,由此可以顺势引出新的学习内容。通过对已学内容的回顾,学生可以逐渐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通过记忆曲线的规律,把知识掌握得更牢固。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引领学生对已学内容进行总结,总结出共性和个性的特点,或者总结出记忆方法,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2.反思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效果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生物学涉及的实验环节比较多,要求学生有良好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应变能力,善于发现问题,能对实验现象进行总结。比如,在“叶绿体中的色素分离与提取”实验中,学生会遇到很多问题,可能学生会不经意间把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接触到层析液,导致实验结果出现偏差。实验操作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不能接触层析液的原因以及叶绿体中色素分离和提取的关键点是什么等问题。通过实验操作,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也是让学生意识到生物学的实验操作不能容许有一点偏差,要用认真的态度对待每個实验。在学习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这一章节时,教师要指导学生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也能了解植物喜欢向光生长的原因,可以把所学内容和生活中的养花联系在一起,生物学实验的目的是对书中的知识点进行验证,加强理解,同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态度,要善于关注生活现象,养成积极探索的求知精神,并具有追求真理的良好品质。
3.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反思
生物学的学习是最贴近自然和生活的,教师可以通过生物学中的自然现象,传达给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教师的情感态度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情感取向。
(三)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一环节教师可以对教学全过程的内容进行反思,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开展更理性、现实的教学活动。同时,教师要写自己的教学反思日记。
1.反思教学失败的地方
成功的教学活动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教师要对这些地方进行重点梳理反思,找出失败的原因并找到解决的办法。从失败的过程中吸取教训,改进方式,做到下不为例。比如,在讲解“种群”这个内容时,学生误认为,松树的成苗和幼苗是两个种群,这说明教师在对知识进行讲解时,讲解得不够细致清晰,导致学生理解出现偏差,教师要反思自己讲授的过程中,是否是语言用词不当,导致这种问题的出现。
教学课堂可能会出现很死板、压抑的情况,对此教师要反思教学效果没有达到期待值的原因,是否是自己的教学设计环节出现了问题等。
2.反思教学成功的地方
教师还要反思在课堂上达到甚至超出预期效果的地方,自己是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达到这样的效果的,这样的方式是否适用于接下来其他内容的教学过程。可能是一个记忆口诀,也可能是教师所渲染的一种情感态度,只要是积极上进的地方都值得记录下来,从这些表现中发现学生的听课特点,分析学生更加倾向于什么样的课堂氛围,方便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发扬。
3.了解学生的想法
学生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这种能力的驱使,能够给课堂增加很多趣味,学生可能会提出和教师不同的见解。这个时候,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果想法正确,要及时给予积极的肯定,如果想法考虑得不够周到,教师可以再针对不全面的地方进行补充,以及说明作出补充的原因。学生的思维活跃,跳跃能力也比较强,对一些很难记住的知识点,学生能够编出简单的口诀进行记忆,教师要把这些口诀的内容记录下来,在教授其他班级的时候加以引用。例如,在学习怎样判断遗传病的显性或者隐性关系的时候,学生把它编成顺口溜,“无(病)中生有(病)为(该遗传病为)隐性,有(病)中生无(病)为(该遗传病为)显性”,读起来朗朗上口,又加深了记忆。
4.从反思中调整教学设计
教师在课后的反思过程中要多听取学生的建议,学生才是自己教学活动的直接受益者,并把学生的建议记录下来,学生的直观感受对于教师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的意义十分重要。当教学内容过多,教师又急于赶教学进度的时候,就会忽略对课堂氛围的渲染,而是直接把知识硬性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这样的知识输出方式会让学生丧失学习兴趣,觉得知识很枯燥,如果长时间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会对生物学课产生抵触心理,给学生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教师要对学生的教学反馈认真探究,找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再次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就要从全新的角度出发,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学生爱上课堂,才能把知识学好,教师也能因此收获更好的教学效果。
高中生物学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要不断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通过教学现象感受教学实质,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通过反思性教学,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缺点和不足,寻求合适的解决辦法,再次教学中加以改正,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注:本文系白银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高中生物反思性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BY[2020]G360)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