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研的现状与改变办法

2022-05-30 10:48苟志弘
教育·校长参考 2022年6期
关键词:教研员研讨教研

苟志弘

教与研之间是密不可分的相互依存关系。教研是提高教学质量、为顺利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保驾护航的重要途径。新时期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过于陈旧,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初中语文教师肩负着重要的育人职责,必须具备借助语文知识帮助学生塑造正确价值观念,充分突出语文知识育人价值的教育观念。

开展初中语文教研活动的必要性

一方面,开展教研活动,能够提高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将得到显著提升。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多元且复杂的,只有对教材内容进行细致分析,聚焦核心育人素养,将不同的知识点与不同的素养、技能相结合,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巩固学生的文化基础,才能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由此可见,开展初中语文教研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革新教师的教学观念,还能使教师游刃有余地在课堂中教授知识,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现阶段初中语文教研活动存在的问题

教研形式化 对于初中语文教师而言,教研活动的开展已见怪不怪。伴随各种教研活动举办次数的增加,教研形式化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部分教师产生了投机取巧的想法,往往通过剔除教学细节,整理出一套具有教学逻辑的研讨框架,将需要研讨的教学内容帶入其中,进而衍生出一套看似完整的教研理论。众所周知,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是由大批专家经过精挑细选、六省市百余名语文特级教师审查、经过两次大范围试教后才发行的,每一篇内容都拥有着不可替代的育人作用和教育价值。在教研活动中走捷径,不仅会严重阻碍教师教研能力的提升,更会阻碍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教研传统化 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积淀教师的教学实力。新时期背景下,新旧教育观念的更替,致使初中语文教师们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教学思路。但在实际的教学研讨活动中,仍是由年岁长、经验多的教师主宰着教研活动的研讨方向,部分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教师往往拥有新颖的教学思路,却碍于教研传统风气过于浓厚而不敢发言,致使教研活动传统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从古至今,不能跟随时代更迭而做出改变的事物与朝代,终将湮没在时间的洪流之中。作为参与教学研讨活动的教师,应当秉持着寻求科学教学方法的理念发表自己的观点,而非将经验丰富的教师视为说一不二的教研主宰,致使教研质量得不到实质性的提升和进步。

教研瓶颈化 尽管初中语文教材会有个别的删改和添加,但就整体教材内容来说,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选择相对是固定的。一是由于教材中的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够提高学生的视野,二是由于稍显难度的教学内容,为学生预留出充足的学习成长空间,能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然而教材内容的不变,致使部分教师教学思维固化,这导致教研瓶颈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时代在变,学生群体的整体价值观念也在改变,教师在参与教研活动的过程中,应当将学生作为永不改变的定数,灵活地调整教研方向力求进一步突破教研瓶颈。而非将许多看似在课堂中经常出现的教学问题作为张口就来的教研结果。

获得良好初中语文教研效果的策略

确定教研起点,明确教研主题 一方面,教研活动能满足教师的成长需求,能够帮助教师解决教学困惑,是激发教师自主能动性、研究实践性,促使教师获得专业成长、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教研员要明确教研主题,确定研讨方式,与教师一同发现教学问题的本质。教师作为教学问题的提出者,有时会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问题,造成审视角度偏重现象的发生,教研员亦是如此。教研员想要对教师提出的教学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抓住教师教学痛点的能力,就必须深入一线教学活动,通过细致地观察,掌握教师的教学常态,站在公正的角度及理论高度对教学问题进行归纳和整理。另一方面,教研员应当动员教师承担教研课题,使教师在实践中完成自我生长。要求教师将教研重点放置在如何提高学生阅读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融入自主阅读学习。开展教研活动的目的是帮助教师解决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由此可见,提出具有研讨价值的问题非常关键。作为教研员要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细致分析,从问题到本质,一一进行合理划分,突出该问题在教学中的侧重点。基于此,在本次教研活动中需要明确两个教研核心:一是确定教研主题;二是确定教师职责。

