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教”改革深化中职学校“1+X”制度改革的研究

2022-05-30 15:14张均超夏斌
广西教育·B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职业技能实训教材

张均超 夏斌

【摘要】本文基于南宁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推进“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基于对接‘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的‘三教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论述中职学校落实“三教”改革和“1+X”证书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并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为例,提出建设适应于“1+X”职业技能标准的实训基地、教学文化、师资团队,以及创新适应于“1+X”职业技能教学标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造适应于“1+X”职业技能教学标准的教材、重建适应于“1+X”职业技能提升的学生考核评价体系等改革策略。

【关键词】“三教”改革 “1+X”制度 职业教育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14-0061-05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任务,改革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落脚点在于培养适应行业企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同时,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开展“1+X”证书制度改革试点工作,这一工作是落实职业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职业教育教学和培训体系、深化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全面提升职业教育发展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对比二者可知,“三教”改革是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1+X”证书制度改革是深化职业教育发展内涵的有效路径,二者具有天然的融合关系。

然而,如何确定“三教”改革与“1+X”证书制度改革的融合点?如何厘清二者的具体联系?如何进行二者的融合研究?这是目前深入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难点。为此,南宁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我校)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为研究对象,于2020年立项了“‘汽车运用与维修基于对接‘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的‘三教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着力研究将“三教”改革和“1+X”证书制度改革有机融合的路径,探索提升职业教育发展质量的有效办法。

一、“三教”改革与“1+X”制度改革的关系

职业教育是一种技术类教育,其根本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要实现这一教育目标,就要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也即是说,既要提升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发展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又要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和技术应用水平,二者是密不可分的有机整體。其中,专业理论教育应当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完成,国家大力推进“三教”改革的目的即在于此:改革就是要为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与水平配备最优质的师资,采用最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传授最新、最适应行业企业发展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养。“三教”改革中,教师改革是根本、教材改革是基础、教法改革是途径,三者形成了一个闭环,有效解决了“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

关于职业技能的教育,则要在实训教学、岗位实习中完成,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运用专业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除了实训、实习,开展“1+X”证书制度改革,也是提高中职学生职业技能水平的重要且高效的途径。所谓“1+X”证书,其中“1”为学历证书,“X”为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证书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是“课证融通”。“课证融通”即将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和职业鉴定标准引入专业课程教学,将专业课程教学要求与行业企业岗位要求、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工作过程进行有效对接,实现课程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的高度融合,从而全面提升中职学生的综合能力。

从具体内涵来看,“1+X”证书制度既重视学生的学历教育,即专业课程教育;又重视学生的实训、实习,即职业技能教育。这是推进“三教”改革与“1+X”证书制度改革有机融合的基础。进一步说,实施“1+X”证书制度改革可以有效促使职业学校教师转变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模式和创建课程资源,深化“三教”改革的内涵;落实“三教”改革反过来又可以很好地推动“1+X”证书制度改革的落实。因此,要想落实“1+X”证书制度改革,实现“课证融通”,就要有效推进“三教”改革,构建优质的教师队伍、研发科学的教材、探索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教学综合改革。

二、“三教”改革与“1+X”制度改革融合发展的实践

(一)构建适用于“三教”改革与“1+X”制度改革的教育模式

1.校企共建共管“1+X”职业技能实训基地

建设实训基地是中职教育的核心工作之一,在推进“1+X”证书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各级政府应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积极性,带动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建设一批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生产实践和社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质量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实现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首先,应面向先进制造业等技术技能人才紧缺领域,统筹各方资源,建设若干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进行共享开放管理,辐射区域内学校和企业;其次,鼓励职业院校自建或校企共建一批校内实训基地,提升重点专业建设和校企合作育人的水平。

近年来,按照共建“1+X”职业技能实训基地的要求,我校与中德诺浩(北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博世汽车检测设备(深圳)有限公司、麦特集团奔腾钣金设备有限公司、北京运华天地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景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教育教学设备研发销售企业,以及南宁市车之缘进口汽车有限公司等汽车维修知名企业,共建校内“1+X”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在与这些企业合作的过程中,我校引入企业的先进仪器设备,重点扩建了汽车发动机、汽车底盘、汽车电气等校内实训室,建设了新能源汽车、中德诺浩等“学做合一、生产与实训合一、教学与技术服务合一”的车间化实训教室,完善了汽车整车实训室的各种设备,并按照企业标准和“7S”(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素养、安全、节约)管理理念进行实训管理,提升了实训教学的效果。

