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前,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企业在设计全面预算指标的过程中,需要和企业战略目标进行深度结合,再根据企业内部控制等级,对目标加以逐层分解,最终落实到具体管理人员身上。在对最终执行结果作出评价的过程中,通常将预算业绩指标作为标准。从现阶段的具体情况来说,传统的考核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应用需求,需要根据现实情况对传统预算管理思想进行进一步调整和改善,切实保证预算管理和评价体系之间的适配性。基于此,论文首先对业绩评价和预算管理的内涵进行阐述,介绍开展预算管理应具备的条件以及业绩评价与预算管理的主要功能,其次分析当前业绩评价体系和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相关对策,以此确保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和预算管理的结合更加可行有效。
【关键词】预算管理;业绩评价体系;运用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2)05-0079-03
1 引言
根据相关预算管理工作经验进行分析,在落实预算管理工作期间,如果应用的方式不合理,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并且极易对人力和物力等方面资源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在预算管理工作当中,预算考核评价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不仅能够对预算编制和落实情况等实施科学归纳,而且可以为企业预算管理的落实提供有利的基础条件。在新时期社会发展愈发成熟的背景下,若想确保企业预算管理的价值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必须落实对预算管理与业绩评价体系的有效结合与应用。
2 预算管理与业绩评价概述
2.1 预算管理的内涵
预算管理是指企业在战略目标的引导下,对企业后续经营活动与相关财务结果实施全方面、深层次的预测和筹划,同时,借助对落实期间的监督管控,将具体完成情况和预算目标不断实施比较与分析,最终及时引导经营活动优化及改进,从而助力管理人员实现预期战略目标和更加高效地管理企业。预算管理的特点是全体人员、全过程以及全部门,借助对企业发展期间的经营活动实施事前预测分析,明确经营活动的发展前景,助力企业制定相应的规划,把控市场机遇,增强经营活动实践的可行性[1]。进入经营活动的开展时期,借助对全过程的合理把控,让各项经营活动根据预期目标稳定推进,始终借助监督管理维护经营活动开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提升企业管理水平、运营效率以及经济效益。预算管理是一项系统化的管理工作,涵盖方面众多,关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全体成员。预算管理的意义在于对企业后续经营活动编制和执行计划,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确保企业内部运行的稳定性,借助对企业管理、人员考察以及部门之间的协调等,满足企业预期目标并且推动自身稳定向好发展。
2.2 预算管理的基础条件
在企业发展进步过程中开展预算管理需要获得相应的条件作为基础,从而确保预算管理工作稳定推进,推动各部门通力协作,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首先,需要来自决策者的支持。在企业发展期间,企业经营活动的实践由决策者掌握,预算管理是对企业发展战略进行全面规划的一种管理措施,包括员工划分、生产、销售等环节,其离不开管理层的高度配合与支持,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企业预算管理的良好落实。其次,来自数据与信息层面的支持。企业实施预算管理需要提供相应的数据和信息支持。在落实预算管理工作过程中需要应用的数据量非常庞大,如财务数据、企业经营数据、职工人数以及订单情况等,预算管理工作是借助对收集数据实施系统化分析、归纳,通过运营管理、绩效管理和战略管理等方式实施整体管理并制定针对性计划的工作。因而,在企业发展建设过程中需要关注企业数据的存储质量[2]。再次,需要来自制度的支持。企业需要构建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这是落实预算管理工作的根据和依靠,只有制度完善,才能保证预算管理工作的稳妥落实。预算管理工作涉及领域广泛,如果没有制度的支持,难以有效实施。最后,需要来自行动上的支持。预算管理框架的构建需要与企业发展相契合,如果在实践期间没有按照预期计划实施,则无法保证绩效目标的实现。因此,企业需要构建健全的预算管理体系以及完備的管理流程,完善监督机制,合理进行考核,确保预算管理工作执行的有效性。
2.3 业绩评价的内涵
业绩评价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对企业经营项目落实情况展开整体性考量的环节,拥有判断、指导、预测以及管理的作用,可以让企业发现自身盈利水平、资本运营、债务情况以及基础管理等环节上存在的不足,及时总结教训,落实针对性对策,以此持续增强企业自身竞争力,提升企业经营活动的有效性。
业绩评价需要遵守的原则包括:全面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客观性原则以及效益性原则。业绩评价环节的落实,主要依托企业自身的业绩考核工作,其借助内部构建的评价机制,根据相关标准制定评价指数,通过合理、可靠的评价方式,对评价工作展开实践管理,借助项目化评价体系满足对评价结果的充分获取需求[3]。企业借助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来落实战略思想,引导企业经营决策,实现员工行为与企业战略目标相统一。利用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战略前景和战略目标桥梁,让企业的战略思想得到具体的指导推动,为企业经营决策与战略管理提供恰当、科学的根据。业绩评价与鼓励机制是衔接企业战略与实践能力的重要纽带,构建完善的业绩评价与鼓励机制是企业保持和强化自身竞争力的基础步骤。形成依托战略的业绩评价体系,切实衡量企业与管理层业绩,借助业绩评价进行企业战略管理,同时,据此强化核心及长期竞争优势,对健全企业管理架构、形成可靠的激励约束机制、强化企业竞争实力发挥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2.4 预算管理与业绩评价的功能
