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俊
移动学习是一种在移动设备帮助下的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移动学习所使用的移动计算设备必须能够有效地呈现学习内容并且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移动学习的构成应具备移动设备、课程内容、学生支持服务、万维网访问、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及教学所需的其他资源等。
移动学习在教学中的优势。学习工具和学习方式的改变能够带来学习的高效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利用在线学习资源(题库、微课、视频、音频、电子书等),通过使用移动学习终端,随时随地设计或完成课前预习、随堂测验、课后作业以及拓展学习等学习任务。
学习方式的混合性是移动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移动学习模式提倡的是一种“混合性学习”,是将网络学习与教师主导的课堂学习结合起来的学习方式,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改革。
移动学习为中小学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有效的学习方式,提升了中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师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的创新。此外,移动学习理念还将为中小学生的再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移动学习在阅读教学中的价值。《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总目标中指出,“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感受语言文字及作品的独特价值,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智慧,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感受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精华”。同时,在7~9年级“阅读与鉴赏”中要求“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可见,初中生名著阅读的任务量是庞大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运用移动学习终端,在优化名著阅读策略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重新构建名著阅读框架就显得十分重要。
传统的课堂阅读时间有限,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畅所欲言几乎是不可能的。借助移动学习终端,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线上进行阅读交流,这样就可以打破课堂时间有限的局限性,让阅读交流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名著阅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价值。
在阅读名著之始,教师利用移动学习终端上传与作者、作品相关的音频、視频资料,让学生初步了解将要阅读的名著作品,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内容、主题、思想和情感,避免造成理解上的障碍与偏差,更容易达到良好的阅读效果。
教师要对作品内容进行必要的挖掘、梳理、整合和取舍,全面而深刻地掌握名著的学习价值,选择最优阅读内容。教师利用移动学习终端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阅读目标与方法,强化阅读重点,使学生在阅读名著时能够化难为易,以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获得较大的阅读效益。比如,《傅雷家书》以书信的方式全面展示了中国传统书香门第里父与子的精神世界,非常适合亲子共读。教师可以在学期初将电子书与阅读计划推送给学生,家长与学生一起选择共读内容,随后以“亲子共读感悟”“感人语句、感人事例批注分享”“亲子共读交流实录”等方式反馈。亲子共同阅读的经历会成为亲子沟通的桥梁,也更能体现名著的教育意义。
又如,《艾青诗选》的作者艾青用饱含深情而又充满哲理的诗句传达光明与希望,播撒忠诚与大爱。教师可选择推送“有声听书”“艾青名篇朗诵视频”,让学生边听边读,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录制朗读音频或视频展示阅读成果。
再如,《西游记》《水浒传》《简·爱》《海底两万里》等名著已被翻拍成影视作品,教师可将作品中精彩内容的影视片段推送给学生,将静止的、枯燥的文字激活,增强阅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移动学习终端运用于名著阅读教学,增加了课程的吸引力和趣味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驱力,是一种具有多重优势的交互式学习方式。在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使用移动学习终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打破了阅读活动的时空界限,其丰富性与创造性有待更广泛的实践与探索。
责任编辑/曹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