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融入小学课堂的教学方法研究

2022-05-30 19:42李子怡
音乐世界 2022年4期
关键词:文化自信民族音乐音乐教学

李子怡

〔关键词〕民族音乐;音乐教学;文化自信

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引入民族音乐的意义

(一)在作品上对民族音乐教材的选择

《十二打银饰》是羌族传统叙事民歌,歌曲篇幅短小,节奏感强,旋律欢快活泼。歌曲讲述了羌族青年制作银饰送与好友的故事。该曲引入小学音乐课堂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体会羌族音乐旋律结构上的风格特点,感受音乐带来的欢快情绪。整首乐曲的节奏清晰明朗,旋律线条的起伏较为平稳,发展以级进为主,有利于低年级学生把控音准。并且乐曲旋律在小字一组C 与小字二组E 之间,适宜童声演唱,因此更加适用于低年级学生的教学活动。在课堂上融入羌族音乐进行教学,并将其作为教材使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学习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学习的积极性,更能提高他们的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

(二)在学情上对民族音乐教材的选择

《十二打银饰》主要针对小学低年龄阶段的学生。低年级的学生没有较多的课堂学习经验,尚未获得足够的音乐理论知识与音乐意识,不能自主完成较为复杂的音乐堂课教学内容,所以教师将以更多的引导与启发来带动学生去了解学习内容,做到在玩中学、在学中收获知识与快乐。民族音乐的学习不仅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多元面,增加对音乐类型的了解与见闻,更能在营造的文化氛围中增强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要求,低年级在艺术综合(唱游·音乐)课程中布置“趣味唱游”“聆听音乐”“情境表演”与“发现身边的音乐”四项学习任务,所以在《十二打银饰》的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相关的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如播放羌笛的演奏视频、创设送银饰的情境进行表演,并向学生展示羌族风景、羌族文化图腾、羌绣等,来提高学生的兴趣以及丰富课堂教学过程。

二、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一)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教学目标

第一,学唱羌族民歌《十二打银饰》,掌握附点的演唱技巧与方法。第二,理解歌曲的含义,通过肢体动作、情境表演、聆听音乐来加强作品的表现力,感受唱词、唱法、形式的变化。第三,使同学们了解羌族文化,并有感情地演唱,体会羌族歌曲的人文内涵,将课堂转化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地。

(二)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重难点

首先,让学生用心感受歌曲并有感情地演唱出整首乐曲旋律。其次,学生需要通过聆听、感受、律动体验来进行附点节奏的学习与提高歌词的熟练程度,才能准确演唱出附点节奏型以及将它融入歌曲之中。这一步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整首歌曲最核心的部分就是附点节奏的教学,必须要让学生对小附点节奏有清晰的认知,才能在歌曲呈现时更为标准。最后,培养学生的“内心听觉”,保持稳定拍来支撑全曲的节奏律动。

三、对民族音乐教学内容的设定及具体过程

(一)运用其他学科知识导入课堂

2022年新版课标强调学科融合,音乐课不能只包含音乐,在此情况下笔者认为可以结合语文诗词进行导入教学。例如在羌族民歌《十二打银饰》的教学中,可以采用唐朝王之涣的作品《凉州词》中描写的“羌笛”导入,学生通过教师对羌笛的介紹、照片以及欣赏羌族人演奏羌笛的视频感知乐器,放松学生的心情,使其更好地吸收有关羌族的文化知识。之后,再从美术中的“羌绣”进行图片展示与简要介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趣味性。最后以观看羌寨的图片来结束这一环节,羌寨风景照片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丰富的情感氛围中进入新课堂内容的学习,为教师做好铺垫。

(二)初步感知并聆听歌曲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羌族民歌《十二打银饰》的音频,让学生聆听歌曲旋律,感受歌曲特点。通过聆听,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节奏特点,让学生对羌族民歌产生兴趣,并且对歌曲旋律有较清晰的认知与了解。

初听歌曲,教师在聆听歌曲前提问:同学们能感受到歌曲中的情绪是怎样的吗?同学们再感受一下这首歌的节奏有什么特点呢?复听歌曲,教师在聆听歌曲前提问:让同学们边听边感受,歌曲在你脑海里浮现出怎样的画面?并且歌曲播放时教师用手击打节奏。三听歌曲,跟随教师一起双手拍击节奏并进行哼唱。

(三)从节奏、旋律中进行新课教学

1. 节奏教学

循序渐进地学习小附点节奏型,能够促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好奇心和提升学习的主动性,为接下来的教学做铺垫。例如在羌族民歌《十二打银饰》的教学中,教师先以提问的方式介绍小附点节奏的相关理论性知识,并在多媒体课件中呈现出小附点节奏的相关图示。“附点”是指紧跟在八分音符之后的“黑点”,它所指的是延长前面音符时值的一半。小附点节奏可分为小前附点节奏与小后附点节奏。小前附点节奏由一个附点八分音符和一个十六分音符组合而成;与之相反,小后附点节奏由一个十六分音符与一个附点八分音符组合而成。

