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高温干旱席卷北半球,美国也受到严重影响。美国历史上经历过多次严重的旱灾,但让美国人记忆最深刻、谈之色变的,是发生在上世纪30年代有“尘盆”之称的大干旱,这场灾害是整整一代美国人心中的痛。
这场旱灾最大的特点就是大面积严重的沙尘暴,美国有31个州受到影响。而且沙尘暴灾害持续时间长,在中西部高原一些地区甚至断断续续经历了长达8年时间。沙尘暴来袭时,沙化的土壤经热风扬起犹如一堵黑色的墙,甚至可以连续几天把太阳都遮蔽掉,被称为“黑色风暴”。特别是1935年4月14日,下午两三点钟,在经历了短暂的晴朗天气后,美国南部大平原出现一股沙尘“黑云”,所到之处天昏地暗,汽车熄火,身处屋内的人们纷纷打開灯或点上蜡烛照明。而在外面的人们,即使离家只有几米远也找不到家门,大家寻找背风之处藏身,唯恐窒息。这场级别最猛烈、影响最大的风暴恰逢星期天,因此4月14日也被称为“黑色星期天”。
在“黑色星期天”前后几年间,美国发生了大大小小上千次沙尘暴,成为一场巨大的生态灾难。这场灾害导致美国很多牲畜和野生动物,甚至不少人类的死亡。它造成农作物大面积绝收,粮价暴涨,伴随着经济大萧条严重影响了美国经济,给许多家庭造成重创,以至于整整一代美国人谈起上世纪30年代的“尘盆”旱灾为之色变。
后来的许多研究表明,这场影响深远的大旱灾是天灾也是人祸,是农业的灾害,也是生态的灾难。天灾方面,美国的科学家曾使用现代卫星数据开发的计算机模型来观察过去100年的气候变化情况。研究发现,上世纪30年代,赤道附近的太平洋表面温度比常年偏低,而同纬度的大西洋表面温度偏高,为大气的流动创造了条件,减少了墨西哥湾的正常水分供应,并抑制了整个美国大平原的降雨。人祸方面,由于战争,世界市场上面粉和纺织品价格高涨,资本的力量让很多农场主把牧场和林地改种小麦和棉花,科技的发展进步又加剧了人类对土地的过度开垦。综合各方因素,导致美国的“粮仓”在上世纪30年代变成了一个“尘盆”。
大旱灾对美国产生了深远影响。“黑风暴”一路洗劫,将肥沃的土壤表层刮走,露出贫瘠的沙质土层,使土壤结构发生变化,严重制约了大平原日后农业生产的发展。旱灾和沙尘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美国环保政策的出台。
(摘自《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