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与用结合 思与说相长

2022-05-30 10:48:04黄文风
小学阅读指南·教研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表达能力儿童情感

黄文风

“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这一流传千古的经典俗语,即是在于强调启蒙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就心智发育和认知规律来说,小学教育属于“奠基铺路”之作,更是人生之旅的“原始黄金”季节。在这一无可逆转的重要时期,无论传授知识还是能力培养,无论思想教育还是习惯引领,其重大价值和重要意义都是显而易见的。小学语文课程活动的主体内容在于“听、说、读、写”,如何培养儿童的“语言思维与表达”能力是贯穿其中且极其活跃的一根红线。这既是不容忽视的基础项,又是无可替代的常规项,更是一项有利于教学相长的艺术性实践工程。本文主要就这一课题内容,试简述一些策略性分析。

一、善于在“兴趣激发”中培养儿童语言思维与表达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儿童语言表达能力欠佳”并非个性现象,而是一直令人堪忧的共性问题。不仅如此,他们在低学段的课堂发言积极性很高,用“争先恐后”来描述是非常恰当的,然而随着年级逐步增高,语言思维和主动表达却似乎呈“下降”趋势。这种不良现象是由多重因素造成的,其根本因素即在于两点:一是说话兴趣较低,不肯主动表达;二是缺乏良好环境,难以激发语言思维的生成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唯兴趣而驱”的儿童来说,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根本性问题。换句话说,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通过各类途径和相应方式,有效激活儿童内在驱动系统,并不断深化“说”的兴趣和情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把他们引向“能言善语”的良性发展道路。比如,利用课堂教学前的三五分钟时长,围绕每周一个谈话主题,开辟“生活乐趣大杂谈”专栏,激励并引领全班在自我收集与相互启发中进行交流与分享。这种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二、善于在“情境涵养”中培养儿童语言思维与表达能力

众所周知,由于心智发育的规律性,儿童群体往往不是使用“大脑”机器,而是通过“形象、色彩、声音”等媒介进行思维活动的。他(她)们在上述三者因素作用下,无论兴趣、智慧还是情感,都会显得更加地具体且活跃起来。语言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这就是说,在小学语文课程活动中,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善于创设或引入与之相应的有效情境,对于激发语言思维生成点、培养儿童主动表达能力来说,能够充分发挥无可替代的“正强化”作用。以《观潮》为例,教师通过先进独特的信息技术,为小学生提供一场音像和谐、喜闻乐见的“视听盛宴”,并在如此心境下让全班通过“视文互动”认真地阅读课文。在此基础上,引导大家通过多人学习小组,联系各自的实际认知和生活经验,对身临其境下的“所看、所听、所感、所思”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共享。孩子们语言思维非常活跃,竞相表达的兴趣和积极性高涨了起来。他们不仅对课文内容津津乐道,还谈到了各自的生活现象和个人观点。

三、善于在“生活链接”中培养儿童语言思维与表达能力

无论“教育即生活”还是“生活即教育”,这些流传甚广的信条式经典之论都在强调——“教育与生活”之间的深度融通关系。有鉴于此,陶行知校长还特别指出:只有通过生活的洗礼和作用,才能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的确如此!尤其在小学语文启蒙教育中,教师善于把学科知识与生活元素相互渗透并充分地连接起来,不仅有利于切实体现语言类学科的特点和优势,引导儿童更好地体会它的内涵、价值和意义,而且有利于在学用结合中帮助他们加强理解、促进内化,对于培养良好的语言思维和表达能力也会大有裨益。比如,在《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堂教学环节,教师首先帮助学生理解“呼风唤雨”这一词义,然后激励他们紧密联系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情况,各自谈一谈现代科技对于人类社会带来的惊人奇迹和巨大变化。有网络资源让现代人们“坐家畅游天下”的,有现代科技让现代人“上天登月、下海探宝”的,有信息技术让地球村变得“越来越小”的……这些都是亲眼所见、亲身经历,孩子们谈论起来真是“滔滔不绝”。

四、善于在“优化整合”中培养儿童语言思维与表达能力

在学校教育中,如果说教师和学生比较固定,那么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则是相对活跃的。正如上文所说,环境对于教与学的作用和影响很大:长期采取平平無奇授课模式,势必会让学生兴趣和学习情感慢慢地消磨殆尽;与之相反,善于自主灵活地改变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创设因事而化的良好环境,能够不断地刺激学生的学习心态,使得他们始终保持一种深度学习的新鲜感和好奇心,这对于生动活泼的儿童来说,显得非常必要。比如《猫》,在涉及其它“古怪”特征时,课文讲述比较详细;而在“勇猛”上,却很精炼和概括——“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与信息技术进行“优化整合”,演绎了惊险无限的“猫蛇大战”,那气势、那场景、那声音、那斗志,让观众不由得对猫产生敬佩之感。在如此情景下让孩子们进一步谈论猫的性格和精神,他们还会无话可说吗?再如“群文阅读”“读写互动”等方法,都是激发语言思维生长点和自主表达情趣的妙方良药。

五、善于在“情感体验”中培养儿童语言思维与表达能力

宋代陆游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一充满辩证、富含哲理的千古诗句,重在强调“学与用的结合”和“知与行的统一”。理论和实践充分表明,就小学语文课程活动来说,如果把激发儿童语言思维的生长点和培养自主表达能力建立在“亲身实践(或自主体验)”基础上,不仅有利于不断强化他们的兴趣和情感,其活动过程和实际效果自然也是“事半功倍”。比如,在《宿新市徐公店》古诗教学过程中,教师提问“飞入菜花无处寻”的原因可能会有哪些,以此引导小学生通过多人学习小组进行研讨、分析与探究,然后开展“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的系列化活动。再如,在《将相和》课文教学后,教师引导全班就其中三个小故事进行喜闻乐见的“课本剧”表演,并就“我眼中的人物形象”开展相互之间的主题演讲和专题辩论活动。还有,在表述场景描写习作前,首先让学生开展相应的自主实践活动……这些不都是“情感体验”的良好效应吗?

总之,无论从哪个层面来说,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和主要任务即在于培养学生“思维与说话”的能力素养。这是一项潜移默化和厚积薄发的艺术性实践课题。小学语文教师善于以上述几点为抓手,循循善诱、勇于实践、熟能生巧,能够构建令人期待的有效性基本模式。

猜你喜欢
表达能力儿童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创新写作教学,培养表达能力
谈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5:22
失落的情感
北极光(2019年12期)2020-01-18 06:22:10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留守儿童
杂文选刊(2016年7期)2016-08-02 08:39:56
加强联想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六一儿童
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