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杨振宁:为祖国做了很多事,只是不愿意说

2022-05-30 20:53
文萃报·周五版 2022年39期
关键词:杨振宁杨先生加速器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今年迎来100岁生日。这位科学巨擘的公开资料显示两个生日:9月22日,这是他赴美留学时证件上误写的生日;10月1日,这是他真正的生日。近日,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墨林口述并审定的新书《我知道的杨振宁》出版,其中很多内容和照片都是首次发布。

“杨先生为祖国做了很多事”

葛墨林在书中回忆,20世纪80年代,杨先生在美国华人圈和中国香港地区募集了一些经费,创立了中美教育交流委员会(CEEC),专门用于资助中国学者去美国开展访问研究。据统计,一共有80多位中国学者在该基金的资助下到美国访问研究,其中包括后来担任过复旦大学校长的杨福家、著名数学家王元等。

“杨先生为中美教育交流基金募集钱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经常要参加很多社会活动,与商界、政界的人打交道,与他们建立良好的私人关系,同时游说他们出钱充实基金。这些自然要占去杨先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他还要经常做演讲,给海外华人介绍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新变化,阐述通过基金助力中国科技发展的必要性。这些科研以外的工作让杨先生非常辛苦,有一次杨师母就跟我抱怨,说杨先生不顾自己发着高烧,还要坚持开车两个多小时去纽约做募捐演讲,劝他别去,他不听,还说那是一次难得的机会,错过了就不容易募集到了。”

葛墨林印象最深的是1992年举办的“理论物理中的群论方法”国际学术讨论会,那是南开大学理论物理研究室第一次举办大规模的国际学术会议。杨振宁不仅为这次会议确定议题,邀请国际一流学者参会,对会议的具体组织工作也投入了大量精力。杨振宁还要求统一外国专家和国内专家的餐食补助,自己筹钱补贴差额。

做研究“宁拙毋巧,宁朴勿华”

葛墨林從事理论物理研究多年,做出了杰出成绩,他谈杨振宁的物理学研究自然更为深入精当。与专深的物理学成就相比,葛墨林谈得更多的是杨振宁对待科学研究的态度。杨振宁送给葛墨林一幅题字,“宁拙毋巧,宁朴勿华”。葛墨林认为这八个字最能体现杨振宁求真、务实的科研态度。

葛墨林举例说,近年来,随着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实验发现了希格斯(Higgs)粒子,中国也出现了建设更高能量加速器、争取发现更多新粒子的声音。对此,杨振宁是反对的。他认为,高能物理已不再是朝阳学科,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发现希格斯粒子花了上百亿欧元,中国不宜把钱花在这个领域。他提倡高能物理向国家实际需要的方面发展。这个想法,他曾与我国加速器创始人之一的方守贤院士有过多次深谈,后来方守贤领导建成了基于布拉格散射原理的治疗癌症的质子加速器。97岁的杨振宁还亲自去散裂中子源建成的地下实验室参观,称赞它将成为国家利器。可见,杨振宁做科研,不盲目求新求大,他主张将有限的国家财力和科研人员的精力优先投入国家发展需要的方向。

“杨先生帮助过太多人”

在《我知道的杨振宁》一书的序言中,葛墨林说:“我是一个从事物理教学、研究的教师,没有什么背景,研究水平也不算高,却深受杨先生的恩惠,而杨先生一向施恩不图报,其实杨先生还关怀帮助过很多有才干的能人……”

帮助北京大学高崇寿在美补办医疗保险;为身患重病的好友邓稼先寻找最新抗癌药;替被蒙骗的王淦昌在海外媒体发声以正视听;支持经历坎坷的杨建邺写书并给予鼓励……葛墨林在书中还记录了很多自己亲见的杨振宁助人的事迹。这些人里有杨振宁的好友,有他敬重的学界前辈,也有后结识的晚辈和本不相识的普通人。无论什么人,与自己是什么关系,只要杨振宁知道他们做有意义的事而遇到困难,都会主动施以援手,过后自己绝不再提,更不求任何回报。

(综合《光明日报》《中国新闻》)

猜你喜欢
杨振宁杨先生加速器
莫比斯加速器众创办公空间
知识快餐店 科学加速器
杨振宁百岁生日,我们欠他一个道歉
百岁杨振宁的长寿秘诀
全民小康路上的“加速器”
杨振宁:苍老灵魂重回青春的欢喜
杨振宁的放弃
不会说话的杨先生
艺术融汇与民族屹立——盛杨先生访谈
一只不会说话的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