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亚丽
摘 要:现阶段我国正处于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对教学也有更高的要求,任课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和压力。任课教师首先需要认清当前教育改革所带来的具体变化,并且充分认识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所以在基于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之下,将思维导图引入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以此来进一步地探究以思维导图方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也可以为当前的历史课程教学的创新发展提供一种新的可能性。基于此,本文先簡单阐述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后重点分析核心素养背景下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思维导图;高中历史
在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教育体制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中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并且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也有着较大的影响。当前社会发展速度加快,教学观念不断地变更,给高中历史学科教学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和机遇,教师在重视学科成绩的同时也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运用思维导图可以给高中历史课程教学带来积极的作用,使其不仅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还可以在考试中取得更高的分数,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教师要结合核心素养背景下,科学开展创新性教学指导活动,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与支持下,逐步建构学习思想、培养综合认知,积极开展高质量、高效率的历史学习活动,充分凸显教师的专业育人作用。因此,教师要科学应用“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帮助学生进行知识要点与重点探索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清晰的思维导图学习活动中,增强对历史知识的分析、推理、总结、应用能力,促使学生的历史学习思想意识得到培养,进而深入、高效开展课程学习活动[1]。
(一)构建历史知识体系
高中历史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也有自身的特性,其中较为突出的就是及时性和连续性,所有高中历史所学的知识点有着时间上的关联和前后因果关系。为了更好地促进当前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需要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构建一个较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从而开展高质量的课程学习。目前,高中阶段历史学习教师更注重对相关知识的具体讲解,而忽视了帮助学生构建相应的知识结构,导致学生在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中并没有发现很多历史事件是存在内在联系的,对历史课程的学习通常是一知半解,并不深入,学生的学习质量也得不到稳步的提升。所以针对这一教学现实问题,历史教师需要在当前的教学策略中进行相应的改善,有针对性地整合当前教学中的知识点,从多个角度来引导学生思考某一历史事件,从而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这种方式来使得历史学科的基本构建呈现得更为具体化,将历史课程中抽象的知识转变成为更为立体形象的表达,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构建历史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学会从多个不同的角度看待和思考历史发展的因果关系。通过运用思维导图,让学生可以发现历史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发现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对历史有一个整体性的理解,最终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历史课程学习质量[2]。
(二)优化课堂结构设计
思维导图对高中历史课程来说是一种可利用的教学工具,在丰富教学手段的基础上也能够有效地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思维导图的运用带给历史课堂的改变最为明显的就是可以进一步地优化课堂结构设计,让学生在掌握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时,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梳理逻辑知识点的重要工具,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质量。且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式也是十分灵活的,教师可以将其应用到历史个人教学中的很多方面,其中较为突出的就是利用思维导图来绘制历史课程教学的整体框架,以此来确保课程教学内容的完整性,也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延伸性教学,进一步地丰富当前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层次,使得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有更强的积极性。在现阶段的历史课程教学中,教师们都十分重视课堂上的教学成效,但是却忽视了课后反思环节,也不利于课程的持续性发展。所以教师需要认识到当前教学中的不足,然后将思维导图同样应用到课后反思环节过程中,借助思维导图的运用,对当前教育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且及时地总结当前教学的经验,从而对当前的课程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核心素养在高考的历史课程的命题中也有所体现,比如:让学生分析史料或者是解读相关的信息,这些题目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所以需要更为重视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高中历史学科具有理论与实践衔接困难的特征,在进行高中历史教学时,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有效开展创新性教学指导活动,提高学生课程学习技能与水平,为学生逐步建构学习思想、培养综合认知提供助力。教师要借助思维导图的直观性、形象性教学优势作用,充分锻炼学生实践学习技能、强化探究学习动力,保证学生在思维导图的有效辅助下,结合历史知识的时间脉络展开拓展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实践学习核心竞争力。
(一)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探究式教学
在新的教学背景下更为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和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是现代教育发展下的必然趋势,其可以有效地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式接受知识灌输的局面,在教学的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性,突显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并且结合当前教学的实际情况制订有效的策略,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思维导图的运用,在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过程中也起到推动作用,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开展自主性学习,学生通过自我探究的方式,可以更为真实地感受到高中历史课程学习所带来的独特魅力,也可以帮助学生找到一种适合自己个性化的有效学习模式,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综合性发展。在新的教学背景之下教师的作用已经发生了转变,历史教学需要重新对自我进行定位,在课堂上起到指导作用,引导学生探究能力的进步。而且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也是历史学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需要注重思维导图绘制的灵活性,因为这是由思维导图自身的特性所决定的。因此在课程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时候需要减少对学生的限制,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创造性,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来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包括线条和颜色的选择。让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和需求来完成对历史知识点的思维导图的绘制,避免采用刻板僵化的思维导图模式,充分发挥自主创造性,从而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学生的积极性发展[3]。
