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写杂文

2022-05-30 10:48:04徐晓玲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22年38期
关键词:杂文比喻生活

徐晓玲

讲写法

杂文是短小的文艺性社会评论。它既冷峻说理,又兼具文学性;它短小精悍,以幽默讽刺的文笔,鞭挞丑恶,弘扬真善,探求真理,剖析世象。鲁迅是中国杰出的杂文作家,他把杂文写作发展到了高度成熟的阶段。他的杂文,如《拿来主义》,被誉为似“匕首”、如“投枪”,针砭时弊,直击读者心灵。

同学们在写作杂文时,要把握以下几点:

一、批判性与愉悦性的和谐統一

杂文往往针砭时弊,具有批判性,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被读者称为“感应的神经”“攻守的手足”;杂文又有愉悦性,它使读者在笑声中和那些有害旧事物告别。愉悦性伴随批判性而生,批判性使其特色鲜明。杂文的笔法是以讽刺、幽默为主;杂文语言精练别致,庄谐并用,妙趣横生,令人叫绝。例如鲁迅杂文经常使用反语,嬉笑怒骂间,使错误思想站立不稳,轰然倒塌。一言蔽之,好的杂文作者能见人所未见,生发醒世之声、警世之语。

二、思辨性与形象性的有机结合

杂文的本质是论辩,它有“论”的色彩,最终目的是论是非、辨正误、揭真伪。然而,杂文的论辩是形象性的论辩。譬如鲁迅的《拿来主义》,用“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用“孱头”比喻懦弱无能、害怕继承、拒绝借鉴的逃避主义者;用“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用“烟枪和烟灯”比喻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这些比喻,新颖别致,且使得说理形象生动,深入浅出。

三、做到以小见大、举重若轻

以小见大是杂文写作常见的手法,是指杂文写作时,起笔于“小”处,落实到 “大”处,它可以用微不足道的生活琐事引发具有深广意义的大道理。这里的“小”,打个比方说,可能是菜市场的一隅,是路人的一次口角。这个“大”,则是事物的整体、全局,是具有深远意义的大道理、真性情。譬如鲁迅看到路上一群跟随头羊顺从前行的胡羊而写下《一点比喻》,章克标吃水蜜桃发现一条蛀虫而写下《蛀虫与中国》,陶行知听到外国人的一句话而写下《中国人的命》。这些文章可以说做到了点到症结、说理透彻,可谓“四两拨千斤”。因此,切口小,挖掘深,就是杂文选材立意的大中取小、以小见大。

四、做到观照历史、映照当代

唐太宗李世民曾言:“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确,历史这面镜子,可以照见王朝的兴亡,可以洞悉人性的形成,可以查明社会弊端产生的根源。这也说明历史与现在是无法割裂的。我们写作杂文时,如果能站在历史的高度,文章自然就有了纵深感。无论是古代史还是现当代史,无论是中国历史还是世界历史,都可以拿来为己所用,下笔成文。同时,明史是为知今,我们要把历史与现实紧密联系起来,以史为鉴,映照当代,将历史的错综纷繁和现实的批判精神统一起来,文章才会既有历史的厚度,又有思想的深度,最终意蕴深远,令人读之叫绝,掩卷深思。

此外,杂文还有一个特征:短小精悍,千余字或数百字即可。所以,文字一定得凝练简洁。

亮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春节期间,几个回到乡村的年轻人聚在一起聊天:

“我喜欢上海,它有国际视野和大都市气息。”“老家很漂亮,又有新政策支持,我想回来创业,还能陪伴家人。”“我哥在国外,好几个春节都没有回了,父母一直念叨。”“大城市压力大,节奏快,我有点跟不上。”“我想接爸妈和孩子到城里生活,可爸妈不愿意离开家乡。”……

身处大发展的新时代,作为“00后”的你怎样看待以上社会现象?请你结合材料写一篇杂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示例文

新时代,不妨扁舟自泛

◎薛喬蔓

古人云:“蒿草之下或有兰香;茅茨之屋或有侯王。”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随着新时代的潮流不断推进着,年轻人作为时代潮流里的一叶扁舟该停靠何处?

