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区审管办
近年来,国家大力实施农业农村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集体资产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农业农村改革的重中之重。但当前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交易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破解。对此,江北以数字化改革为公共资源交易赋能,构建了农村集体资产数字管理交易系统“农资保”,设置登记、管理、交易、监督、公开等应用场景,实现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交易网上精确智能导引,以此推动资产保值增值、维护农民合法财产权益。
全范围数字赋码打造动态智管新模式
全面核查类别清。辖区内农村集体资产种类较多、覆盖面较广,数量不清、信息滞后等传统统计与评估方法所带来的问题日益显现,有些村民对村里集体经济资产总数模糊不清,更谈不上监管,给集体资产后续管理造成困难。针对这些问题,江北区各部门联动,对全区农村各类集体资产信息进行全面排摸,根据厂房、山林、闲置土地等资产形态,将资产类别细分为土地资产、山林资产、河湖资产、仓储资产等。对涉及农村集体资产的47类531项数据,进行全方位立体采集并实时登记入库,构建目录联动、数据调整、红线自判的动态“资产数据库”。
精准定点位置明。辖区内农村集体资产已进行多项测量工作,其中山地、林地、河渠等集体产权覆盖区域存在面积不明、位置不准、权属不清等问题,尤其是一些构造复杂、测量困难的区域,集体资产难以准确定位。基于此,江北区通过智能航拍、实地测绘、三维建模等技术实现辖区涉农街道(镇)村级集体资产定点、定位、定量,进一步明确各类资产现状位置、面积范围、所属村社等,并以GPS形式准确定位,形成村级资产资源“一村一图”管控地图,并采取“台账”动态管理,年底核资清产的方式,真正实现“以图清资产”。
完整赋码信息全。碎片化、分散化的农村集体资产以及低下的资产管理效率制约了监管作用的有效发挥,监管部门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对资产情况进行梳理、清查,制约了监管效能的提升。针对这个问题,江北区对辖区内所有农村集体资产信息进行赋码溯源,形成“一物一码”联动入库。“一物”是每项资产现状情况,“一码”是每项资产信息的二维码。目前,共形成110个村集体经济组织近2万条“资产码”,涉及132平方公里土地、470万平方米厂房,资产总额达51亿元。
全流程数字交易开辟阳光交易新渠道
资产价格合理评估。针对集体资产相近区域的同类资产存在租赁和处置价格差异较大的问题,组织街道(镇)委托资产评估机构,对辖区范围集体资产进行分门别类评估,并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后,形成各个区域厂房、土地、山林等资产租赁和处置指导价,并实现资产赋码信息、评估数据入库。
交易环节线上开展。在交易平台上,根据产权管理办法规范农村产权进场交易范围流程,且依据项目标的额大小分别进入区级或街道(镇)级交易平台交易。在交易规范上,统一规范业务受理、信息发布、交易签约、档案管理等流程,提供统一的交易范本,明确交易程序、规范交易行为。在交易环节上,竞拍者采取线上竞拍方式,交易信息统一发布在江北区公共资源交易网,交易报名、审核、竞价均在线上进行,报价最高者为竞得人。
业务流程实时监督。系统自动抓取租赁面积、现状图片、地址点位等资产信息,根据资产租赁到期的时间节点,自动提醒租赁人提前对资产处置进行分析研判,在原有线上报名、审核、竞价等环节基础上,增加招标合同上传、合同执行公开等在线管理环节,做到评估全部入库、交易全程在线、数据全面上网,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实现资产增值保值。
全周期数字预警构造多维监督新机制
风控量化健全预警体系。通过数据库实时分析比对,将低价合同、长期合同、闲置资产等10类事项按市场运行情况设置风险预警阈值,建立红、橙、黄三色交易预警机制,在原来零散的、看似毫无关联的数据中发现隐蔽性强的问题并及时预警处置。比如,以“预警中”“处理中”“提醒中”三种形式对系统自动筛查的超期合同、超期账款等信息进行实时预警,做到监管部门跟进督查、处理意见上传留痕、问题整改及时公开。2021年,累计处理1526件红色预警事项,1180件橙色预警事项,953件黄色预警事项,处置率达95%以上。
部门协同形成监管合力。以农村产权交易多方位高效监督为目标,破除信息壁垒,将资产评估、交易方案、竞价过程、成交结果等信息向纪检监察、审计、农业农村、审管办等9个部门协同开放,实现跨部门、跨系统、跨业务联动监督,形成农村集体资产交易监管的强大合力,对源头微腐败进行精准防控。
平台共享助推信息透明。管理平台集成了财务记账、审批、电子收付、票據管理等服务功能,实现村级账户资金实时流转闭环,村民可随时浏览查询集体资产情况。服务端全方位公开企业信用、安全生产、金融普惠等产权交易相关信息。构建数字化管理平台对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将交易结果、合同等信息同步推送到“一张图”系统多途径公开,既保证群众监督权的行使,也保障了群众知情权。
责任编辑:刘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