在推进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过程中,我校与企业进行了深度合作。如,我校与中德诺浩(北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实施“中德诺浩汽车教育”项目,校企共建了中德诺浩汽车教育实训基地。在开展实训教学时,企业负责在实训车间建设标准和建设方案设计、实训设备配置、课程体系构建、教学过程管理、师资培训、就业服务等方面,对学校进行全方位指导;学校在企业帮助下建设标准化、理实一体化的专业技能教室,将企业生产实景搬进课堂,然后根据生产实际中完成工作任务的流程,实施“小班制”项目化教学,采取“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六步法组织教学,实现了课堂与车间、教学与生产的一体化。通过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实现了5个转变:教学从知识的灌输向知识的处理和转换转变,教师从单纯讲授型向行为引导型转变,学生从被动接受的模仿型学习向主动实践、手脑并用的创新型学习转变,教学组织形式从固定教室、集体授课向理实一体化教室、学做结合转变,教学手段从传统的口授、板书向网络化、信息化转变。实训基地的建设,让学生能够带着真实的学习任务开展探究式学习,在真实的现场操作过程中理解专业知识、提高操作技能,真正把理论教学和技能教学融为一体。

2.校企共建共营“1+X”职业技能现代化教学体系

为了深入推进“三教”改革、“1+X”证书制度改革,我校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积极构建课程资源丰富、内容及时更新、专业特色明显、学习管理有效、开放共享便捷的智慧学习技术体系和学习平台。学习平台承载移动学习、校内课堂、企业课堂等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支持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实时互动和远程教学的实施,为学生构建科学系统的虚拟学习空间,满足学生随时随地学习、沟通、质疑、解惑等各种需要。

我校与中德诺浩(北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了汽修专业“1+X”职业技能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企业优势资源,分阶段、分层次对企业资源进行分析和整合后,通过合理配置实践教学环节,形成了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体,按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等层次进行排列的实践教学内容,从而有效地将实践教学目标和任务落实到各个具体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我校引进企业文化,着手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专业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和实践文化,致力培育优良的校园特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汽修专业知识和技术的热情。通过实践探索,我校目前形成了“1+X”职业技能现代化教学体系,这一体系的构建既提升了实训室建设和管理的质量,为师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文化环境,又保证了实训教学的有效实施,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理论、技能水平。

(二)校企合作打造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师团队

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是提出职业院校招聘相关专业教师,应聘人员原则上要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具备高职以上学历,特殊高技能人才(含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人员)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2020年起基本不再招录应届毕业生;二是加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建设,引导一批高水平工科学校开展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培养职业教育后备力量,优化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结构和布局;三是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建立100个“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要求职业院校教师每年至少参加1个月的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训,落实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四是要求职业院校探索组建高水平教师团队,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五是要求职业院校实施教师改革,以“双向双融通”为主要途径,校企双方师资互兼互聘,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同时构建“功能整合、结构合理、任务明确”的结构化师资团队。这些举措的提出,为职业院校落实“教师”改革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根据国家政策和广西的相关规定,我校通过如下做法打造了一支校企合作、专兼结合的优质教师团队。一是我校与广西全越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南宁市车之缘进口汽车有限公司等进行深度合作,一方面,我校以建设国家级汽车运用与维修示范性专业为契机,组织实施“校企互派”计划,要求专业教师着力做好教学设计、施工管理、带学生实训实习等各项教学任务,全面参与“1+X”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同时推荐优秀毕业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和就业,帮助合作企业培养优秀汽修技能人才;另一方面,汽修企业作为实践基地,主要负责接收我校派出的专业教师,开展为期1—2个月的实践锻炼,企业做好教师的实训规划和实训内容的设计,安排经验丰富的技师作为“师傅”对我校教师进行全方位指导,教师参与企业日常的维修工作和管理工作。二是我校邀请企业优秀技术人员到校参与教学,由企业安排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到校任教或指导学生实训实习,利用企业优秀技术人员带动我校专业的发展,企业技术人员在校期间既要开展汽修专业的教学工作,引导学生建立规范的“7S”管理理念,又要担负我校汽修专业教师的培训工作,助力我校提升专业教师的综合素养。三是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学习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了解和熟悉“1+X”职业技能项目教学模式和项目教学程序,同时不定期邀请高等院校、企业专家到校进行授课,向专业教师传授现代职业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专家还会到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授课,组织教师参与“1+X”实践教学授课并点评,让教师对“1+X”职业技能项目教学模式和项目教学程序有更加清晰的理解。四是我校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每年寒暑假期间安排专业教师到合作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既让教师了解了企业的用人需求和用人标准,又提高了专业教师的动手能力和维修技术。五是我校选派专业教师外出参加各种学习和培训,如與上海铭师培训中心等培训机构合作,每年选派专业教师到上海、北京、浙江等教育发达地区的名校进行跟岗学习,通过这种培训方式极大提升了我校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1+X”职业技能项目教学能力。