比如:在教学《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这一课的时候,由于这一课的教学内容是高中历史课程学习中的难点和重点所在,而且还在高考中也占据着较高的分值,所以需要对这一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专项复习,进一步地提升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由于是复习课程,因此需要利用所有导图整理专题线索,然后以此为基础让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充分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知识点進一步地深化转变为自己的知识,使得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另外,高中历史教师们也可以通过学生思维导图绘制的情况,更加清晰地了解到学生对本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教师也可以基于对学生全体情况的了解,发现本节课教学中学生易错的知识点,并且加以强调或者是进行补充性的教学,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另外,在教学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教师也可以对一些历史学习较为薄弱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不仅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还可以进一步地调动学生对历史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二)利用思维导图发展学生的时空观念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对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有着更高的要求,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也需要让学生认识到时空观念的重要性。因为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当时时代发展的背景和特征都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所以要想在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稳步的提升,也需要让学生认识到历史事件和时代背景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引导学生可以从一些具体的事件中,进而分析当时社会的大环境,同时也可以通过社会的大环境来审查历史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引导学生进一步地探究历史事件中所蕴含的内在逻辑,并且还可以让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可以让学生对一些历史事件的认识更为深层次。所以在新的教学背景之下,需要重视对学生的时空观念的培养,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时空意识。而且基于思维导图的特性还可以帮助学生从宏观的角度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和主要趋势,因为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每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所以在高中历史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可以结合时代发展的因素来将一些历史事实串联在一起,从而让学生对所学的历史知识有更为深入的理解[4]。
比如:在教学《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这一课的时候,虽然我国近现代一百多年历史在我国整体历史发展中所占据的比例并不重,但是近现代历史事件的发生和一些政治制度的转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时的社会政治和现代社会意识,其中包含了很多知识点的学习。而且由于政治变动较为频繁,导致其制度的改革和变化也较为重复和细微,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将一些不同时期的制度进行混淆。本节课所教学的内容时间跨度较大,并且国民党和共产党这两个不同党派在政体建设的过程中有时间上的重合,这也是当前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将各个不同的知识点进行连接,使得整个近代史的政治体制的发展可以更为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对历史事件的阶段性特征也有着更为精准的把握。由此可以看出,在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中思维导图的运用可以将一些碎片化的知识进行整合,并且归纳整理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可以形成较为良好的时间管理,这也是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措施之一。
(三)借助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高中阶段的学生承受着高考的压力。史料辨析题是历史考试中新出现的题型,对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但是从近几年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看,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并不理想,所以在现阶段的课程教学中需要重视这一问题。另外,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也需要发展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因为这也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通过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的能力,让学生对历史形成较为正确和客观的认识,而且这也是解释历史和评判历史的重要依据,需要借此提升学生的历史课程的学习能力。由于学生这一方面的学习能力较为缺失的原因,如何有效地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来提升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基于多方面的探究,发现思维导图的运用可以在这一交流过程中取得较为良好的效果,其中较为突出的一点作用就是学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在史料实证的过程中增强自身的历史思维和逻辑思维[5]。
例如:有的史料实证素养的题型给提供的材料并不丰富,而且所给的材料的连贯性也有所缺乏,导致学生对史料分析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也由此可以看出高中生们的史料实证这一核心素养的缺失。所以在高中课程具体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将思维导图这一手段运用到题型的学习之中,通过思维导图可以将材料中所给出的各个小的细节罗列出来,以此来勾勒出具体的解题词,也可以根据思维导图来进行规范性的作答,避免小的得分点的缺失,保障学生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稳步提升。根据这一教学实际情况搭建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厘清解题思路,可以将一些较为杂乱的历史信息进行相应的分类和整理。而且在思维导图的应用之下,学生也可以对相关的史料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进一步提升高中生的历史涵养,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综合性的发展。
结束语
在核心素养影响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相关策略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教师需要对核心素养的相关内容进行深入的探究,在核心素养的引导下利用和吸收更为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技术,使得课堂教学呈现得更为丰富和具有功能性。思维导图的运用在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历史课程教学中融入思维导图,可以在保障课程教学质量的同时进一步地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睿颖,马格侠.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J].智库时代,2019(22):197-198.
[2]陈爽.思维导图工具在高中历史教学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东西方的先哲”专题教学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19):29-32.
[3]朱静.论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226-227.
[4]李明哲,金日东.基于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学生学科关键能力的策略[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0(3404):217-221.
[5]魏靖靖.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思考[J].华夏教师,2018(26):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