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人居景观营造策略研究

2022-05-30 09:24秦培源
美与时代·上 2022年6期
关键词:传统村落

摘  要:云南黑井古镇作为历史名镇,承载了西南地区“盐马古道”的千年文化。优越的先天条件使得黑井一度成为古盐马古道中重要的商贸重地。因此,对于黑井古镇景观空间的改造,必须结合黑井悠久的传统文化因素,因地制宜地制定营建策略。传统村落人居景观营造策略研究以黑井古镇为例,通过对黑井古镇的合理利用区、保护区、恢复区、展示区、服务区的科学分析和规划,将优秀传统文化加以融入。围绕不同分区的改造,期望能够充分展现具有显著地方特色的古镇风貌,把黑井古镇建设成为一个“特色、产业、生态、宜居、智慧”的新型历史名镇。

关键词:传统村落;人居景观;营造策略;黑井古镇

宜居的传统村落景观是乡村振兴得以实现的前提,是建设中国美丽乡村的必然基础,是去中心化、引商投资、创造创新创业环境的必备条件之一。由于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主导的影响,我国的城乡关系一直处于动态的变化过程中,传统村落已成为现代化进程中的被动受体[1]。“城市化”语境下的主流趋势发展下,传统村落面临着自然、人文、社会等多方面的“城市化”,导致传统村落人居景观的更新失去了原有的节奏和进度。传统村落极具价值的景观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现状杂乱,诸多不合情理的传统村落景观层出不穷,“千村一面”的现状成为了普遍现象。综上,种种风险与忧患,亟需人们将目光关注到传统村落景观面貌的保护与改善上。

一、传统村落景观辨析

传统村落即古村落的别称,顾名思义,就是拥有悠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具有极高保护与研究价值的村落;而景观则涵盖了一个区域的多方面特征。狭义的景观是指一个区域中所呈现出的表象,广义的景观则包含了一个区域各个方面的特征,诸如社会、自然、人文、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的面貌。

黑井古镇传统村落景观概况

(一)黑井古镇人文历史

黑井古镇因天然的井盐资源成为云南历史上最早的盐井之一,优越的先天条件使得黑井一度成为云南的重要盐区和“盐马古道”中的商贸重地。黑井古镇历史悠久,历史文化建筑众多并得到了完好的保存。现在的黑井古镇仍沿用了明清时期的道路街巷系统,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统计,黑井镇含有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36处,其中州级保护单位7处,县级保护单位18处,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11处。1995年,黑井镇被列为云南省历史文化名镇,2006年被国家建设部列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黑井镇作为历史上西南地区的盐都和“盐马古道”上的重要一环,需要更加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开发和保护。

(二)黑井古镇自然区位

黑井镇位于楚雄州禄丰县西北92公里的龙川江畔,距昆明200公里,距楚雄75公里,成昆铁路、龙川江纵穿全境。该镇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春天温暖、夏无酷暑、秋季凉爽、冬无严寒,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干湿分明,每年5-10月为雨季,年平均气温15-21℃。

(三)黑井古镇人居景观分析

黑井古镇至今仍保留着较为完整的“五坊十六巷”的传统城镇格局、街道尺度,以及大量传统民居、宗教、牌坊等建筑,是有名的文物大镇[2]。黑井古镇的建筑风格多样,遗存的盐文化建筑遍布全镇,很多历史悠久的民居保存完好且仍保留着原有功能,其中包括拥有极高保护价值的武家大院。

二、黑井古镇现状分析

(一)黑井古镇的没落

黑井的兴起是因为该镇拥有西南地区紧缺的井盐,不仅产量高,而且质量上佳,1000多年来,在以骡马为主要交通工具的西南地区,黑井盐甚至曾被当作货币使用。但近代西南交通通达以后,黑井古镇却被彻底边缘化[3]。2002年,全镇人口仅剩1418人,仅有一家年产800吨的盐厂还在生产,经济发展严重滞后。由于以上原因,黑井古镇的景观发展陷入了困境,尤其在村落发展中,进行了诸多不合理的景观规划,致使很多传统村落具有价值的景观被破坏,例如王家大院被卫生院占据,大龙祠、武家大院等建筑破败不堪,年久失修。

