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第一号证据”出炉始末

2022-05-30 18:01:23
文萃报·周二版 2022年41期
关键词:血证战犯南京大屠杀

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档案室内,有一本影集,里面是日本军人拍摄的16张暴行照片。这本影集,当年被用作日军南京屠城的血证转交给南京军事法庭,成为南京大屠杀案的“第一号证据”。

照相馆学徒勇藏日军暴行照片

1995年,一位叫罗瑾的老人接受了采访。他回忆说,1938年1月的某天,经历了6周疯狂血洗后的南京城,刚刚恢复社会秩序。他所在的华东照相馆来了一个日本军官。当时这个日本军官拿着两卷日本的樱花牌胶卷来冲洗。洗的时候,罗瑾发现照片是日本军官屠杀中国军民的。他激愤难耐,就偷偷加印了几张,作为日军屠城的罪证保存起来。

后来,罗瑾将这种记录日军屠城血证的照片积累到30多张。为了保存这些照片,他精心装订成一个小相册本子,挑选出16张血腥屠城的真实照片贴上去,并在封面上画了一幅图:左边画了一个深红色的心脏,右下角画了一把刺进心脏的利刃,滴着鲜血,右上角用红色写了一个空心美术体的、正方形的“耻”字,在字下面还画了一个问号。为了悼念死难的同胞,他又特地将心脏、利刃、“耻”字的四周勾上黑边。他小心翼翼地将这本相册保存了起来。

1941年,已经离开照相馆、参加汪伪交通电讯集训队的罗瑾把相册藏到毗卢寺茅厕的墙洞里,并用泥糊了起来。不放心的他隔三岔五就去查看。然而有一天,他突然发现这本血证相册不见了,为了防止意外,他逃离了南京,隐居在福建大田市。

被同学意外发现,秘密保存起来

直到上世纪90年代,罗瑾才知道,当年他冒死藏起来的相册是被同学吴旋取走了。吴旋曾回忆,他为了保存一本内存16张照片的灰黄色硬皮相册,提心吊胆地度过了2000多个日日夜夜。

那年吴旋才18岁,为了谋生,他参加了汪伪交通电讯集训队,与罗瑾成为了同学。日本教官和政训员嘴里喊着“中日亲善”,却常常对学员们恶语中伤、拳打脚踢。吴旋和100多名十八九岁的年轻人白天学发报、学旗语、学架线,夜晚就睡在南京市中心毗卢寺内的佛堂里。

那天早晨,还没有吹起床號,吴旋就小跑着穿过绿竹掩隐的小径,直奔后院的茅厕。蹲茅厕时,他猛然发现墙上有个洞很是异常,周遭竟都是些新封的泥土。于是,他抠开了墙洞,只见里面藏着一本相册。

这是一本用硬纸装订的巴掌大的相册。翻开第一页,吴旋不由得毛骨悚然、头皮发麻,手在发抖。16张两寸半大的照片上全是日本兵挥刀杀人、开枪打人、端枪刺人、挖坑活埋、奸淫妇女的惨象。照片上的日本兵耀武扬威地嬉笑着,而中国的男人和女人都低垂着头,面对侵略者的刀枪,木然地等待着侮辱和屠杀。

他不敢再看了,他怕。照片上的情景,他记忆犹新。吴旋突然意识到了什么。他朝四周看了看,没有人,于是忙把相册塞进怀里,又用手在夹衣外面摸了摸,他的心跳得很厉害。

作为南京大屠杀铁证,仍在发挥作用

后来,为了确保相册的安全,吴旋把它藏在了大佛的底座下,后辗转多处收藏并一直保存到抗战胜利,交给了临时参议会,并成为判决日本战犯谷寿夫死刑的重要证据。

1946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南京大屠杀战犯时,开始只有人证,缺少直接的物证,一些战犯极力抵赖,否认他们犯下的滔天罪行。后来,吴旋将这些日本人自己拍摄的现场照片送交军事法庭。在这些铁证面前,战犯们不得不低头认罪服法。谷寿夫最后被判处绞刑。

上世纪90年代,吴旋、罗瑾两位老人还特意到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看了相册,当时,两位老人紧紧相拥在一起。如今,两位老人都已经辞世,而这本相册被公布于众,再现了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真相,至今仍在发挥着作用。(摘自《青岛日报》)

猜你喜欢
血证战犯南京大屠杀
见证南京大屠杀暴行的欧美友人
华人时刊(2022年23期)2022-05-10 08:20:12
蓄血证病机病位探析
气血亏虚型血证的处理
第三届“战后对日本战犯审判”青年学者研讨会综述
南京大屠杀80周年谁的记忆与谁的哀恸
青年与社会(2018年2期)2018-01-25 15:41:59
抚顺战犯管理所旧址陈列馆馆藏日本战犯画作述评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侨界寄哀思
华人时刊(2016年1期)2016-04-05 05:56:22
血证的概念辨析*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中国火炬(2015年1期)2015-07-25 10:26:30
加味寿胎二至乌茜汤治疗妇科血证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