第二部分是运用模仿与模唱的手法将学生带入到节奏律动中。教师先示范小附点节奏与小后附点节奏的打法,学生进行模仿。

①教师按顺序慢速进行击打:左手左肩→右手右肩→左手左腿→右手右腿,并且按照图示指示,同时以“DA~、A~、A~、DA~”来代替歌词进行模唱。学生进行模仿。

②教师与学生同时进行,边击打边进行模唱。

③教师与学生同时进行,提升速度边击打边进行模唱。

④学生单独进行击打节奏并模唱。

2. 旋律教学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小附点节奏型的划拍方法并一起做练习,在学生熟悉小附点节奏型之后,引导学生练习歌曲中小附点节奏型的部分。这样的方法能够加深学生对主干知识点的印象,强化学生对小附点节奏型的掌握,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应用能力。

首先,教师要求学生在具体的音高上进行附点节奏的模唱。

①教师先进行范唱,学生再模唱。(看图示)②教师先进行范唱,学生再模唱。(不看图示)最后,教师对小附点节奏型的演奏方法进行提问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3. 歌曲旋律教学学生在充分理解并掌握小附点节奏后,就可以进入《十二打银饰》旋律部分的学习。旋律与节奏是民族歌曲的精髓之处,教师应在教学时突出羌族民歌的旋律特性,带领学生体验并把握重点的演唱方法,并且还能够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歌曲内容的理解。在互动的过程中进一步熟悉歌曲,培养学生感受羌族音乐的特点与羌族传统文化魅力。

教师先为学生弹唱一遍作为示范,强调小附点节奏部分,并对歌曲旋律进行提问:同学们听完教师演唱后,是不是已经在里面发现有刚刚学习的小附点节奏了呢?请问这首乐曲有几个附点节奏?这几个小附点节奏你们能一起演唱出来吗?学生回答结束,教师开始带领学生进行分阶段的旋律模唱与演唱。

①教师弹唱两小节,学生模唱两小节,直至模唱完整首。(唱谱)②教师弹唱四小节,学生模唱四小节,直至模唱完整首。(唱谱)③教师弹奏钢琴旋律,学生独立演唱整首歌曲。

(唱谱)④教师弹唱四小节,学生模唱四小节,直至模唱完整首。(唱词)⑤教师弹奏钢琴旋律,并先唱四小节,学生接唱下一句四小节。(唱词)⑥教师弹奏钢琴旋律,学生先唱四小节,教师接唱下一句四小节。(唱词)⑦教师弹奏钢琴旋律,学生独立演唱整首歌曲。

(唱词)4. 表演展示学生集体完整并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歌曲学习进入“情景表演”阶段。教师将全班同学平均分为八人一个小组,自由编配动作并与歌曲融合,唱跳结合,最后进行成果展示。当所有同学表演结束后,学生自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学生对歌曲旋律的编创以及用表演的方式呈现出来,能够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充分体验音乐欣赏的魅力,培养四肢的协调能力并提升他们的自信心与实践能力,真正地使他们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人。

最后教师进行课堂总结。结合本课所有学习的羌族民歌《十二打银饰》、小附点节奏以及少数民族歌曲背景及相关知识点进行梳理,前后贯通地去整理并适当发散出一些相关联的知识,为下节课的学习内容埋下伏笔,引导学生充分把握学习的深度与广度。

5. 课后作业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后收集一些羌族其他的民歌,并在下节课进行分享与展示,以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意识,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量,激发学生的学唱兴趣。

四、羌族民歌《十二打银饰》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教学策略与实施建议

《十二打银饰》是一首具有羌族民歌特色的歌曲,其腔调与内容充分展现了羌族民歌韵律的特性,能够让学生更快地进入课堂的主题。在教学上,不仅仅要以唱会为教学目标,而且要让学生在学习歌唱的同时,深刻体会我国羌族的人文内涵,开拓学生的情感世界,引领学生探索羌族的文化魅力。

(一)注重教学策略

教师角色不再是“教”,而是作为带领与启发者,让学生启发式学习,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小附点节奏型的羌族民歌,将其运用到其他小附点节奏型歌曲中。

(二)注重学生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不是一味地推进课程进度,而是让学生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产生想法,从艺术的角度去培养对于作品的欣赏体验,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教师不必用话语去讲述羌族文化的多姿多彩,但是在這一课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透露出羌族文化的深远、广大、丰富,时刻提醒着学生羌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每一个唱腔都是文化的传承。

(三)文化渗透在教学设计的方方面面

从教学设计上来看,教学板块清晰,教学内容丰富,知识含量极高,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与求知欲;从课堂教学效果来看,学生通过课堂学习,真正深入了解羌族文化,提升自身体验感。课堂教学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学生完成目标的同时也掌握了小附点节奏的运用。同时,立足于羌族民族音乐,通过演唱的形式展现羌族音乐的特点,增强文化认同。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民族音乐音乐教学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
课堂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的实践与探索——以《其多列》一课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