例如,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对阅读教学给予了着重关注,大部分教师都将教学精力投注到分析琐碎的课文知识线上,忽略了对学生阅读量的提升。这就造成教师在课堂上企图借助提问和引导深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程度,学生却对教师所言的“本句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一无所知。由此可见,部分教师并没有认识到完整的教学过程是赋予学生正确文学认知的基础。因此,本次教研主题最终被确定为“多读勤练,打造开放性语文课堂”。教研主题得以确认后,第二教研核心是如何强化教师承担课题的能力。教研员应当在帮助教师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中,使教师具备将教学问题凝练成教研课题的能力。这就需要教研员对课题进行系统性的研究,通过得到每一个课题的解决方案,为教师梳理教学思路。邀请相关专家给予指导,帮助教师积累教研经验,提高教师科学解决教学实践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保证教研效果,激发教师参与 教师的参与状态决定着教研活动开展质量。教研员是教研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作为参与教研活动的对象,其主观能动性与参与状态决定着教研活动的开展质量。为了保证教研活动开展效果,教研员一定要抓住教师的教学痛点,促使教师积极主动地融入教研活动。

依旧以“多读勤练,打造开放性语文课堂”教研活动为例,该课堂现象展现了三个不同的教学问题:一是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无所知的根源是什么,二是教师的教学引导是否具有针对性,三是教学的过程是否完整细致。首先,可以理解的是,在被动学习状态下,初中生文学素养基础薄弱的现状不会得到改变,其对所学知识涉及深度也存在不足。如何做才能彻底解决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无所知的现状,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做好自己的备课工作,更要让学生做好学习前的准备工作。其次,新课标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杜绝教师“一言堂”教学形式的出现。也就是说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由教师完全担负起教学任务是不切实际的。教师要如何在短时间内打破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无所知的困境,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最后,如何界定教学过程是完整细致的,若是事无巨细又如何突出教学重点。由此,教学难题已被转换为教研课题。教研员就可以将提高学生课外阅读量与打破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无所知的困境相结合,让教师学会在课堂中将教学问题归置给学生。一是教师借助课前预习任务,为学生推荐与教学内容具有紧密联系的课外阅读文章。当教师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学习观点时,学生的学习表现能直观地呈现学生的预习效果。二是教师要将课外阅读文章进行划分,根据教学深度的不断递进,将其与不同的教学环节进行一一对应,保证教学深度与课外阅读内容具有紧密的联系,使学生始终在未知与好奇的驱使下,积极对课外学习资料进行阅读和分析。这不仅为学生带来丰富的课外学习资源,以学生能理解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较为晦涩难懂的知识点。还能让学生自己解决自己的学习问题,为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保证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三是学生与教师是借助合作实现“教”与“学”的关系,学生是探究并总结语文知识规律的主导者。这衍生出新的教研课题,课外阅读任务略高于学生认知一点,能否为学生提升自我预留出充足的引导空间,由此,如何决定教学过程的完整性与细致性得到了有效地解决。当教研课题被与教学过程衔接到一起时,教师的参与热情也将不断高涨。此时,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状态就不再是茫然或未经准备的即兴发言,而是具有条理、具有深度、具有明确教学方向的。

奠定坚实基础,灵活开展教研 丰富的内容与灵活的开展方式是促成高质量教研活动的基准,好的研讨内容必须要有得当的研讨形式来体现。教研员就可以借助读书分享、案例研讨、课例分析、单方辩论四种形式,灵活地展开教研活动。

首先,读书分享。以提高语文教师文学素养和语文教学实力为基准,向教师推荐《新教育之梦》《教育阅读的爱与怕》《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今天怎么做教科研——写给中小学教师》等。这不仅能充分践行借助知识武装头脑,达到提高初中语文教师综合素养的研讨目的,帮助教师借助书中内容,完善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为学生带来高质量的语文课堂。还能让教师对作者的教学思路进行归纳和整理,这有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革新、教学形式的创新。读书分享交流会能直观地呈现教师的阅读心得,这为进一步拓宽教师阅读教学思路奠定了坚实有力的基础。

