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洋
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的要求,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部署了“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制度试点工作。我们的队伍在国家政策的号召下,进行了“1+X”认证体系的试点工作实施背景下汽车专业领域模块化课程建设的研究,经过前阶段的课题研究,我们主要取得了以下具有复制和推广性的成果。
课题组经过深入细致地研究理论政策文献,根据《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最终修订完善了一套既保留了原有课程体系,又融入了“X”证书培训内容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更加细化知识、能力、素质的需求,确保了人才的培养标准。强调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动手能力、职业适应性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重点。立德树人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在文化知识、技术技能、社会实践等方面都要加强思政教育。积极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的整体模式,全面推动“三全育人”的全过程,使学生的思想政治和技术能力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与生产劳动实际、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密切结合,参考“1+X”证书制度要求融合完善现有課程、鼓励开发校本课程。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实施,有利于在现有教学体系基础上对接行业企业标准,更新人才评价模式,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证融通。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拆装》是我校汽车应用与维护专业“1+X”认证体系的基本要求,编写的一门专业核心校本课程。该课程的编写和实施主要是围绕“项目引领”和“标准对接”两方面进行的。“项目引领”是通过由汽修工作中常见的实训项目的引领作用,让学生通过对典型项目的学习和操作,巩固专业基础知识,培养专业技能,基本职业素养和创业精神。“标准对接”是把“1+X”技术资格认证与培训流程相结合,以达到为汽车维修行业提供高质量技术和技能人才的目的。
“1+X”证书制度要求在不改变原有知识结构的前提下,尽量将证书制度要求掌握的知识点融合到教学过程中来,即“课证融通”。在此背景下,该校本教材的编写更加符合证书制度的要求,它更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很有实际意义的教学方法。同时,还需要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历,使他们成为“双师型”的教师,从而使他们的职业能力和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在“1+X”证书制度试点背景下,课题组成员紧密结合当前实际,开展汽车专业领域模块化课程建设研究,结合“1+X”证书制度实施背景下的模块化教学规律,在广泛教研的基础上,组织行业企业专家、职业教育研究人员、学校一线骨干教师共同开发了这本适用于中等职业教育的汽车维修专业教材。
本套教材具有以下特色:1.注重实用化、简单化、模块化。2.融入思政元素,提升职业素养教育。3.活页式设计,有利于自主学习与探究。4.融入“1+X”元素,实现课证融通。5.配套立体化资源,有利于实现信息化教学。
模块化校本教材《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拆装》的应用,有利于转变或优化现有教学模式,可以将专业课程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从而达到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的统一。当前,我们学校汽车应用和维护专业在2019年12月和2020年6月组织了2次“1+X”考评,第一次考评人数96人,第二次考评人数64人,通过率达到98%。
为适应“1+X”证书制度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以《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拆装》课程为载体,以课程体系设计、课程结构化、资源颗粒化为指导,开展模块化课程实施的探讨,编写适合“1+X”培训内容的模块化校本教材,积累课件、工作页等颗粒化精品教学资源,创建资源库,并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共享。
结合我校实训条件,结合“1+X”证书制度培训考核的相关要求,教学内容、场所、组织形式、时间安排、教学师资等,保证学生在较少的时间内掌握实际操作技巧,并最终能够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最终达到改进完善模块化校本课程,使教学实施过程与培训过程互相融合的效果。
“1+X”证书制度下的模块化校本课程实施能有效促进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有机结合,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使其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实现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现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提供了体制和人才支撑。
在实施模块化校本课程时,我们发现现有的课程评估系统已不能适应“1+X”认证的需要,主要表现在评价标准不具体、评价主体单一、评价内容不全面、评价方法不合理等方面。
要建立“1+X”的认证体系,必须把“学历”和“职业能力”的综合评估相结合。把技能水平评估和评估模型融入到日常的培训工作中,把培训目标和技能培训需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注重过程性的考核,注重实践能力的评估,建立一个由第三方参与的、多元化的评估系统,并通过不断完善的评估和反馈机制,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学习效果。
(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市文登技师学院 边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