(三)依照“1+X”职业技能教学标准,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过去,我校采取的教学方式是先由主课教师在教室上理论课,再由实训教师在实训室上实操课,理论课与实操课分开教授,而且主课教师和实训教师的讲解还会存在不一致的情况。这种教学方式导致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此,我校按照“1+X”职业技能教学标准,实施了教法改革。在推进教法改革过程中,我校以行动导向教学法为主,同时引进企业技术人员,按照企业的做法开展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让学生在真实或仿真的环境中学习,实现“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边学边做”。在新的教学模式中,主课教师、实训教师一起在仿真实训室里进行授课,让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结束后马上进行实操练习,这样的教学模式既可以让学生深度理解理论知识,又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可以大幅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样的教学模式,我校称之为“1+X”职业技能教学模式。采取该模式教学,师生可以充分利用实训设备、仪器、工量具等,积极探索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从方法上保证“教、学、做”的统一。

1.“1+X”职业技能教学模式中的“教”

如在教授火花塞拆装与检测一课时,首先由主课教师在实训车间根据车上的火花塞进行“火花塞将点火线圈产生的脉冲高电压(8-15 KV)引入燃烧室,并在其两电极之间产生电火花,就可以点燃可燃混合气”这一理论的讲解,让学生对火花塞有一定认知后,再由实训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两位教师根据学生实操存在的问题做进一步的指导、点拨,真正将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有机融合起来。

2.“1+X”职业技能教学模式中的“学”

在火花塞拆装与检测一课中,学生根据主课教师和实训教师的讲授,观察故障现象并进行描述讲解,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进行火花塞拆装与检测示范教学,并明确如下事项:①实训设备为大众捷达轿车;②实训工量具有世达工具、塞尺、导线;③注意拆装前应先清理干净点火线圈周边,要检查火花塞套筒橡胶是否损坏,火花塞套筒與火花塞中心是否对正,实操时用力要均衡不可使用蛮力;④外观目测任务包括观察火花塞机油油污情况、火花塞积碳情况、火花塞积灰情况、火花塞绝缘体破损情况和火花塞瓷件漏电情况;⑤性能检测任务包括检测火花塞电极间隙和火花塞跳火情况。然后,教师示范整个操作流程,学生在教师示范讲解后,认真对火花塞进行观察、分析、领会,了解火花塞的拆装及检测方法。

3.“1+X”职业技能教学模式中的“做”

在火花塞拆装与检测一课中,学生根据如下步骤,完成学习中的“做”:①教师布置实训任务;②全班学生分组,教师安排实训车辆及工量具;③各组学生轮流动手操作,做好检测记录;④各组学生讨论测量结果,对火花塞的知识进行分析,派代表做讲解;⑤教师对各组学生的实训结果进行点评,并对学生没有提及或拆装、检测错误的地方进行补充、更正;⑥学生按工作流程要求,学习“7S”管理理念,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四)按照“1+X”职业技能教学标准落实教材改革

我校按照“1+X”职业技能教学标准,按照更新教学内容、完善教学大纲、编写或开发教材的顺序,有效推进了教材改革。一是在教材内容上,打破了学科体系、知识本位的束缚,加强与生产生活的联系,突出应用性与实践性,加入了因科学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新知识、新技术等内容;二是完善教材表现形式,对经典的纸质教材进行优化、调整,通过配套数字化教学资源,形成了“纸质教材﹢多媒体平台”的新教材形式;三是推广以在线开放课程为代表的数字课程,满足“互联网﹢职业教育”的新需求。