其次,课例研讨。教研员为教师创设以教学为中心的交流环境,将真实的课堂搬到案例研讨活动之中,让教师以“有效课堂”为主题,进行备课。其他教师作为参与对象,观看教师完整的上课过程。讲课结束后,教师通过听评课,从不同的视觉审视整体教学效果,为创造出有深度、有特色、有亮点的教学课堂,做足准备工作。教师针对课例进行研讨,实现对新课标的精准把握,对教材内容的有效研读,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保证教学深度层次化、精细化地发展。这不仅能为教师带来新颖的教学思路,通过提供有效教学养分达到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实现强科互补交流空间打造,保证教师队伍以长效机制持续性成长发展的教研目标。还为充分突出优秀骨干教师引领教学作用,促进教师主动探索,累计教育智慧,形成风格鲜明的教学风格带来了深远影响。

再次,案例分析。借助信息技术呈现具有突出教育问题的视频,引导教师对某一教学现象进行深入的反思与细致的剖析,以便得到更具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同课异构的分析形式能直观地突出教学中的异同点,即便是一个细微的教学对比,也能为教师带来新的教学思路。这不仅将教师个性化的教学风格与教研活动进行了有机融合,还借助教学示范实现了对教学细节的诊断和反思,这为进一步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带来了积极影响。

最后,单方辩论。众所周知,辩论赛是由双方以对立形式为自己的论题进行辩护。将单方辩论与教研活动相结合,不仅能增加教研活动的趣味性,还能促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探究,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例如,在“课外阅读能否替代教材”的辩论中,教师以教育不是取舍,而是在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优势与价值为论点,获得了全体教师的一致认同。辩论题目或许会短暂地束縛教师的思维,也正是在思维被束缚的过程中,教师才能更好地抓住绝地反击的机会。由于紧凑的教学任务,或许大多数教师曾在教学准备中对教学资源作出了权衡利弊,教研员要做的并不是告知教师这种权衡利弊的方式是对是错,而是将正确的权衡思路赋予教师,让教师更有目的性地做好教学设计。

保证教研效果,确保环节紧凑 紧凑的教研环节是保证教研效果的基准,教师在教研员的引导下不断地进行多次思想碰撞,在佐证自己教育观点的过程中,最终达成一致的教育共识。这不仅充分突出了教研活动的合理性,也保证了教研活动的完整性和目的性。依旧以“多读勤练,打造开放性语文课堂”内容为例,首先,教研员以如何界定“多”的意义为研讨主题,鼓励教师发表自己的观点。意在让教师从宏观概念上理解“多读、勤练”的教育意义。其次,教研员以“学什么”“怎么教”“怎么学”“怎么评价”为研讨课题,激发教师思考。意在帮助教师将研讨课题与实际教学内容相结合,帮助教师突破教学困境。最后,教研员为教师预留出10~20分钟的时间,让教师在三个环节中任选一个发表自己的见解。

以统编初中语文教材《邓稼先》为例,有些教师在“怎么教”环节认为,直接让学生了解邓稼先对祖国做出的贡献也无不妥。但是对于学生来说,邓稼先是一位具有时代间隔感的人物,真的想要借助邓稼先无私奉献的爱国精神感化学生,比起带领学生歌功颂德来说,让学生了解邓稼先这个人是更加有教育意义的事情。有的教师在“怎么学”环节认为,怎么学的基准依托于教师怎么教,教师为学生呈现出来的教材中的人物性格,决定着学生对人物的第一印象,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语文教师对学生思想形态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在本课内容教学中,引导显然是不具备太大教学功能的,因为学生的人生阅历浅显,对无私奉献的人的精神风貌可能不够了解,需要教师借助资源开展课堂教学。

教研活动是提高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的保障。教研员作为主导者,要对教师的教学反馈进行整理和归纳,将其转换为具有研讨价值的教研课题,使教师积极主动地融入教研活动。教研员不仅要在教研活动中充分突出语文知识的育人价值,更要帮助教师肩负起任重而道远的育人职责。新时期背景下,教育活动是促进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提升进步的新机遇,教研员要保证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为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教研员研讨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下)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上)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研讨式教学中的研讨题设计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
为教研员“下水”击掌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