(二)相关改造活动

黑井古镇在20世纪90年代前后经历了多次变革,传统村落的景观也从曾经的辉煌开始走向没落。2001年旅游业兴起,人们开始关注这个在深山中沉睡的村子。2002年,随着黑井古镇众多景观及建筑被列为国家级保护单位,古镇开始进行新的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对于与古镇现状风格不统一的建筑,政府与个人成比例进行投资改建,并在2005年基本完成。自黑井镇启动创建“省级黑井特色小镇”以来,古镇入口花带布置、城镇管线美化、核心居住区外立面改造、路灯美化改造以及相关的景观亮化等项目纷纷投入,这些项目不仅美化了古镇街区和景点,也改善了老百姓的人居质量和生活质量,使黑井这一千年古镇终于旧貌换新颜。

(三)黑井古镇景观改造的意义

镇自身发展的在乡村振兴和古背景下,通过对公共空间景观的设计,可以体现出不同人群对景观功能的需求。结合古镇目前宏观格局以及游玩体验要点,通过分析改善景观分区规划,可以指導古镇改造提升。古镇的改造不可以“一锤定音”或者“大刀阔斧”,需要在保留古镇本身格局特色的基础上进行活化改造,“针灸”式地激活各类型地块以及相关功能区的活力。传统的古镇景观主要是以承载居民日常生活起居、促进商业活动发展、游览体验为主导的古镇公共空间景观设计,若是照搬其他古镇的设计,容易造成“千村一面”的情况,使得居民无法在古镇的居住中获得幸福感、满足感,导致人口流失严重。此外,商业活动如果没有具备合格的吸引力和引流方式,游客游览体验安全感和沉浸感不足,无法充分地对古镇留下不同于其他游览景点的特殊印象,也会导致古镇经济发展滞后,不利于古镇的发展。有些古镇在公共空间景观的更新营建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人们的个体体验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盲目追求“特立独行”,导致游人的游览体验非常糟糕,例如通达性不高、景观辨识度不够等多种问题屡见不鲜。同时,也导致传统村落居民的生活区域遭到侵占,生活的各个功能分区得不到充分的发展,例如公共医疗、公共交通得不到足够空间,发展捉襟见肘。以人居环境下的人与环境关系的探讨,始终是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更新的关键一环,即为游人和居民提供一个好的游览和居住体验是公共空间改造的重要研究方向。为游人提供一个多元素、多功能的完整公共空间,既让他们有机会体验到古镇的不同气息,同时也促进了居民的经济收入。人与环境的联动拉动了景观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扩大了传统村落文化的传播与扩散。古镇之间各有不同,无论是人口构成、建筑特色、构造类型、宏观分区的内容都是如此。黑井古镇作为具有独特盐文化的地域性特色古镇,其人居景观营造应当避免与云南其他地区古镇雷同,要既能展现特色盐文化,又能满足不同人群景观文化体验的需要。

三、改善传统村落景观的策略

人居景观空间所涉及的内容众多,其中,人与居住空间景观的相互关系是涉及景观学科诸多因素的关键性问题。人类在社会发展中会不断地依据自身的需求而对人居景观进行改造,因此,对于黑井古镇景观空间的改造,必须结合黑井悠久的传统文化因素。古镇景观空间的改造,实质上是关系着古镇居民幸福感的关键性因素。黑井古镇作为云南的四大古镇之一,目前发展仍落后于其他古镇,所以既要考虑古镇的长远发展,同時又要把握古镇与悠久盐文化的关系,而活化人居景观公共空间的改造,是改造的重中之重。

通过对古镇的调研考察,将古镇人居空间分为合理利用区、保护区、展示区、恢复区、服务区并予以进一步分析。

(一)合理利用区

古镇的快速发展对于景观环境不断提出更高要求,而对于传统村落景观来讲,承载力有高有低。目前古镇中诸多古建筑仍具有原有的功能,有些能够满足当前景观需求的建筑,可以承担当前功能,主要进行景观建筑及相关元素的保护、休憩交互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其功能,传承原有的景观多样性。古镇中典型的合理利用区例如武家大院,应当恢复相关游览线路、维护道路及基础设施。