在企业的整体管理过程中,预算管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企业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有必要围绕预算建立管理体系。深化对企业绩效的理性评价,可以在出资人行使经营者的选择权时发挥重要的参考价值,从而充分约束和管理企业经营者的行为,发挥不可忽视的激励作用,同时,可以为政府部门和企业员工的利益提供了较为理想的信息保障[4]。企业预算管理与业绩评价在功能上发挥着关键的互补作用,无论企业最终选择何种业绩评价方法,其初衷都是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企业业绩评价并非孤立存在,在实践中,其需要与企业管理方法和流程充分结合,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业绩评价的环境需求。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各部门员工应将企业目标转化为绩效考核指标和考核标准,为推进绩效考核提供至关重要的基础条件。在落实预算管理工作期间,对预算编制进行评价也是一项重要任务,借助最终的评价结果,管理者不仅可以充分调整管理信息,还可以对自身的行为施加相应的激励影响。由此可见,企业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的功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对于企业的内部管理层来说,其可以根据这种关系创建一个有针对性的管理流程。
3 企业业绩评价体系与预算管理存在的不足
3.1 企业预算管理和业绩评价之间的关联不紧密
由上文可知,企业预算管理是以企业管理人员为主导性资源,以财务预算为基础的管理方法。然而,在具体实施中也面临各种困难,其中最明显的是,由于各单位考虑因素的程度差异,成本控制和业绩评价体系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许多企业在预算编制中根据关键财务指标提出企业管理计划,但实际评价往往忽视了这种管理结果背后的真实因素:单位经营行为和个人经营行为的发展情况。以某公司为例,该公司在预算项目中主要考察的是销量情况,在评估中,往往分析销售量、企业产品水平、客户管理水平等重要因素,而忽略了其他业务单元客户指标的完成情况,包括客户获得度、顾客保持度等,从而造成了指标与考核情况不一致的问题[5]。
3.2 企业预算管理与业绩评价体系的客观性不够
在很多企业的经营工作中,其预算控制与业绩评价无法充分结合,在预算控制中并未进行业绩评价,或实施业绩评价的同时未能仔细审核成本计划,其中包含很多人为因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首先,预算控制与业绩评价的衔接不充分,使得预算控制所需的指标与业绩评价所依据的指标体系不一致,使得业绩评价无法有序开展。其次,预算控制和业绩评价的执行力不足,难以将计划指标与评估指标体系合理挂钩。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管理者往往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不能严格按照计划指标对人员进行绩效考核。最后,企业针对考核结果的奖励方式缺乏透明度,无法为下一阶段的预算管理提供支持。在具体的项目中,部分企业在业绩评价中加入了人为因素,使得业绩评价结果与项目结果不匹配,导致项目管理与业绩评价不一致,企业工作人员无法得到合理奖惩,进而限制了企业的长期发展[6]。
3.3 业绩评价体系的灵活度不足
现阶段,我国部分企业虽然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业绩评价体系,但为了提升工作开展的便利性,往往在企业内部采用相同的评价体系,由此出现了一些问题。一家企业内部包含多个事业部门,如产品部、营销部、质管部等,每个部门的工作内容不同,业务属性也不同。因此,如果每个部门采用相同的评价标准,极易出现应该奖励但是被忽视,而需要惩罚却被遗忘的情况,从而导致奖惩不公,从长远来看,势必导致员工产生不良情绪,影响企业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外,大多数企业的业绩评价标准都是以销售额和生产量为基础的,这实际上是不全面的。一家企业的发展潜力不能仅凭生产和销售来判断,更要看其创新水平、管理水平和风险适应能力,因此,需要将上述因素融入企业业绩评价当中。对此,企业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灵活的业绩评价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评价体系本身的功能。
4 企业业绩评价体系与预算管理的结合运用对策
4.1 增强预算管理和业绩评价之间的关联性
为获得预期的企业预算管理效果,相关人员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业绩评价管理模式,增强预算管理和业绩评价之间的关联性。业绩评价是一项高度专业化、复杂化的管理工作,需要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与各种方法和模式有效结合,以满足相互完善的需要。因此,企业需要将战略目标作为业绩评价和预算管理的主要着力点,将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紧密联系,将部门和个人工作目标纳入业绩评价指标范围,以促进企业业绩评价工作更加稳定有序地实施。此外,企业管理者可以充分应用最终的考核评价结果,借此提升管理的质量,促进财务预算管理中业绩评价工作的不断优化和完善[7]。
