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青华
课前预习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而且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技能,积极探索知识丰富的世界。教师帮助学生进行有效预习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需要将这一科学教学理念融入学生的学习之中,以体现新课标的教育理念。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预习的重要性,提出了提高小掌语文预习效率的策略,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预习方法。
一、设计语文预习方案,明确预习目标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自主学习能力有限,很难完全掌握语文课前预习方法,也很难制订合理的预习计划,因此教师需要充分指导和帮助学生,积极陪同学生进行预习。在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的基础上,教师要明确预习目标并设计适当的预习方案。预习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独立的学习过程,但学习能力有限的学生,很难把握好预习的方向和深度,此时就需要文教师给予一些帮助。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精心安排语文预习课程,使小学生的预习目标更加明确。
例如在《山中访友》一文的预习方案中,教师可以按照三个阶段的设计来引导小学生进行预习。本课内容是讲读类的课程,作者以访问山中老友作为线索,向人们展示自然和谐之美。教师在预习设计中要能够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设计三个阶段的预习方案。第一阶段是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学生要能够在初次阅读课文后掌握和学习生僻字词,如“唱和”“德高望重”“津津乐道”等词语、成语,同时能够利用拼音等方式来完成。第二阶段是关注课文当中的意境,学生要能够通过现有知识来解读文章内容,无论是否正确,教师都需要进行鼓励和支持,并能侈给出自己的意见,让学生能够表达自己感情。第三阶段是鼓励小学生搜集相关的书籍、文章等,或者可以自己仿写一段内容,以此来提升小学生的预习效果。
二、重视预习方法教学,促进学生掌握预习方法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经验不足,还不能够完全掌握科学的预习方法,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科学预习。教师应科学地开展课堂预习,为学生提出适当的预习要求,帮助学生更有效地预习。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可以以某些语文课文为例,指导小学生科学地进行预习,并设置相应的语文预习課程,让小学生加以模仿,从而有效完成语文预习目标。
例如在《初识鲁迅》的单元教学中,仅有一篇文章是鲁迅的作品,其余三篇内容都是对于鲁迅的描写和描述。因此在文章的预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小学生自主搜集一些关于鲁迅的背景知识,在充分了解鲁迅先生的基础上阅读课文,以提高整体的预习质量和效果。在预习目标的布置中,教师要鼓励小学生从时代背景、社会环境、文化知识、人物成长环境、家庭环境、就学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阅读分析。为了提高预习效果,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成立预习小组,专门搜集关于鲁迅的各类资料,然后阅读整个单元的文章,这样就能够充分认识鲁迅、了解鲁迅,从而提高财于课文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三、根据学生年级不同,设计预习梯度
在小学语文课文预习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班级,教给学生不同的预习方法。不同的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需要设计适合不同学生的预习方法,如果制定统一的要求,容易使一些学生无法完成预习任务或无法从中得到提升,以至于限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预习《一株紫丁香》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流畅地阅读文章,并自行解决文章中的生字词,然后通过教师的讲解不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以便能够背诵文章。再如在预习《北京》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提高预习要求,要求学生不仅能够正确、流利、有意义地阅读课文,还要找到自己喜欢背诵的段落,然后找到相应的图片进行比较,以提高学生对于北京的认识。而在学习《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文章的语言表达特点进行理解分析。这种梯度式的预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教师引导学生有效预习语文,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遇到的问题,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不断提高语文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