教材是呈现教学内容的主要媒介,是实施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加快教材的改革与创新,是更新教学内容,推进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我校过去使用的是由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这种教材的优点是全国通用、不需重新编写,缺点是不太符合学校教学实际需要,因为通用教材涉及车型学校不一定有,尤其是国家推行“1+X”证书制度改革后,这样的教材更加适应不了学校教学实际。为了切合学校教学实际,提高学校各专业的教学质量,我校近年组织专业教师按照相关专业的“1+X”证书制度改革要求,编写了新的校本教材。这些教材以我校拥有的车型为出发点,在保留国家规划教材的部分理论知识基础上,根据企业的用人需求和职业技能标准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标准和目标,明确培养方案,设置教学模块,教师使用教材进行模块化教学,真正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目前,我校编写出版了《汽车发动机维修理实一体化教材》《汽车电气维修理实一体化教材》《汽车底盘维修理实一体化教材》《汽车车身修复理实一体化教材》《汽车空调维修理实一体化教材》《汽车涂装理实一体化教材》等6本汽修专业的核心课程教材,以及《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检测与维修》《汽车维修基本技能》《汽车技能一体化实训手册》等3本特色校本教材,构建了科学、完善的专业课程教材体系,为我校深入推进相关专业的“1+X”证书制度改革提供了保障。

(五)建立基于“1+X”职业技能提升的学生考核评价标准

教学评价是判断教学工作是否有效的一种方式,科学的评价体系不仅能够及时反馈教与学的成效,发现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还能够有效反推教学方法、教育理念的更新、改革。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标准,这样的评价方式内容和方式都比较单一,不能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过程、学习规范性进行科学、客观的考查,不利于“1+X”证书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为此,我校对以往的评价方式进行了改革,主要以学生专业能力为评价重点,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在此基础上,我校对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标准等进行了科学设定(如表1所示),确保教学评价的作用能够有效发挥。通过设计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

自课题立项以来,我校深入开展“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基于对接‘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的‘三教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的相关研究工作,在“三教”改革和“1+X”证书制度改革深度融合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培养了一支理论水平高、技术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技术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专业招生人数和企业对我校毕业生的满意度都得到了提高,我校2016—2020年连续五年在自治区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比赛中获奖牌总数、一等奖总数居南宁市第一。

三、体会与思考

在实施课题研究过程中,笔者认为,“三教”改革应以课程建设为统领,将课程建设作为“三教”改革的中心点,只有在课程教学中体现行业企业的新技术、新要求,才能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育人功能;也只有持续推进课程体系改革,才能及时将行业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融入课程教学,才能更好地对接“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更好地满足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

(一)需加强和落实安全保障制度

与相关企业展开深度合作,把课堂搬进生产车间,这样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有效培养。但由于实训室车间化,学生每天都在仿真实训环境中上课、实操,每天都会接触各种生产器械,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中职学校应当重视车间化教学安全保障制度的制订,并要求授课教师认真、严格地落实,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二)需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

在实施课题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是能否有效推进“三教”改革和“1+X”改革、能否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关键。尤其是采用“1+X”职业技能教学模式,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还要具备十分高超的技术技能,更要具备研发教材、优化教学、有效实施教学、探索有效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能力,这就需要学校培养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在推进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中职学校既要做好各项校本培训工作,又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一方面利用行业企业的优质资源加强教师培养,另一方面邀请行业企业的优秀工程师、技术人员到校授课,着力解决学校优秀专业教师紧缺的问题。

(三)持之以恒地落实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方法改革并非一蹴而就之事,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深深烙印在部分教师心中,教师的某些教学习惯也难以一时间转变,更有部分教师不愿意学习和接受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中职学校要持之以恒地实施教学方法改革,不仅要加强相关的考核和抽查,对工作突出的教师进行表彰,还要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职称评聘、岗位晋升、绩效考核、评优评先的制度,才能确保教法改革取得实效。

“三教”改革是发展中职教育的大势所趋,“1+X”证书制度改革是深度推进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经途径,“三教”改革为“1+X”证书制度改革奠定了基础,“1+X”证书制度改革又为“三教”改革提供了动力,二者既相互融合,又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中职学校高素质、高智能技术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李寿冰.高职院校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0).

[2]孙善学.对“1+X”证书制度的几点认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7).

[3]李伟艳.“1+X”证书制度下的职业教育探究[J].教育研究,2020(11).

[4]黄光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1+X”证书制度的思考与研究[J].长江丛刊,2020(18).

注:本文系2020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汽车运用与维修基于对接‘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的‘三教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GXZZJG2020A070)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张均超(1977— ),广西合浦人,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汽车运用与维修;夏斌(1985— ),广西浦北人,中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汽车运用与维修。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实训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