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章丽
[摘 要]化学复习教学中,创设拟人化情境,构建自然共情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文章以“厨房中的化学——酸碱盐”专题复习教学为例,通过创设拟人化情境及设置情境下的具体问题,构建自然共情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从化学视角认识厨房中的酸碱盐,构建酸碱盐的知识网络,使学生学会应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的化学观。
[关键词]拟人化情境;自然共情;学习环境;酸碱盐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2)11-0078-03
拟人化是指将除人以外的事物人格化、人性化,以此来表现出像人类或像人行为一般的形象和形态。自然共情则指人们感受并共享自然世界的情绪体验。自然共情的学习环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能够使其产生一定自然共情反应的,具有学习背景、景象和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它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外显的教学活动形式,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求知心理,进而积极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过程。拟人化情境的创设重点关注三个问题:能否让学生“入戏”,有效引起学生共鸣;如何保证科学本质;怎样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新课程特别强调教学的情境性。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当前,基于拟人化情境,以拟人化研究为平台的建构性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生活是教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构建拟人化自然共情的学习环境是课堂拟人化的基本途径,可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加强感受,突出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本文以“厨房中的化学——酸碱盐”专题复习教学为例,阐述如何构建拟人化自然共情的学习环境,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一、内容分析
“酸碱盐”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单元和第十一单元的内容,此部分内容有几个特点:概念多、物质多、反应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紧密、考查面宽而广,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初中化学的核心知识及教学重难点。和酸碱盐有关的考题在中考中占据重要地位,不少题目都需要利用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来解答。以厨房为背景复习这部分内容,并对其进行归纳整合,有助于学生深度理解相关化学反应,了解酸碱盐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进而使学生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化学学习的重要性。
二、学情分析
酸碱盐知识理论性较强,学生对其缺乏整体把握和全面了解。经过一个阶段的新课学习,学生虽然对酸碱盐的概念及其性质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因为知识点多,且不同物质间存在错综复杂的化学反应,所以没能深入理解。有部分学生不会应用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来分析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解题时与物质的性质联系不上,没有清晰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方法,全凭解题经验套解习题,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和无明显现象中和反应的探究有关的题型无法入手,不知所措。为使学生深刻理解酸碱盐的相关知识,教师可从学生比较熟悉的事例着手,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思路
本节课以厨房为背景复习酸碱盐知识,通过构建拟人化自然共情的学习环境,并设置情境下的具体问题,引导学生从化学视角认识厨房中的酸碱盐,复习常见的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总结反应规律,构建酸碱盐的网络知识;通过引导归纳、合作探讨,让学生学会应用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的化学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四、教学过程
[情境一]周末,小明随妈妈去乡下看望奶奶,他还没进奶奶家的厨房就知道奶奶做了他爱吃的糖醋鱼。
问题1:小明怎么会知道呢?味道是如何“跑”到小明鼻子里的?问题2:奶奶家既有铁锅又有铝锅,烧糖醋鱼是和铝锅“配”,还是和铁锅更“配”呢?问题3:为了更好地补充铁元素,人们在炒菜时常加入一些食醋,你知道原因吗?铁与盐酸反应的反应类型是什么?所有金属都能和酸发生置换反应吗?问题4:铝制品表面的氧化铝膜能否阻止内部的铝与食醋发生反应?氧化铝与稀硫酸反应的反应类型是什么?
学生回忆相关内容,通过思考、讨论、归纳,最后展示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以物拟人”,将理论性较强的酸碱盐知识融入充满趣味性的生活情境,创设拟人化自然共情的学习环境,可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同时通过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回顾复习酸与金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情境二]吃饭时,紫甘蓝上不小心滴了白醋,小明发现紫甘蓝的颜色变红了。
问题1:白醋对紫甘蓝“做”了什么?问题2:小明把紫甘蓝汁滴入纯碱溶液中,发现纯碱溶液变为绿色,于是他认为纯碱属于碱,这一想法对吗?
学生分组实验、讨论并小结。
设计意图:在拟人化自然共情的学习环境中,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对问题进行讨论、思考,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不仅让学生复習了酸碱指示剂的相关知识,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碱性溶液也不一定是碱溶液”。
[情境三]吃饭时,小明吃了松花蛋,结果发现有涩味,奶奶说是因为他忘记加醋了,醋可以调节松花蛋与舌尖的“关系”,使松花蛋不再涩口。
问题1:食醋是怎么让松花蛋变味的?(多媒体介绍松花蛋的来历、松花蛋的营养、松花蛋的制作方法等)问题2:松花蛋的主要加工原料有食盐、生石灰、纯碱、水等,这些原料混合后,会发生哪些化学反应呢?请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问题3:原料充分混合后,所得溶液(浸出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哪些物质?探究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还需要考虑什么?