有人夸赞上海那样的大城市有国际视野,有大都市气息,在那里生活很舒适;也有人抱怨在城市生活压力太大,生活节奏太快,觉得很累。更有人选择回乡,在新政策的扶持下自己创业。选择城市,心里却惦记家乡的亲人;选择回乡,又羡慕城市的繁华和现代化,究竟什么样的选择才是最好的?我以为,选择贵在适合自己的心意,综合自身条件考量,遵从自己的内心。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给人们带来极大的便利。然而,面对在何处发展的选择,年轻人依然甚是纠结,有自身的原因,也有外在的原因。

选择在城市发展,一些年轻人就像追求高远目标的小鸟,在城市里寻找他们广阔的发展舞台,以实现个人价值。也有一部分人,虽然选择在城市发展,却因为种种原因,感觉压力大、负担重,跟不上城市的快节奏,于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思念家乡的亲人。其实,无论出于什么样的目的、选择什么样的城市发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考量,都无可厚非。普希金有言:“人并非以金钱为对象而生活,人的对象往往是人。”诚如斯言,当人因逐利而变得麻木,因生活压力大而透不过气,因生活成本高而晕头转向时,人便掉进了生活的低谷。这时,一定要及时调整心态,懂得取舍,综合考虑自身的情况,选择令自己最舒心的地方发展。

选择在乡村发展,有的人是倦鸟回巢,在外漂泊久了,眼见的越繁华,心越无所依,像浮萍一般,没有根基,只有回到家乡才找到了归属感、安全感;有的人则是心怀家乡,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乡的面貌,中国千千万万的扶贫干部就是这样一群有志青年,我们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乡村振兴的希望,看到了乡村发展的大好前景。还有人选择到乡村创业。他们目光高远,在国家好政策的扶持下,在乡村大展拳脚。也许,一些选择回乡的人会在多年后反思:年轻时没有坚持在外闯荡打拼,心中留有遗憾,如今再想选择,却发现已经迈不开脚步了。这也是一个心态问题,所有的选择都会有遗憾,你只是做了在当时你认为最好的选择。

城市、乡村,各有长短。客观上看,城市基础设施完善,产业结构完整,经济发展快;乡村生活成本低,环境好,创业基础好。但实际上,评判其好坏的人都是我们自己。安娜·拉佩曾说:“最理想的境界莫过于,你花出的每一笔钱,都是在为你想要的世界投票。”由此引申,每个人都是投资者,因为职业不同、理想不同、性格不同,选择不同舞台,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是我们建设自己心中理想世界的平台。

“一切有为法”,法自在人心。你在权衡各方面利弊之后做出的选择,便是最好最合适的选择。也许它并不完美,但你也能欣然接受,适意安居,辛勤乐业。如此一来,扁舟自泛,善莫大焉!

【广东顺德德胜学校高二(1)班】

◆点评

本文符合杂文的特质。开篇以《增广贤文》中的名句提出问题,引起读者的思考。紧接着亮出自己的观点,指出对于城市与乡村的选择,我们要结合自身情况,“贵在适合自己的心意”。作文主体部分对两种选择的各种情况进行分析,辩证客观。结尾以“一切有为法”,收束全篇,倡导我们权衡各方利弊做出选择,即使不完美,亦是“扁舟自泛”,惬意逍遥。整篇作文切口小,挖掘深,带给读者无限思考。

猜你喜欢
杂文比喻生活
比喻
文苑(2020年12期)2020-11-19 13:16:26
画与理
华声文萃(2020年4期)2020-05-19 00:24:37
漫生活?阅快乐
比喻最爱
生活感悟
特别文摘(2016年19期)2016-10-24 18:38:15
什么是比喻
无厘头生活
37°女人(2016年5期)2016-05-06 19:44:06
《杂文选刊》邀您读杂文佳作
杂文选刊(2016年3期)2016-03-15 20:45:55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再析比喻义的“像……似的”
语文知识(2014年3期)2014-02-28 21:5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