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寒
首先需要强调的是,家园沟通的根本目的是共同促进儿童的发展,而不是家长和园方争出个谁对谁错,因此,双方所有选择和决策都应指向如何更好地促进儿童发展,而不要受个人情绪的左右。
其次,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观点的碰撞,作为沟通的一方,我们在思想上应该做好接受不同观点和意见的准备。作为教师,我们在强调“家园沟通”时,往往希望家长认同幼儿园的教育理念,配合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与幼儿园形成教育合力。可是,由于各种原因,家长很可能没有办法每次活动都很好地给予配合,比如,父母抽不出时间,知识储备及能力有限,等等。案例中的幼儿家长认为教师布置的作业“很无聊”,这其实是再正常不过的情绪反应,是家长的真心话。盡管它令教师感到委屈和不悦,但事实上它可以及时提醒教师思考,这个活动、这份“作业”对家长、孩子来说是否趣味性不足,是否难度不适宜,是否太耗费时间和精力,等等。
最后,如果说幼儿园有“作业”,那么这种“作业”归根到底是为亲子互动提供契机,家长由此可以更多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了解孩子的学习特点和发展水平,从而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可是现实中,幼儿园的有些“作业”让家长们“压力山大”,这与一些教师“结果至上”的教育观念不无关系。有的家长在完成“作业”时有攀比心理,总想比别的家庭完成得更好,这就完全偏离了教师布置“亲子作业”的初衷。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和家长充分沟通,得到家长的理解和认同。
家园沟通需要“较真”吗?我想是的。“较”的是什么“真”呢?是问题的“真”原因,是家长的“真”支持,是儿童的“真”发展。沟通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良好的沟通能够促进儿童、家长、教师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