学生思索、讨论,产生探究的欲望。
设计意图:利用制作松花蛋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讨论原料的构成、相关反应以及废液的成分等具体问题,再通过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等形式,重构酸碱盐的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常识和经验出发,构建拟人化自然共情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去回忆、去思考、去探索与之相关的问题,使学生学会用化学思维解决问题。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与交流,掌握“探究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类型题的解题方法和思路,同时体会到生活中处处充满着化学。
[情境四]老师说过,酸和碱能发生反应,于是小明把白醋(含醋酸)和炉具清洁剂(含氢氧化钠)混在一起,却没有看到任何明显现象,看来需要一个“侦探”来探究其中的奥秘。
问题1:白醋“遇到”炉具清洁剂会发生什么“故事”?问题2:中和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学生回忆、思考、讨论,并进行分组实验,相互点评,不断改进实验。学生小结:对于无明显现象的中和反应,通常可借助酸碱指示剂来检验反应是否发生。
设计意图:通过构建拟人化自然共情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联系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方案,相互进行点评,指出其他学生方案的优点和不足。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既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思维能力。
[小结]利用思维导图,总结提高。
思维导图不仅能让知识更加清晰、简洁、明了地呈现出来,还可以让零散的知識系统化,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培养结构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以如图1所示的思维导图(请学生将图1中能反应的两类物质用短线连接起来)以及如图2所示的成盐八法图(请学生补充完善图2)作为总结,从而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设计意图: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构建酸碱盐的知识网络,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
在酸碱盐复习教学中,通过有效构建拟人化自然共情的学习环境,可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知识就在身边,知识与生活联系紧密,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通过总结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要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一)立足于生活和学生已有经验
知识究其根本源自生活,能在生活中用到的知识才是学生眼中有用的知识,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因此,在构建拟人化自然共情的学习环境时,必须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发现、挖掘有助于构建学习环境的资源;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铺垫,让问题切入自然,便于承上启下。为此,教师要注意观察、挖掘和搜集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善于在化学课堂中引入生活场景,使学生切身感受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以此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提升复习教学的实效性。在拟人化自然共情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容易理解、消化和吸收知识,且能切实体会知识的价值。
(二)凸显学科特征
拟人化自然共情的学习环境的构建要凸显学科特征,紧扣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应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实验是进行化学研究和化学学习的重要手段,它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素养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教师在复习课上将知识点再传授一遍,对学生而言无疑是枯燥的。因此,复习课中要善于利用实验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索。在构建拟人化自然共情的学习环境时,教师要适当结合实验进行探究和验证,引导学生观察现象,从中发现问题,分析本质和规律。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复习教学更有效。
(三)结合问题展示
问题源于困惑,问题催生学习。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一定是包含问题的情境,它能有效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教师“教”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复习课中,教师应结合教学情境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不断深化已有知识,使学生真正学会、学懂。教师在创设拟人化情境时,要认真分析、整合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融入情境中,再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地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根据教学目标提出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问题组,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拓展思维。除此之外,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是实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基础,而问题源于情境。可见,情境的创设要适时,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启发性,要兼顾学生特点。而问题应在情境中解决。
(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现代化信息技术可将色彩、图像、声音、动画融于一体,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听材料,加快信息的传播,还能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拟人化情境,可将枯燥的理论知识直观、生动、具体地呈现出来,在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的同时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效率。
总之,学生学习化学,不仅要获得物质性质及化学反应的相关知识,而且要能够利用相关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化学教学中,构建拟人化自然共情的学习环境,既能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建构,便于其进行知识的应用和拓展,又能促进学生认知和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以及素养的养成。
[ 参 考 文 献 ]
[1] 周晓燕.谈指向核心素养发展的化学情境式学习:以《酸碱盐复习》课为例[J].教师,2019(1):78-79.
[2] 梁弘文,武衍杰,王秀红,等.中学生“酸碱盐”概念认识发展现状研究[J].化学教学,2019(3):19-23,30.
[3] 严文法,孙杰英.四段式多项选择测试在中学化学相异构想诊断中的应用研究:以“酸、碱、盐”为例[J].化学教学,2019(1):23-28.
(责任编辑 罗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