(二)保护区

根据黑井古镇中的人流流线以及资源特征的分布情况,有些古老的建筑仍要保留,但是不能继续承载原有功能,应按照区划原则进行修缮保护并建造相关景观设施来承担相关景观功能。而原有历史建筑,应进行围合并封闭,避免传统村落景观受到不可逆侵害。庆安堤作为拥有百年历史的文化景点,如今已不再承担相关泄洪灌溉功能,应当进行一定程度的保护,规划新交通流线。

(三)展示区

展示区是充分利用现有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人文景观,以游客的相关需求为导向、富有黑井盐文化特色的展示场所,应设置相关景观交互设施及小品,丰富古镇的游憩需求结构,促进黑井古镇的旅游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多教融合的黑井古镇中,大龙祠是最具代表性的,同时也是最具规模的宗教活动场所,其中富有科教意义的历史文化雕像、碑文等都是文化交互与传播的重要元素。

(四)恢复区

目前的景观资源,对于人流较大的区域并不能较好地承担景观功能,因此,需要对目前的传统村落景观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建和维修。与保护区不同的是,恢复区力在通过寻找保留和重建之间的平衡点,来营造一个有传统村落原有特色的新式街区,恢复原有景观功能,扩大人与景观交互空间尺度。黑井古镇目前已规划出一条新商业街,与古镇原先主路平行,但新商业街产业活力不突出,并没有发挥本土特色。因此,需对商户与产业进行重新分类,整合优质资源,重新规划路线。

(五)服务区

传统村落特色明显,同时也意味着传统村落在保护与管理的过程中将面对着更多的问题。服务区是传统村落对于原有功能不足的区域进行的补充,是传统村落管理服务能力的保障,也是村落开展日常工作的基础。服务区应有较大承载能力,也应配套管理机构、服务接待设施和医疗服务设施,为当地居民和旅客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目前古镇服务承载力不足,全镇仅有一处服务中心,而且与古镇距离较远,无法发挥功能。因此,应该面对人口的流动进行合理布置,增加服务流动站,建立完整的服务区划。

传统村落保护是自乡村振兴、美丽乡村政策后的研究热点[4]。对于传统村落的保护,景观规划方法已具有相对完整和成熟的体系,但是,对于传统村落景观的特殊背景和历史,景观规划与设计手法却需要更多的改变。

四、结语

黑井古镇历史悠久,又具新的活力,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对于人文环境的关注较少,因此,需要因地制宜地制定营建策略。通过对传统村落的合理利用区、保护区、恢复区、展示区、服务区的科学分析和规划,并将优秀传统文化加以融入以及围绕不同分区的改造,期望能够充分展现具有显著地方特色的古镇风貌,把黑井古镇建设成为一个“特色、产业、生态、宜居、智慧”的新型名镇。

参考文献:

[1]戴军,苑惠丽,马颖忆.西部乡村基础教育设施“场势效应”评价与空间优化——以海东市蒲台乡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9(4):692-701.

[2]唐柱.城镇更新中黑井盐文化遗产建筑空间保护与设计[C]// 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中国盐文化(第九辑),2017:8.

[3]王娅力,张瑞.黑井古镇旅游产品发展现状分析[J].名作欣赏,2016(29):117-118.

[4]房静静.文化、社会与个人:传统村落保护实践的反思[J].兰州学刊,2019(3):178-185.

作者简介:秦培源,西南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景观设计及理论研究。

通讯作者:郑绍江,博士,西南林业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建筑与文化。

猜你喜欢
传统村落
传统村落整体人文生态系统构成分析及保护策略
新农村建设视角下传统村落保护现状与发展模式的探究
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文化安全建设的新视角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方式初探
从“传统村落”项目申报看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国内传统村落研究综述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文化旅游开发