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爱和
在鄂西南武陵山区流淌着一条美丽的清江河,她就是滋润哺育了中国820万土家儿女的母亲河。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清江两岸的土汉儿女揭竿而起,掀起风起云涌的土地革命斗争,全县参军、参战的红军官兵和赤卫队员有1.3万余人,有6200余名干部、战士和群众献出了宝贵生命。这里,就是红6军的故乡——长阳。
长阳,红色文化厚重。“穷人不怕穷,只要跟贺龙,跟着贺龙走,天下一片红。”土地革命时期,贺龙、邓中夏、段德昌、关向应、柳克明、王炳南、许光达、卢冬生、黎化南等众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数次转战长阳创建革命根据地、开展主力红军的创建和整编。1929年7月,中共湘鄂西前委书记贺龙在此亲自指导创建了全国第一支以军为建制的少数民族革命武装——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六军,全军1100余人。后来,他又重建红6军1师、中央独立师第三纵队,整编红二军团,组建红3军等,创造了众多惊天地、泣鬼神的光辉業绩。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土家儿女一心向党的赤子情怀。
长阳,红色武装云集。长阳是中国主力红军(红二方面军)的摇篮之一,也是人民军队重要的发源地之一,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的孵化地、红3军的诞生地、“七千里远征”的出征地。1931年初,红二军团共1万余人,在长阳枝柘坪整编一个多月,实行党政军整编,大大提高了部队正规化和战斗力。
抗日战争中,长阳是鄂西会战取得重大胜利的转折地。枣宜会战后,长阳处于抗战前沿、川鄂交通咽喉和日寇西犯要冲,是拱卫陪都重庆的战略要地。1943年春夏,长阳成为鄂西会战主战场,长阳数万军民直接参战和支援前线。中国军民血战偏岩、馒头嘴,激战木桥溪,取得太史桥大捷,长阳历时主战场13天战火,重创了日军西犯重庆的野心,成为抗日战争在江南的重要转折点。
长阳,红色资源众多。长阳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和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战略县份和东北门户,以李勋、陈寿山、陈泽南、李子骏、李步云等为代表的共产党员创建了“土家第一军”。从1930年成立长阳县苏维埃政府,到1933年建立了5区1市71个乡苏维埃政府,苏区面积3300余平方公里,赤卫队1.1万余人,先后成立了四届中共长阳县委、三届苏维埃政府。鼎盛时期,苏区面积达到长阳当时总管辖面积的80%以上,开辟和巩固了湘鄂边革命根据地。至今,中共长阳县委、长阳县苏维埃政府、军事委员会、妇女委员会、红6军军部、红3军军部等革命旧址群依旧保存完好,是湘鄂边地乃至湘鄂渝黔边地区保留最集中、保存最完整、保护最完好的县级党、政、军、群等组织的革命历史旧址群。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如今,长阳已经吹响了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号角,正乘风破浪、扬帆远航。在此,我代表热情好客的土家儿女,诚邀海内外朋友相聚长阳、智汇长阳、发展长阳!
(作者为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