4.2 构建完善的企业预算管理与业绩评价体系
通过长期实践可以得出,企业预算指标与最终实施结果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需要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评价体系,对评价结果进行科学的调整和优化,准确分析预算差异产生的原因并及时解决问题,充分增强预算的合理性和业绩评价的有效性。具体措施如下:财务人员在执行预算编制工作时,需要充分掌握企业当前的经营情况,全面考虑可能出现的隐患,强化业绩评价的应用性能。在明确预算目标之后,预算管理相当于预算控制的全過程,其需要稳定的内部控制体系和内部组织岗位职责,根据市场差异、人员差异和环境差异等诸多因素,明确预算执行的公平性,不仅要考虑预算系统的控制功能,还要充分意识到业绩评价对部门和个人的激励作用[8]。不仅如此,企业在落实内部组织与流程评价时,需要从组织结构、人员水平和信息技术等方面构建相对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和业绩评价体系,落实预算控制任务,帮助企业获得更加理想的经济效益。
4.3 适时调整业绩评价指标
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业绩评价工作的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材料成本预算。具体包含低价易耗品、生产材料,其需要结合市场实际变化进行相关调整,如一些重大事件发生或一些重大政策实施造成的原料价格上涨,企业工作人员在对采购部门进行业绩评价时需要动态调整采购部门的业绩目标。其次,生产成本预算。技术工艺创新实践和现场生产水平提升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对增强企业综合实力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成本上升带来的风险问题。企业可以通过对生产技术工艺和现场生产力开展动态管理,适当调整生产部门的考核指标,如生产负荷率、交货及时率和产品合格率[9]。最后,人力资源成本预算。当前,各行各业均出现了人才紧缺情况,人力资源成本开始大幅上升。企业需要根据人力资源市场大环境、企业经营大环境及时对人力资源部门的人均营业收入、员工流失率和培训指标完成率等相关指标进行改进。企业在实施明确的部门业绩评价指标时,需要考虑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之间的平衡,并动态调整指标,尤其是非财务指标,以实现对部门和个人业务往来的真实有效评价。
4.4 加强预算期末的综合业绩评价
对预算期末进行综合评价是指对企业预算目标完成情况的详细分析和评估。在确定评价指标时,企业可以与预算目标充分结合。随着平衡计分卡业绩评价体系的应用,其可以有效地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联系,最终实现对成本、利润等财务指标的合理评价。综合业绩评价不仅标志着本期预算的结束,并且在下期预算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影响,与企业的整体利益和奖惩分配具有极为紧密的联系[10]。
5 结语
综上所述,预算管理和业绩评价体系在企业内部的各项经营项目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不仅可以有效地增强员工的自主性,而且可以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高效实现。现阶段,在新时期社会稳定发展的背景下,原有的预算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有必要将预算管理与业绩评价体系充分结合,以促进企业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1】戴鹏飞.略论业绩评价体系与预算管理的结合运用[J].全国流通经济,2018(22):31-32.
【2】刘炜.新时期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与业绩评价体系的结合运用[J].财会学习,2019(5):188-189.
【3】揭紫翔.刍议新时期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与业绩评价体系的结合运用[J].经济视野,2019(8):58-58,60.
【4】王玉婷.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的企业业绩评价[J].中国商论,2017(29):75-76.
【5】周穎.全面预算管理与业绩评价在集团中的应用[J].市场观察,2019(2):103-104.
【6】罗自喜.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与业绩评价的加强策略探析[J].商业观察,2021(3):56-58.
【7】张林.企业加强预算管理与业绩评价研究[J].财讯,2017(20):135-136.
【8】林贻明,李信亮,高建敏.正泰电器多元化业绩评价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财务与会计,2020(12):23-27,31.
【9】张伟利.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预算执行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商论,2019(1):150-151.
【10】舒星.浅析战略导向的企业业绩评价优化措施[J].中国经贸,2018(20):145-147.
【作者简介】王雪(1997-),女,黑龙江讷河人,研究生在读,从事财务会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